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陈赓:越军和法军是绝妙的对手。越军打败法军,全靠同行衬托

二战那会儿,意大利军队的做派简直就像是在投降这事儿上搞创新。要说搞笑界的扛把子,还得瞧瞧越南军队和法国军队。法国军队啊,

二战那会儿,意大利军队的做派简直就像是在投降这事儿上搞创新。要说搞笑界的扛把子,还得瞧瞧越南军队和法国军队。法国军队啊,之前自封为世界顶尖陆军,有幸亲眼目睹过越法两军交锋的陈赓大将,是这样评价他们的:越南军队和法国军队,那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儿奇葩对手。

上个世纪,越南军队和法国军队曾经有过一场大战。战斗一开始,法国军队追着越南军队猛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49年的10月份。

新中国一建立,胡志明就急着赶到北京想见领导。可没想到,领导们已经出发去莫斯科了。于是,胡志明二话不说,直接追到莫斯科去。一到那儿,他就直截了当地说:“我需要一百万大军。”

东野那上百万的大军,能从白雪皑皑的林海一直打到遥远的天边,要收拾那才几十万人的法军,简直就是小题大做,根本用不着这么大的阵仗。

而且说实话,胡志明对自己要对抗的家伙根本不了解。法国人嘛,从不怕队友太笨,他们怕的是姓冯的那位对手。你看法国的元帅们,被德国的冯家将打得落花流水,好不容易跑到镇南关,结果又撞上了冯子才,这就像天生的克星一样,根本没法打。

中国对越南的请求相当上心,虽然没有直接出兵,但很快就集结了一支专业的顾问队伍,去协助越南方面进行指挥。另外,我们还慷慨提供了两万套美式军装和武器,要知道,这些装备就连我们自己的军队都还没能广泛配备呢。要是九兵团当时能拿到这些装备,长津湖那一仗的结果,可能就得另说了。

我军不光提供武器,还给越军搞培训,亲自上阵教他们各种打仗的方法和策略。

过了大半年,越南军队回到了祖国,但他们却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为了让刚回国的越南士兵能顺利开战,我军安排了陈赓去越南协助指挥工作。

陈赓看到越南的大城市还有铁路都被法军给把守着,法军为了不让越南从中国那拿到东西,就在越南北边的4号公路上设了个关卡。越南军队要是想从中国那得到物资,就必须得把这个法国人在那儿的据点给端了。

法军手里握着四个关键的位置,其中高平那个地方最为要紧。它紧挨着中国,是越南从那边得到帮助的主要路径。只要能把高平看住了,那就相当于把越南的后勤线给切断了。

法军在这儿安排了超过两千名士兵。离高平不远的东边,东溪和七溪这两个地方挺关键,它们把高平和谅山这两个重要的军事地点连在了一起。在东溪,法军只放了三百人守着,但在七溪,他们却部署了三千人。说到这条封锁线的东边尽头,那就是重镇谅山了,法军在那儿的力量可不小。

碰到这种情况,越南军队选择用2万人去攻打只有3000人驻守的高平,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我们这边人数上占优势。

陈赓瞅着地图,一个劲儿地摆手:高平这地儿,虽说挺关键,但攻打起来可不容易啊。它被水围着三面,后面还靠着大山,位置算是挺特别。法军在那搞了不少防御工事。

另外,陈赓觉得越军的战斗力不太靠谱。你想啊,在训练那会儿,他们居然把炮弹打到了自己人的阵地上,还炸死了7个战友。演习都搞成这样,谁能相信他们上了战场不出差错呢?

与其硬碰硬去攻打防守得像铁桶一样的高平,咱们不如找个更容易的目标,去攻那个只有300人驻守的东溪。

陈赓提出的看法,让越南军队的领头人武元甲心里很不舒服。怎么回事?难道说,就你们能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较多的敌人,而我们越南就不能尝试用多数兵力去对付少数吗?

但实际情况显示,越南人在战斗力上确实有所欠缺,一万人对抗三百人都显得吃力,更别提对抗两千人了。

后来,越南方面点头答应攻打东溪。陈赓随即想了个办法,就是先围住一个地方,然后等敌人来增援时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国内的大领导们看了这个计划,觉得能行,但唯一担心的是越南军队能不能做到。这位老人家,可真是厉害,远在千里之外,什么都看在眼里,心里跟明镜似的。

所有安排都搞定后,武元甲一声令下:“全线冲锋!”

