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宋有个名将叫岳飞,那可是民族英雄,抗金的楷模。不过他的后人大多隐姓埋名,没谁能传承他的本事。等到了清朝,岳飞的后人岳钟琪又崭露头角,成了一代名将。可这人运气不太好,最后被关进了大牢,人生一下跌到了谷底。当兵部商量着要把岳钟琪砍了的时候,雍正帝却饶了他一命,这才让岳钟琪能在乾隆年间重新崛起。这里边的事儿那叫一个曲折,不禁让人琢磨,雍正帝为啥要留着岳钟琪这号人呢?
【名将领兵西征,父子二人一起上阵】
岳钟琪打小就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爹岳升龙那时候是四川提督,算得上是四川地区绿营军的头号统帅。岳钟琪呢,打小就对兵法特别着迷,长大成人后,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武官的道路。
一开始,岳钟琪在军队里没做出啥大成绩,整整六年差不多没啥功劳。对一个年轻气盛的人来说,这肯定是个不小的挫折。一开始,岳钟琪甚至有些消沉,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困境里。他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琢磨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个出色的武官。
父亲岳升龙瞧在眼中,痛在心里。他数次跟儿子交流,对其言道,想要成才,得花费时间,也得有耐心,只要一直坚持着,机遇迟早会到来。岳钟琪被父亲的激励所打动,再度燃起了昂扬的斗志。他发愤努力研读兵书,白天黑夜都在操练,立誓要在军队里干出一番事业来。
康熙五十八年,西北那儿起了叛乱,康熙帝的儿子胤禵领着军队去平乱,这下子岳钟琪可算得着立功的契机了。这时候的他,军事知识那是相当丰富,实战经验也不少,能大显身手的时机总算来了。
听了岳钟琪的提议,清军确定了进军的时间以及进攻的路径,对叛军发起了出其不意的攻击,把叛军的主力给打败了。经此一役,岳钟琪的名号在整个清朝军队中传开了,他那沉寂许久的才能总算被激发了出来。
父亲岳升龙打心眼里为儿子的成绩感到自豪。他身为四川提督,亲自率领兵马参与了此次西征,打算和儿子一同作战。父子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西北的风沙中不分昼夜地赶路。岳升龙对儿子要求很严格,让他和普通士兵一样,吃大伙的简单饭菜。正因如此,岳钟琪获得了普通官兵的认可和拥护。
攻打拉萨那会儿,岳钟琪一马当先,率先攻破城门,给大军开辟了通路。在他父亲的指挥下,岳钟琪渡河发起攻击,把藏王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下子,藏王没辙了,只好签署投降书,认可清朝的统治地位。
这场胜利,让岳钟琪战功赫赫,他的父亲岳升龙也借此功劳晋升为定西大将军。父子俩齐心协力,一同为大清的江山社稷建立了卓越功勋。这在岳钟琪的一生中,是最为珍贵、值得铭记的一段回忆。
【四川提督岳钟琪,终于盼来一个机会】
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岳升龙离世了,岳钟琪就承袭了他父亲的职位,当上了坐镇西南地区的四川提督。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武将而言,能够坐到这个位子上,那可真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啊!
不过对于心怀壮志的岳钟琪来讲,他的人生之路才刚启程呢。当个四川提督仅仅是个开端,他的志向可不止于此。岳钟琪勤恳理政,关爱百姓,让四川百姓的生活越发富足。与此同时,他重视对部下的训练,使得军队纪律严整。
一开始,不少老资历的将领瞧不上岳钟琪这个初来乍到的新人,然而岳钟琪却不骄不馁,一心只想踏实做事。他用心聆听各种各样的意见,广泛招揽有才能的人,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获得了军队和百姓的认可。就这样,四川的局势逐步变得安稳起来。
转年,康熙帝离世,雍正帝登上皇位。雍正元年的时候,青海那儿起了叛乱,雍正帝就指派大将军年羹尧前去镇压叛乱,还让岳钟琪跟着一块儿去,担任副将。
跟年羹尧一同前行,让岳钟琪收获良多。他用心钻研年羹尧谋划战事、做出决策的思维方式,还有鼓舞军心的雄辩之法。年羹尧也慢慢对这个学弟另眼相看,他们二人的关系愈发亲密起来。
年羹尧虽说对用兵之法颇为精通,然而最终采纳的全是岳钟琪的意见。岳钟琪觉得应当趁着牲畜还未充足的时候展开突然袭击,凭借快速进攻的方式取胜,最后青海的叛军无奈之下只得落得个溃败的下场。
这场战役的获胜,使得岳钟琪的名号传入了雍正帝那里。年羹尧平叛立下大功,雍正帝对他心有顾忌,想要一个不隶属于任何派系的武将去制衡年羹尧,而岳钟琪恰好是最为合适的那一个。
您猜怎么着?雍正三年的时候,年羹尧没了,岳钟琪呢,被升为川陕总督,还进了九卿的队伍。对岳钟琪来讲,这那可真是人生到达巅峰的时刻啊!要知道,他作为一个汉人,能被满清皇帝这么看重,那可真是少见得很呐!
