饮食调摄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饮食来调整机体状态,以增进健康,延衰益寿或促进机体康复的调摄方法。
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古人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与生命的重要关系,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调摄理论,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饮食调摄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膳食,补益精气,维护生命活动,并利用食物的特性,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增进机体健康、推迟衰老,或促进病体康复。饮食调摄法是中医养生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汉书·郦食其传》曰:“民以食为天。”饮食是补充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饮食入胃,通过脾胃化生成人体所需要的精气血津液供生命活动所用。《寿亲养老新书》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明确指出了饮食是“精、气、神”等营养物质的基础,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由于食物有五味之别,对脏腑的营养作用也有所侧重。《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食物对人体营养作用的选择性还表现在归经上,食物的归经不同则作用的脏腑、经络及部位也不同,如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对人的营养作用则更为明显。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增强,身体强健,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食用动物肝脏,既可养肝,又能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既可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又可预防维生素 C缺乏病等。此外,某些食物还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大蒜预防感冒和腹泻等,都是利用饮食来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利用饮食营养防衰益寿,也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肾藏精,主生长发育,是人体衰老与否的决定因素。肾精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与生俱来,后天之精主要来源于饮食,先天是基础,后天养先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防衰益寿之关键。因此,延缓衰老在食物的选择上,应以补益肾精作用的食物为首选,同时还应注意脾胃后天之本的养护,更要防止补肾之品过于滋腻有碍脾胃之运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平衡是人体的健康状态,疾病的产生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本草求真》言:“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食物不仅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而且也可以调整阴阳之盛衰偏颇,补虚泻实,故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辅助治疗以及病后康复。食物养生康复的作用机理与药无异,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利用食物之偏,调整机体阴阳之偏,使之恢复到平衡协调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虚证可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阳虚之人可选用羊肉、狗肉等甘温助阳之品;阴虚之人可选用甲鱼、银耳、百合等养阴生津之物。实证可选用祛邪的食物,如热性疾病,选用梨、藕、西瓜、苦瓜等属寒食物以清热;寒性疾病,可选用葱、姜、胡椒、茴香等热性食物以驱寒。
食物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毒副作用小,容易被人接受,将疾病的治疗融入一日三餐之中,安全而简洁。正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因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内容摘自章文春郭海英主编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