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坦言:想赢中国至少需一代人努力?

武拉拉 2024-12-17 08:01:17
美官方表态引关注

近期,美国方面的一系列表态可是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美方发声详情

据美国《防务新闻》12 月 10 日报道,美国众议院 “中国委员会” 主席穆勒纳尔在听证会上指出,美国目前缺乏与中国抗衡的能力,需要采取大胆的政策改革以及投入大量资源来恢复威慑力。无独有偶,民主党籍议员克利什纳穆希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的采访时也强调了一个关键对比,称中国每年可以生产 359 艘远洋船舶,而美国却只能生产 1 艘,所以加强美国军事工业基础,是避免与中国开战的必要条件。就连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都表态了,他指出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美国造船业就出现了 “崩溃” 的情况,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需要付出一整代人的努力。

这一系列来自美国不同高层的发声,无疑释放出了一个重磅信号,那就是美国现在基本已承认很难打赢中国,并且觉得至少需要一整代人去努力,才有可能具备赢下中国的能力。要知道,在过去,这样的情况简直难以想象。30 年前,美国仅需派出 2 艘航空母舰,就能让解放军面临巨大压力,当时我们海陆空三军甚至都缺乏可以有效攻击美国航母舰队的武器,面对其近乎 “铜墙铁壁” 般的防御,老式的轰 - 6、091 核潜艇或者苏 - 27 战斗机等,对美军航母舰队都有些束手无策,连突破最外围的防线都困难重重。

到了 20 年前,解放军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同时不少国产先进武器也开始服役,像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苏 - 30 多用途战斗机、歼 - 10 战斗机、052C 驱逐舰等。不过那时解放军的实力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也只是取得了对 “台独武装” 的优势,早期的歼 - 10 战斗机战斗力与 F-16 相当,052C 驱逐舰的性能和伯克级相比还有差距,苏 - 30 多用途战斗机即便能发射包括反舰导弹在内的精确制导武器,可受数量限制,即便突破了美军舰载机的外围拦截,也没办法发射足够数量的反舰导弹去重创甚至击沉美军航母。

而在 10 年前,辽宁号航母服役,新一代轰 - 6K 实现批量列装,052D 导弹驱逐舰也开始大量下水,解放军初步具备了威胁美国航母舰队的能力,但当时歼 - 20 与歼 - 16 尚未服役,东风反舰弹道导弹也还没形成战斗力,盾舰数量不足且只有 1 艘航空母舰的解放军,还没办法在亚太地区取得对美军的优势。

然而如今到了 2024 年,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主力装备性能方面,解放军已经与美军相当接近了,歼 - 20 与 F-22 对标,055 型驱逐舰与伯克 3 型对标、福建舰与福特级对标、歼 - 35 与 F-35 对标,美军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只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积攒的家底比较厚实,而中国真正开始急速扩充军事实力也不是最近 10 年左右的时期,要是在太平洋中间地带较量,美军目前还稍占上风。但关键在于,中美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大概率会是在台海或者南海地区,在中国家门口打仗的话,美军的胜算可就极低了。而且让美国更为揪心的是,其装备规模优势也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了,一旦失去这一优势,别说在中国家门口挑事了,恐怕连关岛都得考虑放弃了。美国高层之所以会产生当下这样的观点,背后也是有着历史缘由的,毕竟历史上美国就是凭借强大的造舰能力等因素赢下诸多竞争,比如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展现出了超强的 “下饺子” 造舰能力,日本联合舰队在初期虽有一定规模优势,可美国硬是到 1944 年打造出了一支实力远超日本联合舰队的强大海军,这背后强大造船工业的支撑作用可见一斑。

回顾往昔实力对比

三十年前差距明显

30 年前,美国仅需派出 2 艘航空母舰,就能让解放军如临大敌,海陆空三军甚至找不到能够有效攻击美国航母舰队的武器。当时,面对美国航母舰队近乎 “铜墙铁壁” 般的防御,老式的轰 - 6、091 核潜艇或者苏 - 27 战斗机等,对美军航母舰队都有些束手无策,连突破最外围的防线都困难重重。

