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与佩斯
中国的武汉和欧洲的布达佩斯,都是由三座城镇合并而来的大都市。目前,两座城市都分别是中国和欧盟的十大城市之一。
▲汉口、武昌、汉阳组成大武汉除了都是由三城合并而来,武汉和布达佩斯还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座城市都处于各自区域里的大江大河的中心地带,中国第一长河——长江流经武汉,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以及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穿布达佩斯而过。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26年11月,汉口、汉阳和武昌三城整合成新的武汉市,并成为湖北省的省会和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首都,被多瑙河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岸的佩斯、西岸的布达、老布达在匈牙利历史上都曾扮演着重要作用。而布达佩斯的三镇合并则要比武汉更早,1872年12月,老布达、布达和佩斯合并为一座城市——布达佩斯。
那么,布达佩斯的三城是如何最终走在一起的呢?
▲多瑙河两岸,左边为佩斯,右边为布达一、多瑙河畔的故事多瑙河起源于德国的巴伐利亚高原,流出了阿尔卑斯山和喀尔巴阡山脉之间的峡谷——匈牙利门,便进入到多瑙河中游的大平原——潘诺尼亚平原。
▲多瑙河中游平原,即潘诺尼亚平原公元前1世纪时期,罗马人占领了多瑙河中游平原,建立了潘诺尼亚省。然而,这里成为了罗马帝国东北方向扩张的极限。随着帝国北上征服蛮族日耳曼人的失利,蛮族入侵了潘诺尼亚省。
蛮族入侵是罗马帝国所头疼的问题。但河流宽阔的多瑙河成为了日耳曼人入侵的障碍,因此,这条河流成为了帝国和蛮族的分界线。潘诺尼亚省成为罗马帝国的边境省。
▲罗马帝国(粉红)的潘诺尼亚省(深红色)公元89年,罗马人利用多瑙河的天险,在多瑙河西岸建立了阿昆库姆军事营地和居民城市,这是布达(老)的雏形。阿昆库姆成为潘诺尼亚省的省会。
▲布达佩斯的阿昆库姆博物馆位置公元4世纪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越来越多蛮族开始越过多瑙河,蚕食帝国的土地,潘诺尼亚省是蛮族入侵的第一站。
为了安抚入侵的蛮族,罗马帝国给予了蛮族在帝国居住的权利。包括潘诺尼亚等边疆省成为了蛮族大批驻足的地区,尤其是阿昆库姆。
▲罗马人在阿坤库姆(老布达)留下的建筑公元5世纪初,因为欧亚大陆气候的变化,原本居住在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匈人开始了西迁之路。匈人在首领阿提拉的带领下,翻越乌拉尔山(今俄罗斯境内),长驱直入进入欧洲腹地。433年,匈人占领了潘诺尼亚,建立匈帝国,阿坤库姆成为匈帝国的首都。
▲匈帝国的领地(后人的预估)游牧部落本身缺乏有效的管理结构,因此匈帝国注定无法长久。公元453年,阿提拉去世后,匈帝国迅速瓦解。匈帝国灭亡后的23年,西罗马帝国也随之灭亡了。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后来都在潘诺尼亚平原和阿坤库姆建立过政权,但没有持续太久。真正在潘诺尼亚立足的是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祖先)。
公元9世纪末,生活在乌拉尔山地区(今俄罗斯境内)的马扎尔人开启了西迁的历程。公元896年,马扎尔人在杰出领袖阿尔帕德的带领下,抵达了潘诺尼亚平原。马扎尔人在多瑙河东岸的建立了新的城市——佩斯。
▲匈牙利议会大厦,位于多瑙河东岸的佩斯随后,马扎尔人越过多瑙河,占领了西岸的阿坤库姆,改阿坤库姆为“布达”,意为“定居地点”。马扎尔人在这里建立了战略据点。
布达和佩斯以及周边的潘诺尼亚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农业展开。因此马扎尔人放弃了游牧生活。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变,促成了匈牙利人早期国家的形成。
匈牙利人政权了确立后,便开始了劫掠欧洲的历程,占领了诸多斯拉夫国家和德意志国家(神圣罗马帝国)的土地。公元935年,匈牙利在德国南部战役中被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大帝击败,匈牙利人劫掠欧洲的进程划上句号。
▲匈牙利人劫掠欧洲在劫掠欧洲的过程中,匈牙利人接触了先进的基督教。公元1000年,匈牙利国王拉什特万宣布皈依天主教。
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拉什特万加冕成为匈牙利国王,赐名斯特芬一世,匈牙利王国正式诞生,定都在多瑙河平原上游的埃斯泰尔戈姆,佩斯和布达两座城市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据点。
▲埃斯泰尔戈姆的位置(红色)匈牙利王国建立后,通过强化王权和教权的方式获得中央集权,建立了以国王为宗教核心的中欧大国。然而,夹杂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之间的匈牙利,时刻面临着两大民族入侵的危险。▲匈牙利早期国家,在斯拉夫国家和神圣罗马帝国夹缝中无论是埃斯泰尔戈姆、阿昆库姆还是佩斯,都因为地势相对平坦,很难抵御外族的入侵。位于阿坤库姆南部2公里处的区域则有低山丘陵环绕,可以承担防御的重任。
▲位于布达的城堡山11世纪时期,斯特芬一世将聚居点迁移至阿坤库姆南部的城堡山地区,建立军事要塞。城堡山地区被命名为“布达”,原先的布达就是“老布达”。老布达、布达和佩斯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1361年,匈牙利将首都迁至布达,从此布达成为了匈牙利的首都。周边的老布达和佩斯随着首都的兴建繁荣起来。
二、三城各自发展因夹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两大民族之间,匈牙利一直以来都奉行文化宽容的政策。首都布达吸引了大量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拜占庭人来此定居。
外邦人在布达修建了诸如马加什教堂等建筑等大量哥特式建筑。匈牙利国王也利用外邦人的先进技术修筑城堡,以保护首都布达。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和老布达作为王国首都,中世纪时期可以看作一座城市,是匈牙利的中心。
多瑙河东岸的佩斯在中世纪是一座独立的城市。该城在13世纪经历了蒙古人的入侵后重建。到14世纪时期,佩斯成为了重要的商埠。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地处中欧的匈牙利作为连接意大利、拜占庭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贸易繁盛。
