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孟海波(整理:白杨)
我叫孟海波,家里人都叫我外号大波子,77年生人,出生在豫南平原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家里姐弟四个,我排行老幺,上面有三个姐姐。
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生下来以后,备受爹娘的宠溺,不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一个人吃。
爹娘如此偏袒我,我的三个姐姐就会吃醋,趁着爹娘不在家,她们仨把我堵在墙角,把我好一顿收拾。
爹娘回来以后,我不敢当着三个姐姐的面告状,要不然下一次,她们会变本加厉。
清晰地记得有一回,我正在向爹娘诉苦,说他们留给我的零食,被三个姐姐瓜分了。
我说这话的时候,不知道二姐躲在我娘身后,等我把话说完,抬起头时,看到二姐那一副凶神恶煞的脸,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弟弟惧怕姐姐,真是骨子里的怕,哪怕我现在已经快奔五了,见到三个姐姐,我说话依旧小心翼翼,生怕她们趁我不注意,给我一巴掌。
在我的印象里,我娘每年夏天,经常坐在大门口的歪脖树下面用麦秸秆编草帽,编织多了,就让我爹拿到集市上去卖,一个草帽八分钱。
包产到户以后,我们家人口多,但是分到手的水田却很少,全家六口人,到手里不足二亩地。
为了多给家里创造收益,我娘就经常编织草帽,而我爹也会利用空闲时间去附近的火车站做力工。
因为要扛着麻袋往火车上装东西,所以体格单薄的人,根本干不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
我爹体格一般,不过为了养活一家人,他也得强撑着身体去干。
每次我爹从火车站回来,累的他顾不上洗漱一下,倒在床上立马呼呼大睡。
我早上要是醒的早,瞧见我爹从外面走进院内,赶紧张开双臂,小跑到他跟前。
我爹看到我朝他这边飞奔而来,他蹲下来把我抱在怀里,用他短短的胡须扎我的小脸蛋。
胡须茬扎在我的脸上,痒的很,我就笑个不停,想挣脱我爹的双臂,不过他不会给我这个机会,继续用胡茬扎我。
我要是向他求饶了,他才肯放过我。
等我和爹走进屋里,我娘赶紧叫我下来,然后领着我们几个出去,留我爹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
我娘坐在大门口的歪脖树下编织草帽,大姐和二姐围在旁边帮她修理麦秸杆,我和三姐围着她们跑来跑去。
三姐比我大两岁,我奔跑的速度没有她快,要是三姐把我逮到了,她会把我骑在身下,用麦秸杆给我挠痒痒。
我身上痒痒肉比较多,三姐用麦秸杆不管碰到我身体的哪个位置,我都会奇痒难耐。
我要是发出杀猪般的哀嚎,我娘听见了,会吼三姐一顿。
“你是当姐姐,就不知道让着一点弟弟吗?”
三姐瞧瞧我娘脸上没有一丁点儿笑容,她赶紧从我身上爬下来。
我这个受气包,如今被我娘袒护了,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坐在地上哭得稀里哗啦。
我娘怎么能见得自己最心疼的儿子坐在那里哭,她起身来到我身边,把我从地上抱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向母亲提要求“娘,我想吃油糕。”
我娘为了哄我不哭,她赶紧答应下来“后天你爹去赶集,你跟着他一起去好不好,让你爹给你买油糕。”
听到有油糕要吃了,我的眼泪立马干了,拍着小手叫好。
我娘瞧瞧我心情一下好了起来,她向我的脸蛋上亲了一口,自言自语道“我的大波子,真是可爱至极。”
1985年的夏天,我爹去集市上卖草帽,我也跟着他去了。
我们家距离镇上有八九公里,我爹是赶着毛驴车去的,来到集市上以后,我爹把我放在小板凳上,然后他吆喝着卖草帽。
当时集市上很多人,我很想出去跑上一圈,不过被我爹呵斥“你老老实实坐在这里,你要是不听话,一会不给你买油糕吃。”
被我爹这么一吓唬,我赶紧跑到小板凳那里,坐下来,慢慢等待着。
上午十点左右,我爹将从家里带来的草帽全部卖光了,不,还剩了一顶草帽,在我的头上戴着。
我爹担心我坐在那里被太阳暴晒久了中暑,所以拿过一顶草帽戴在了我头上。
“你老老实实呆在这里,我去给你买油糕。”
听到这句话,我赶紧连忙点头答应。
没一会儿功夫我爹就买回二斤油糕,然后套上毛驴车,我们准备一起回家。
我爹赶着毛驴车刚从集市上走出来,迎面遇到了一对乞讨的父子。
那对乞讨的父子瞧见我爹,赶紧走过来拦住毛驴车。
“好心人,我们爷俩已经两天两夜没吃饭了,有吃的给一口吧。”
我爹看这对父子衣衫褴褛,他心生怜悯,回过头看了一眼我怀里抱的那二斤油糕,他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把这二斤油糕都给这对乞讨的父子。
我爹要从我手里抢过油糕时,我是死死拽住,不愿意松手,不过我的力气怎么能和我爹比,他稍微用一点儿力,就把油糕抢了过去。
当我和我爹走远时,我看到那对父子蹲在那里狼吞虎咽吃着油糕,我的眼泪像穿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回到家里,我一直坐在那里哭,我娘不知所以然,走过来询问怎么回事,我也不吱声。
后来我爹讲述了事情的始末,我娘听后认为我爹傻,说很多人打着乞讨的名义,然后骗吃骗喝。
我爹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心人,他见不得别人受苦,要是自己有能力,肯定会出手帮助对方。
因为这种事,我爹和我娘吵过很多次,这一次,无论我娘怎么数落我爹,他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这件事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也就忘了,谁也没有再提起过。
2000年的冬天,也是这件事发生的15年后,当年那对乞讨父子找上门。
这对父子说,当年他们在街上要了很久的饭,但没有一个人可怜他们,是我爹的善举,感动了他们。
他们知道,不可能永远靠乞讨为生,所以回到老家县城在那里开了一个饭馆,因为地理位置好,生意比较火爆,做生意赚了一些钱,如今登门,就是感激当年我爹送给他们二斤油糕。
唯一让他们遗憾的是他们登门时,我爹已因病去世两年了。
这对父子来到我爹坟前,爷俩跪在那里嚎啕大哭,说我爹就是他们的恩人,此生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