那时候,美国刚打完海湾战争,其在战争中展现出的 “战斧” 巡航导弹制导飞行命中建筑物甚至精确到攻击窗户、“爱国者” 防御系统拦截 “飞毛腿” 弹道导弹、“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迅猛摧毁坦克、F-117A 隐身攻击机在伊拉克上空 “来去自由” 等高科技作战手段,给中国军方带来了极大震撼,就如同军事分析家黄东所言,像一颗 “心理核弹”。而当时我国手里大多是 20 世纪 6、70 年代的苏联技术,对于海湾战争进程的预测完全错误,要是站在当时美军面前的是中国军队,在美军那些全天候及夜间侦察和监视能力、电子战、空中加油等几乎闻所未闻的技术面前,想通过常规战争手段取胜极难。甚至有人认为,美军同样可以轻松冲破中国的海上防线,直接侵略中国领土,当然,鉴于中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且在当时已建成了切实可靠的对美核反击力量,再加上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给美军留下的深刻记忆,让美军也不敢有如此疯狂的想法。不过海湾战争确实让我国警醒,开启了新一轮军事现代化进程。

二十年前有所提升但仍不足

到了 20 年前,解放军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像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苏 - 30 多用途战斗机等,同时不少国产先进武器也开始服役,例如歼 - 10 战斗机、052C 驱逐舰等。解放军的实力由此有了较大提升,也取得了对 “台独武装” 的优势。

然而,和美军相比还是存在差距,早期的歼 - 10 战斗机战斗力与 F-16 相当,052C 驱逐舰的性能和伯克级相比还有差距。就拿苏 - 30 多用途战斗机来说,即便它能够发射包括反舰导弹在内的精确制导武器,可受数量限制,即便突破了美军舰载机的外围拦截,也没办法发射足够数量的反舰导弹去重创甚至击沉美军航母,所以整体上面对美军航母时,依旧处于劣势,难以对其构成致命威胁。

十年前初显威胁能力

而在 10 年前,辽宁号航母服役,新一代轰 - 6K 实现批量列装,052D 导弹驱逐舰也开始大量下水,解放军初步具备了威胁美国航母舰队的能力。

轰 - 6K 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反舰导弹,作战半径也有较大提升;052D 导弹驱逐舰有着较强的防空、反舰等综合作战能力,多艘 052D 协同作战能构建起有效的海上防御和打击体系。不过当时歼 - 20 与歼 - 16 尚未服役,东风反舰弹道导弹也还没形成战斗力,盾舰数量不足且只有 1 艘航空母舰的解放军,还没办法在亚太地区取得对美军的优势,只能说在面对美军航母舰队时,不再像之前那样毫无还手之力,开始让美军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让其意识到在中国周边海域活动时不能再像以往那般肆无忌惮了。

当下局势出现变化

装备性能接近

到了 2024 年,解放军的主力装备性能已经与美军相当接近了。就拿几款典型装备来说,在空中力量方面,歼 - 20 与美军的 F-22 对标。歼 - 20 采用了基于涡流控制技术的升力体机构,其机身、鸭翼、边条、机翼、后机身边条、外倾双腹鳍和外倾全动双垂尾均采用了一体化非常规气动布局,升力系数约为 2.1,是目前世界上升力系数最高的战机。而 F-22 采用的是固定双垂尾常规气动布局,整体升力系数只有 1.7,远低于歼 - 20 战机。并且在我国发动机整体水平不如美国的前提下,我国科研人员在歼 - 20 战机的气动布局上下足了功夫,歼 - 20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三面翼飞机,兼顾了常规布局与鸭翼布局的优势,大迎角攻击能力极为优秀,甚至不依赖矢量发动机就可以做失速动作,超常规机动能力与 F-22 相当。虽说 F-22 在瞬时机动性和空中操控方面表现杰出,歼 - 20 在垂直爬升和近地低空飞行方面也有着优异表现,二者各有优势。

