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为新领域新赛道提供制度供给。国家如同航行在时代浪潮中的巨轮,有的乘风破浪,有的则被浪花淹没。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技术变革的拥抱程度。而在技术变革的领域中,“共性技术”也称通用技术GPT(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是当前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或多个产业形成瓶颈制约作用的技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是当前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内容。
-三中全会往期内容-
GPT有效应用的证明可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起。
回溯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辉煌岁月,英国凭借技术的飞速进步,一跃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起初,人们普遍认为,英国的迅速崛起主要归功于纺织业,尤其是棉花纺织业的创新。然而,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这一观点略显偏颇。尽管棉花纺织业确实在早期阶段大放异彩,但到了18世纪80年代,其增长势头已明显放缓。与此同时,铁的广泛应用与机器制造业的兴起,悄然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纵深发展,成为其背后的隐形推手。廉价的铁材料与层出不穷的新式机器,为英国工业革命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创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促使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英国。铁的普及与机械化生产的结合,催生了工业生产的新纪元,彻底改变了英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面貌。
英国在新技术知识的传播与应用方面,亦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与培训机制,英国培养了一大批机械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成为了推动工业革命进程的关键力量。这种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简称GPT)的扩散机制,是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用技术的特点在于其广泛应用性与适应性,能够渗透至各个行业,促进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英国在GPT的推广与应用上,展现了极高的效率与智慧,不仅加速了本国工业化的步伐,还对全球工业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源:网络
步入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领先地位逐渐被美国与德国所超越,两国崭露头角,迅速崛起为全球新的经济强权。此时,电、内燃机、化学制品与电器设备等革新性技术的涌现,如同一股强劲的动力,推动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化学与电气技术并未局限于单一行业,而是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至陶瓷、食品、冶金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跨行业影响力。德国在化学领域的突破与美国在电气技术上的创新,成为了两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
美国与德国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展现出非凡实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两国成功地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显著提升了多个行业的生产效率。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通用技术机制的推动作用。GPT机制能够促进技术在不同行业间的快速传播与应用,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美国在技术扩散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尤为突出,其建立了著名的“美国制造系统”,通过教育体系与行业协会的深度整合,为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在机械工程师的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还促进了GPT机制的高效运作,这一做法相比英国与德国更具优势。美国制造系统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其综合性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不仅注重技术创新本身,更重视技术与教育、产业、政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美国通过教育体系的大力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这些人才成为推动技术扩散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同时,行业协会在技术标准化、专利保护、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加速了新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德国在化学领域的崛起,则得益于其深厚的科研底蕴与严谨的教育体系。德国的大学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还成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化学工程师与科研人员,为化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化工产业的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图源:网络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与半导体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彻底颠覆了传统生产模式,引领全球经济步入数字化转型的新纪元。彼时,日本凭借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一度被视为潜在的领军经济强国,然而,现实却未能如预期般展开。尽管日本在半导体制造与电子产品开发方面表现卓越,其整体生产效率的增长在80至90年代却相对迟缓,1986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6%,与预期的领军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在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广泛应用与创新方面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势头。美国不仅在半导体技术上与日本并驾齐驱,更在ICT技术的跨行业渗透与服务行业的计算机化方面遥遥领先。这一差异,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教育体系的卓越贡献。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在软件工程领域,为ICT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美国对国际人才的开放态度,进一步丰富了其ICT人才库,使其年增长率在2001年几乎达到日本的三倍,充分展现了美国在ICT领域人才储备与创新能力上的显著优势。
日本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经验教训,深刻揭示了局部行业突破与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仅仅依赖某一行业的技术领先,无法实现国家经济的全面腾飞。相反,效仿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简称GPT)机制,将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才是推动国家实力全面提升的关键。GPT机制强调技术的普适性与跨行业影响力,通过促进技术在不同行业间的扩散与融合,实现生产效率的普遍提升,进而带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图源:网络
随着技术变革的浪潮向前,工业革命正步入智能化时代的新篇章。站在这一历史交汇点,中国正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引领,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通用技术发展之路。借鉴历史经验,中国在通用技术实践中的“融合与创新”模式日益成熟,展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与国家智慧。
从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到近年来“数据要素X”这一创新概念的兴起,中国正逐步实现从链接到协同、从使用到复用、从叠加到融合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技术应用层面的跨越,更蕴含着对数据价值与潜力的全新认知。在“数据要素X”机制下,数据不再仅仅是孤立的信息单元,而是成为连接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桥梁,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激发了倍增效应,推动了产业创新与经济增长。
回首“互联网+”阶段,企业和机构主要聚焦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业务流程的线上化与数字化。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简单的线上化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数据要素X”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通用技术实践中的又一次飞跃,它不仅深化了“互联网+”的内涵,更拓展了数据驱动型经济的发展空间。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作为数据汇集与流通的枢纽,赋予了数据前所未有的价值与意义。数据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海量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规模已达到EB级别,访问频率更是达到了亿级每秒的惊人水平。据意大利PXR研究机构的统计,全球范围内创建、捕获、复制和消费的数据/信息量,从2010年的2ZB跃升至2020年的64.2ZB,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181ZB。这一数据洪流,昭示着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谁能更高效地利用数据,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未来。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数据要素X”成为中国对通用技术机制的一次创新性解读与应用典范。以阿里巴巴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巨头,通过深度挖掘与精细化运营其庞大的大数据资源,不仅实现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高度优化,显著提升了用户购物体验,还凭借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精准布局新零售、云计算等新兴业务领域,显著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2022年,阿里巴巴年度活跃消费者突破10亿大关,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数据的有效运用与创新应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融合与创新”的发展模式,离不开政策与环境的双重支持。据财政部统计,2018年至2023年间,中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至1056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6.4%,彰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坚定承诺。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推广方面,中国已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并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及逾万家省级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此外,5G技术的应用已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展现出中国在数实融合领域的显著成就与广阔前景。
图源:网络
然而,顶层战略的引领与基层实践的结合,才是推动通用技术机制普及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从源头上促进通用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正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体系,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学、生命健康、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全面推进特色学院建设。根据教育部数据,已布局建设了12个未来技术学院、50个现代产业学院、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8个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8个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旨在引领高校教学模式变革,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为通用技术时代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在搭建社会整体AI生态布局的过程中,2024年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上指出全面实施“AI+”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完善精准、差异化、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考核体系,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而这也是继今年2月10家中央企业签订倡议书,主动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后,上海国资国企发布“AI+”行动倡议,将结合业务实际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集成创新和市场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这意味着,“AI+”行动正在国资系统加速推开。
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站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风口浪尖,正以历史为鉴,以现实为基,探索一条技术普及与产业升级并重的特色道路。在通用技术亦或者共用技术时代下,中国不仅要成为技术的创新者,更要成为技术的普及者,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不仅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更是对制度灵活性、教育体系完善度以及跨行业协作能力的综合检验。中国的故事,正是一部生动展现技术变革如何与国家战略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大国崛起的宏伟篇章,为全球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例与启示。
参考资料:Jeffrey DING, The Rise and Fall of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General-Purpose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Economic Power Transition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ume 68, Issue 2, June 202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