【屡建奇功,曾静案成岳钟琪人生转折点】
在担任川陕总督之时,岳钟琪持续施展兵家操练之法,屡次立下非凡战功。他练兵很有一套,把军队训练得纪律严明、威武有力,手下的人都心悦诚服地听从差遣。
岳钟琪时常亲自对各类武器的使用进行示范,还与士兵们一同吃住,由此获得了普通官兵的拥护。川陕地区的军民皆赞他为善于作战的猛将,称其是一位“贤良明智的汉族提督”。
岳钟琪对付敌人那可是有一手,常常能出其不意地获得胜利,还会使些计谋去拿下敌军的据点。有一回,他趁着夜色,悄悄地让士兵过河,然后猛然袭击敌军的大本营,就像直捣敌人的要害一样。这场让人意想不到的夜间突袭,把敌军的士气给打压了下去,敌军自己就先乱了阵脚,不打就败了。
岳钟琪挺擅长从中调解,努力争取到少数民族的支持。有一些蛮族的首领原先态度模棱两可,可经过岳钟琪的一番拉拢,最终变成了大清的忠实拥护者。
岳钟琪打仗那叫一个果断,带的兵也是训练有素,这让边疆的局势变得安稳了许多。这三年里,他功劳不小,让大清的国家实力变得越来越强,得到了朝廷上下的夸赞。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到了雍正九年,雍正帝对岳钟琪的猜疑忌惮到了极致。就在这一年,出了个有名的曾静案。书生曾静给岳钟琪写信,打算劝他跟岳飞学,起兵反叛。
这封信让岳钟琪有了致命的把柄。在雍正帝看来,作为岳飞的后人,难免会对满清存在反叛之心。而曾静的那封信,就成了雍正帝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岳钟琪的引火线。
就这么着,岳钟琪一下子从趾高气昂的大将军,沦为了阶下囚,给关进了大牢。对这辈子都没遭过这种罪的他而言,这着实是人生当中的沉重一击。
在狱中,那日子简直没法过,岳钟琪成天被铁链子拴着,腿上竟长了个跟碗口一般大的疮。狱卒对他那是相当冷漠,甚至有时候还放话要把他的腿给打断。而岳钟琪呢,就这么默默地承受着这些如同酷刑般的煎熬。
岳钟琪心里明白大局已定,自己在牢狱中被幽禁了两年,却从未为自己申辩过一言半语。他少言寡语,整天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宛如一个整日念诵经文的和尚。
看守他的狱卒对他的气度很是钦佩:“岳将军都身处这般绝境了,还能够安然自若,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也有一些人在私底下对他表示同情:“那些大人物啊也就是这样,风光的时候人人都去讨好奉承,可一旦失了势,就被人给抛弃喽。”
【乾隆释放囚犯,金川需要这位大】
雍正十二年,兵部打算将岳钟琪处决。而此时,雍正帝已然病重,他却决定把岳钟琪留下来,将其当作给自己继任者的一种政治资本。
雍正帝心里清楚,新皇帝想要稳固统治,得依靠大将才行。岳钟琪战功卓著,在朝廷和民间都很有名望,对乾隆帝来说,他是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就因为这样,岳钟琪的命运在此发生了转变。
第二年,雍正帝去世,乾隆帝登上皇位。乾隆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信并稳固皇位,得依靠一员大将才行。就这样,他把岳钟琪给放了出来,恢复了岳钟琪的爵位,还让他去平定金川的叛乱。
乾隆帝差人告知岳钟琪,表明对他的信任,还说会给他一个再度证明自身的契机。要知道,岳钟琪已在牢里待了足足两年,乾隆帝此举,对他而言,无疑是又赐了一条活路。
重获自由的岳钟琪,感激涕零,他向乾隆帝表态,自己定会拼尽全力为皇上办事,以此来回报皇上的赏识与恩情。这一回,他非得成功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抹去往昔所受的耻辱。
【结语】
在岳钟琪的指挥之下,清军迅速将金川叛乱给平定了,给乾隆帝立下了卓著的功勋。乾隆帝对岳钟琪的宠爱比起以往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把他视作自己的心腹大将,对他极为倚重。
在凯旋归朝的途中,岳钟琪身患重病,最终没能挺过去,在六十八的年纪与世长辞。乾隆帝为其举办了极为隆重的国葬,伤心不已。朝中大臣们也纷纷前来吊唁,对这位大将钦佩有加。
岳钟琪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最终他还是与世长辞。然而,他为大清江山所立下的功绩,定会千古流传。雍正饶他不死,让他在乾隆年间又能大放异彩,这着实彰显了帝王的非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