在海军装备上,055 型驱逐舰和美国的伯克 3 型驱逐舰相比也毫不逊色。055 型驱逐舰早在 2003 年就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在后续发展中进一步升级至第二代,拥有 S 波段、X 波段、C 波段及米波雷达等多个波段,形成了全天候、全方向的立体探测网络,这些雷达不仅覆盖了不同频段,还采用了综合射频技术,实现了多种功能的高度融合,大大提升了信息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而伯克 3 型的 AN/SPY-6 双波段雷达虽是美国海军的骄傲,由雷神公司打造,其探测灵敏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分别是伯克前代 AN/SPY-1 雷达的 30 倍和功率的 35 倍,但受限于能源供应,该雷达无法全功率运行,通常只能开启部分阵面,没办法充分发挥其设计潜力。动力方面,055 型驱逐舰装配了国产的 GT25000 型燃气轮机,4 台总输出功率超过 15 万马力,最高航速高达 35 节,碾压伯克 3 盾舰,并且得益于中国中压直流供电技术的应用,能源利用效率更高,能够支持全舰各类高耗能设备稳定运行,包括雷达在内的电力需求得以充分满足;伯克 3 则装备了 4 台通用电气 LM2500 系列的改进型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约为 10 万马力,最高航速达到 31 节,在面对 AN/SPY-6 雷达的高能耗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限制了舰船的整体效能。舰载武器系统上,055 大驱装备了 112 个垂直发射单元(VLS),能够发射多种型号的防空反导导弹,还装备了射速极高的 1130 近防系统,每分钟可达上万发,主要负责末端防御等;伯克 3 型前部装有一座 127 毫米单管舰炮,前甲板和后部的排烟道后端安装 Mk41 垂直发射系统,装备了 MK-15 型 “密集阵” 近防炮系统等。整体来看,055 型驱逐舰在多方面展现出了强大优势。

再看航母方面,福建舰与美国的福特级航母也常被拿来对比。福建舰使用了电磁弹射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二艘使用电磁弹射的航母,第一艘就是美国的福特号核动力航母。福特号航母吨位高达 11 万吨,搭载舰载机 80 架,采用核动力系统,造价达到了 137 亿美元,2005 年开始建造,2013 年下水,2017 年海试,2022 年 10 月才进行首次部署,但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福建舰吨位为 8 万吨,舰载机数量是 60 架,是常规动力系统,造价为 70 亿美元,2018 年开始建造,2022 年下水,2024 年五一开始海试,后续的正式服役和完成首次部署进程都有望很快推进。而且美国的福特号航母编队虽然有着成熟的作战体系和实战经验,不过我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迅猛,技术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差距正逐渐缩小。

另外在五代机的舰载机领域,歼 - 35 与 F-35 也是相互对标。歼 - 35 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以及优异的起降性能等特点,能够很好地适配航母作战需求,而 F-35 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作战优势,二者在未来的海上空战等场景中都将发挥重要影响力。所以综合各方面来看,在主力装备性能层面,美军已经没有过去那样明显的优势了。只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积攒的家底比较厚实,而中国真正开始急速扩充军事实力也不是最近 10 年左右的时期,要是在太平洋中间地带较量,美军目前还稍占上风。

作战地域影响

然而,关键在于,中美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大概率会是在台海或者南海地区,这相当于就在中国的家门口打仗。在这样的作战地域背景下,美军的胜算可就极低了。一方面,美国的装备虽然先进,但是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漫长,而且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其作战资源的调配、人员的轮换等都会面临诸多难题。而解放军有着本土作战的优势,能够快速地进行兵力集结、装备补充等,作战反应速度更快。