一万对三百,那优势简直是明摆着。但就这么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却让越南人给整成了笑柄。

越南军队的时间观念真是一塌糊涂,武元甲原本计划在黄昏时刻发起全面进攻,结果却没人当回事。进攻的具体时间?全靠碰运气。大家不紧不慢,吹吹打打,一直拖到半夜,才总算是动了手。

那些拿着美式武器的士兵,一直打到深夜,却意外地对300名法军束手无策。

有个营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冲进了阵地,结果却又莫名其妙地撤了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的团长在三四公里远的地方瞎晃悠,白白错过了进攻的好时机。

碰到这样的指挥官,陈赓心里头直嘀咕,要是手底下带的是孔大胆、李云狂还有丁猛男那该多好啊,而不是现在的这些越军战友。

这帮越军真是古怪,战场上除了会自己逃跑,简直毫无作为。

战局已成这般模样,发牢骚也没用,陈赓算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越军的战斗力,只能重新规划战术,改天再发起冲锋。

但在第二次尝试进攻时,越南军队还是老样子。他们无法协调一致发起攻击,尽管人数上以一万对三百占据绝对优势,却没能攻下目标,反而差点被击溃。前线越南指挥官赶紧打电话请求撤退。

他们真该庆幸,我军派来的是文武双全的陈赓将军。要是换成彭大将军来,恐怕这位前线指挥官就难以全身而退了。

第二次交锋时,越军的举动让陈赓大跌眼镜,完全颠覆了他对越军能力的最低预期。没办法,陈赓只好又一次改变了策略。

第三天,攻击再次发起。这回,越南人终于占了上风。真让人意外,越南人打仗时挺逗,战斗结束后更是趣事连连。

陈赓大吃一惊,发现越军竟然干掉了800多个敌人,这比他们之前得到的情报多了整整500多人,情报上不是说只有300人吗?难道情报出岔子了?

陈赓一直都很看重情报收集,他赶紧安排人去查清楚这事儿。结果一查,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那些数字,从300到800,根本就不是情报出了差错,而是越军在瞎扯。他们反正吹牛不用花钱,多报几个敌人的人头,等仗打完了论功行赏,说不定还能捞个不小的官当当呢!

仗打完了,可战争还在继续。法国那边派增援来了:东溪的三千法军接到命令,要赶去帮七溪那边。陈赓老早之前就布下了局,让308师的整整一万人在法军必经之路候着,打算给法国人来个突然袭击。

这绝对会是一场痛快的大胜利。但越南军队总是爱出奇招,一个师的越南兵跟三千法国兵缠斗在了一起,难分胜负。原因是越南军队粮食短缺,308师的师长自作主张,把一半兵力派去收割稻谷了。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打败法国兵,结果法国人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一座山头,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要是这会儿法军拼尽全力往外冲,越军压根挡不住,但这根本不像法军的作风,他们怎会选择突围呢?结果,法军和越军竟然停了24小时的火,连一枪都没开,就好像这不是个生死搏杀的战场,反倒像是两边在开个大型见面会似的。

在搭档的角色里,于谦得“自嘲一番”来衬托郭德纲,法国军队也是这么个情况,就因为耽误了那么一天,结果反倒让越南军队捡了个便宜。

休息整顿了一天,法国军队接到了新任务,得去支援从高平撤出来的自家兄弟部队。

高平其实安然无恙,没挨到敌人的打,咋就撤退了呢?事情是这样的,法军的大头头觉得七溪已经失守了,高平这边也守不长久,所以就下令让高平的法军和东西溪的法军集合起来,一起往南撤。

瞅见两队敌军凑到一块儿,陈赓心里乐开了花,他在日记里记下:越南兵和法国佬,这俩对手搭配得真够绝的。

为了赢下这场仗,陈赓精心安排了计划,他调动了好几千士兵去拦截从高平过来的法国军队。

不过越南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不行,跟法军交锋仅仅五天,武元甲就突然叫停了进攻,说是因为士兵们累得不行了。

陈赓火了,一把抄起电话就找武元甲,这仗要是再不打,干脆回去务农算了。陈赓磨破了嘴皮子,越军这才磨磨蹭蹭地继续打。折腾了好几天,两个战场上总算是把敌人给收拾了,赢得了这场仗。越南北部地区就这么解放了,法军五千多人被干掉。说来说去,越军能赢,全靠陈赓的调度,当然也得亏那些法国人给机会。

虽然仗打赢了,但越军有点飘了。之前从未赢过法军的越军领导层一拍脑门,决定在高平大张旗鼓地搞个阅兵庆典。结果,陈赓直接给他们泼了盆凉水,提醒他们小心法军的飞机再来骚扰。

但越南人压根没理睬陈赓的提醒,结果正如所料,阅兵仪式上,法军的飞机突然来袭,导致七十多名越南士兵不幸丧生。越军高层却异常镇定,他们只是简单地把遗体移到一旁,然后接着唱歌跳舞,阅兵活动继续进行,一点没受影响。

边界战斗凯旋后,越南军队琢磨着要继续往前冲。但他们还没琢磨透,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进攻。

韦国清接替陈赓成为顾问团的新团长后提出,咱们得往山区进军。越南那边觉得山区穷,占了也没啥用。韦国清接着又说,要不咱就打芒街那块地儿,离咱中国近。可武元甲一听就连连摆手,说那儿有蒋委员长留下的散兵游勇,战斗力可不是盖的。

韦国清上将当时惊得不行。后来越南人自己拿主意,接连打了好几场败仗,士兵伤亡惨重。他们这才明白,打仗这事儿他们还差得远呢。于是,他们开始完全按照中国顾问的建议来,从那以后,越南军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势如破竹,最终成功地把法国人给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