▲马加什教堂然而,因为造桥技术相对落后,西岸的老布达、布达以及河东岸的佩斯之间的往来主要以渡船为主,彼此之间的联系较少。匈牙利王国时期,东西两岸虽然隔河相望,却无法紧密联系在一起。
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启了征服欧洲的进程,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格局。1453年,奥斯曼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后继续向北推进,灭亡了巴尔干半岛的诸多南斯拉夫国家,直抵潘诺尼亚平原和匈牙利王国的边境。
1526年,匈牙利和奥斯曼爆发莫哈奇战争。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战死,拥有独立国家地位的匈牙利王国灭亡,老布达、布达和佩斯被奥斯曼占领。匈牙利被一分为三。
▲被一分为三的匈牙利奥斯曼灭亡了匈牙利后,下一步就是直指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战败的匈牙利贵族选择向同属天主教阵营的奥地利求援。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来说,帮助匈牙利可以抵御异教徒的入侵,还可以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匈牙利贵族选择了妥协,即如果奥地利出兵帮助,匈牙利将承认奥地利在匈牙利事务拥有主导权,因此奥地利帮助匈牙利抵抗奥斯曼帝国。
1697年,奥地利在山塔战役中击败奥斯曼,匈牙利全境光复。此时匈牙利名义保留了王国的称呼,实际上已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
▲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随着匈牙利全境被纳入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管理了德意志、斯拉夫、马扎尔等诸多欧洲的大民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国家。
在帮助匈牙利光复领土过程中,哈布斯堡王朝向布达迁入了大量德意志人,导致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的矛盾愈加尖锐。
随着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民族主义思潮,多民族的哈布斯堡王朝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匈牙利爆发反对奥地利的“匈牙利革命”。
▲1848匈牙利革命三、三城合并1849年,就在匈牙利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哈布斯堡王朝向俄国求援。在俄奥绞杀下,匈牙利革命失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匈牙利人在奥地利的地位也得到提高。
随着匈牙利地位的提高,匈牙利人要求在多瑙河上造桥,将两岸联系起来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随着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1849年,当地贵族塞切尼主持下修建的第一座多瑙河沿岸的铁索桥——塞切尼链桥修建成功,使得多瑙河东西两岸原本相对孤立的局面被打破。
▲塞切尼链桥塞切尼链桥建成之后,布达和佩斯之间陆续建立了9座永久性桥梁。东西两岸的联系日益紧密,要求布达和佩斯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
▲桥梁的建设,把布达和佩斯连接起来为了保住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核心地位,哈布斯堡王朝一直压制匈牙利人要求布达与佩斯合并的请求。
然而,1866年普奥战争给了两座城市合并的契机。为了争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爆发了普奥战争。最终奥地利战败,失去了对绝大部分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
▲普奥战争,奥地利面临土崩瓦解战败的奥地利使得哈布斯堡的颜面扫地,面临着瓦解的危机,尤其是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的反抗最为激烈。为了缓解危机,1867年,奥地利和匈牙利达成妥协,成立了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共同主导的二元帝国——奥匈帝国,匈牙利被提升到和奥地利同等的地位。
▲奥匈国旗,左边代表奥地利,右边代表匈牙利奥地利不再干涉匈牙利的内政,给布达和佩斯再次合并提供了契机。
1867年,佩斯市长提出了合并申请。对于布达来说,与佩斯合并是强强联合,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1871年,老布达、布达和佩斯合并的提案被提交到匈牙利议会。
1872年12月22日,经历了一年的审议,老布达、布达和佩斯宣布合并为直辖市“布达-佩斯”。1873年11月,老布达、布达和佩斯市政厅停止运行,由布达佩斯市政取而代之。
▲布达佩斯的城标,上下分别代表布达、佩斯合并布达佩斯成为了奥匈帝国境内的匈牙利王国的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奥匈帝国战败,国家解体,匈牙利宣布脱离奥匈帝国独立。布达佩斯成为了新匈牙利的首都。
从一战独立到今天,匈牙利及其首都布达佩斯虽然历经了多次战火的洗礼,但依然凭借着匈牙利人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一次次完成了重建。到2019年,布达佩斯成为了拥有170多万人口的欧盟第九大城市。
布达佩斯凭借多瑙河穿城而过的优势,与同为多瑙河沿岸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斯洛伐克首都、塞尔维亚首都联动发展,为匈牙利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如今的布达佩斯还凭借着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保留下来的中世纪建筑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来此观光驻足。许多游客登上布达的城堡山眺望河对岸的佩斯时,或许还不知道,布达佩斯在历史上曾经是三座城市。
▲从布达眺望佩斯长期作者|雄鹰
直播吧体育作者|足球与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