另一方面,美国海军一直以来仰仗的装备规模优势,在这样的局部冲突中也维持不了太长时间。比如其航母战斗群,虽然有着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反介入 / 区域拒止体系,像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等能够对其航母形成强大威慑,让其不敢轻易靠近。而且中国海军这些年不断发展壮大,舰艇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也在不断提升,055 型驱逐舰等先进舰艇的入列服役,使得在近海区域构建起了坚固的海上防线。一旦美军失去装备规模优势,别说在中国家门口挑事了,恐怕连关岛等前沿基地都得考虑其安全性,甚至要考虑是否要收缩防线了。 所以从作战地域这个关键因素去考量,美国如今也越发意识到面对中国,在军事上想要取胜面临着巨大挑战。

美国重视造船背后原因

历史成功经验

回顾历史,美国在诸多重大事件中凭借强大的造船工业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也尝到了甜头,其中太平洋战争就是典型例子。

在太平洋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日本其实拥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拥有 6 艘大中型航母,美国太平洋舰队则只有 5 艘,日本联合舰队有 12 艘战列舰,而珍珠港遭到偷袭的美国,只剩下大约 4 艘战列舰能够投入作战。然而,美国却有着强大的 “下饺子” 造舰能力,愣是到 1944 年打造出了一支实力远超日本联合舰队的强大海军。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大约建造服役了 25 艘大中型航母(8 艘独立级 + 17 艘埃塞克斯级),而日本只建造服役了大约 5 艘大中型航母。至于战列舰,除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服役的大和号与武藏号,日本再也没有增加一艘战列舰,而美国则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建造服役了 4 艘南达科他级、4 艘衣阿华级,整整 8 艘战列舰。

美国强大的造船工业,不仅能够快速弥补美国海军的战损,还能快速帮助美国海军扩充实力,让美国海军越打越强。而造船实力较为薄弱的日本,弥补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损都非常吃力。这种造船实力的差距,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美日两国前线指挥官的决策,南云忠一为什么在偷袭珍珠港时谨小慎微、不敢发动第三波空袭?说到底还是 “保船” 思想在作祟,生怕这些宝贝航母与战列舰有个三长两短。而美国舰队的指挥官则没有这种负担,航空母舰被击沉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换一艘新的,老式战列舰被击沉了,就换成新型战列舰。实际上,输掉中途岛战役后的日本联合舰队,就已经进入慢性死亡状态了,无法快速击败美国海军,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用 1 年左右的时间武装出一支强大的舰队,然后就是无情的全线碾压。

由此可见,强大的造船能力对于一个国家在海洋竞争、军事对抗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美国深知且曾经依靠的优势所在。

当下工业困境

时过境迁,如今美国的造船业却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甚至可以用 “崩溃” 来形容。

从产能数据来看,差距十分悬殊。中国在造船业上迅猛发展,已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2024 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 2502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8.4%;新接订单量 5422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43.9%;截至 6 月底,手持订单量 17155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38.6%,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55%、74.7% 和 58.9%。而美国呢,2023 年,中国收到了约 1700 艘船的订单,美国仅有 5 艘船的订单,美国海军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其产能仅占到全球的 0.13%,在 2024 年,这样的差距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中国每年可以生产 359 艘远洋船舶,而美国却只能生产 1 艘。

美国造船业萎缩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首先,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取消了对造船业的大部分补贴,因为这一做法与当时里根政府所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另一重要因素是行业整合,美国减少了对技术、工厂设备和工人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导致美国造船厂的竞争力和产能全面下降。如今,美国的民用造船业订单量锐减,在国际市场上远不如中国各企业,在建船舶数量方面也远远比不上中国。而且,美国现在的几家造船厂基本都靠军舰订单勉强维持,在民用商船领域早就失去了往昔的地位,想要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谈何容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者,劳动力方面也是问题重重,随着年迈的老工人带着他们数十年的经验退休,该行业很难招聘和留住年轻工人来从事建造新船的艰巨工作。全国各地的造船厂虽建立了培训学院,并与技术学院合作,为工人提供建造高科技战舰所需的技能,潜艇制造商和海军也结成联盟以共同促进制造业职业发展,造船厂还提供福利以留住入职员工,但效果依旧不佳,像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海事公司,工人数量只够每年建造一艘护卫舰。

此外,美国造船业还面临着诸如设计修改、供应链等诸多难题,比如 “星座” 级护卫舰最初是基于法国和意大利海军使用的欧洲多功能护卫舰设计的,但在建造过程中,美海军频繁提出关于速度和生存能力的修改要求,追求引入新技术,结果导致建造进度大幅延迟。

面对这样的现状,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等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比如访问日本横滨的三菱重工造船厂以及韩国巨济岛的韩华海洋和现代重工等造船厂,希望借助亚洲盟友的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和造船经验来提高其造船能力,甚至让韩国的韩华海洋获得了一艘 40,000 吨干货弹药船的大修合同,使韩华海洋成为该国第一家承担美国船舶维护、修理和大修(MRO)角色的公司。然而,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想要真正改变美国造船业如今的颓势,正如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所指出的,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出现的造船业 “崩溃” 情况,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需要付出一整代人的努力。

对比之下,中国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在造船业上无论是技术、产能还是人才等各方面都有着坚实的保障,这样鲜明的差距,也难怪美国如今意识到在军事等诸多方面想要与中国抗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毕竟造船业等工业基础的支撑作用太过关键了。

美应对策略及前景分析

拉拢盟友策略

面对难以单独与中国抗衡的局面,美国开始积极拉拢盟友,试图抱团来对抗中国。一方面,美国不断加强对盟友的投资,比如访问日本、韩国等盟友国家的造船厂,给予相关订单,试图借助他们的造船能力来弥补自身在这方面的短板。像让韩国的韩华海洋获得美国船舶维护、修理和大修(MRO)角色的合同,期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造船实力,毕竟美国如今造船业 “崩溃”,产能极低,而盟友在这方面或许能助其一臂之力。

同时,美国还大力促进与盟友之间的军事一体化,推动军事合作与协调升级。北约在其推动下,战略关注开始 “冲出欧洲,走向亚太”,将中国视为 “威胁”,美国牵头把中国问题列入北约议程,并且多次与北约盟友在亚太地区组织联合军事行动,像英国、法国、德国等北约国家的军舰频频现身南海等中国周边海域,进行所谓 “自由航行” 活动,试图对中国形成军事威慑。另外,美国还支持日本、韩国成为北约组织向亚太地区渗透的重要支撑点,让日韩以 “亚太伙伴” 的身份参加北约峰会,宣称要开启扩大合作的路线图。

美国这样做的背后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利用盟友的力量,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消耗中国的外交、军事等各方面资源,企图以此来维持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让中国在应对诸多外部压力时分心,延缓中国继续发展壮大的步伐。

未来局势展望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虽然承认了自身当下无力跟中国抗衡,且意识到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但未来的局势充满变数。美国试图通过拉拢盟友等策略来增强对中国的竞争力,可其盟友也并非完全与美国 “同心同德”。就拿日本、韩国来说,尽管在军事等方面配合美国动作,但在经济领域,又离不开与中国的密切合作,近年来也不乏其核心盟友向中国示好的情况出现,毕竟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这些国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而中国始终坚定地走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工作聚焦于合作共赢,积极与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友好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推动区域合作,比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不断攀升,接近万亿美元规模,彰显了中国在地区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影响力。同时,中国在内部持续专注自身建设,在科技、军事等各方面不断提升实力,像在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业上取得突破,在军事装备方面,众多先进武器陆续服役,使得解放军与美军的装备性能差距不断缩小。

所以,在未来一代人的时间里,美国想要实现所谓 “赢中国” 的目标恐怕是困难重重。中国会继续稳步前行,保持和平发展态势,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国力,以更坚实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而世界格局也会在中美以及其他众多国家的相互影响下持续演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