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控制高血压中RDN可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

小雁的记事本 2024-11-25 03:46:03

近期,在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聚焦于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在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其对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长期影响。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冯颖青、罗淞元教授对此研究进行了深入点评,认为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罗教授指出,这一发现不仅为RDN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长期随访证据,还观察到了减少房颤发生,特别是减少心梗和全因死亡这样的“硬终点”的获益。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等局限性,但其为高血压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研究背景

血压升高显著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收缩压(SBP)每升高 20 mmHg 会使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可降低血压,但对预后影响的长期结果尚未有相关报道。这项在 2024 年 ESC 会议上公布的南非研究,旨在探讨 RDN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方面的作用。主要的研究假设是: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且有发生心房颤动(AF)的高风险的患者中,RDN治疗可以减少房颤发生(主要终点)、降低血压(次要终点)以及全因死亡(次要终点)。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使用三种或更多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且有发生AF的高风险(N = 80)。按 1:1 随机分组,进行射频 RDN(Symplicity Spyral)与假手术 RDN 对比,进行非交叉研究。

6年终点随访:

房颤:通过植入式环路记录仪、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监测心房颤动;

血压:测量诊间和 24 小时动态血压;

全因死亡:通过死亡证明确认死亡,死因通过全科医生的信件确认。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研究共入组80例患者,RDN组42例,假手术组38例。患者平均年龄是66岁,平均BMI为34 kg/m2,平均静息心率66 bpm。27%的患者既往有房颤、28%患者有心梗病史、54%的患者有糖尿病。基线时患者平均口服4种降压药。

图1. 研究入组患者基线特征

心房颤动发生率:6年时,RDN 组 AF 发生率为 16.67%(7/42),假手术组为 42.11%(1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OR 0.28(0.1 ~ 0.78),每治疗 3.93 人可预防 1 次 AF 发作。

收缩压:6年时,RDN组诊间SBP下降15.9±28.6 mmHg,假手术组下降了1.5±22.3 mmHg,组间差异14.4 mmg,P=0.065 mmHg。24 小时平均 SBP 方面,RDN组下降6.6±16.8 mmHg,假手术组上升了6.3±23.6 mmHg,组间差异12.8 mmg,P= 0.041。

图2. 随访6年患者收缩压变化比较

全因死亡率:6年时,RDN 组全因死亡率为 10%(4/42),假手术组为 32%(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3(0.07~0.79),P=0.013),其中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在 RDN 组为 0(0/42),假手术组为 4(11%)(P=0.047)。

图3. PAF治疗6年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

专家点评

该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过去的RDN随机对照研究,主要观察的是血压下降。虽然我们认为血压的下降会带来临床事件减少的获益,但是目前为止尚缺乏RDN改善临床终点的直接证据。这项研究通过6年的随访,发现射频 RDN与降低 AF 发生率、24 小时动态收缩压以及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这为 RDN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这项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是房颤,证实了在房颤高风险的患者中,行RDN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OR 0.28, P =0.008)。2019美国心律学会第40届年会(HRS 2019)上,来自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Jonathan Steinberg博士公布了ERADICATE-AF这一单盲、随机临床研究的随访结果,证实对于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联合应用肺静脉隔离和RDN能够相较于单纯肺静脉隔离显著降低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可见,RDN未来可能在房颤防治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令人欣喜的是,研究在6年随访过程中,发现RDN与全因死亡以及心肌梗死发生下降的相关性。虽然该研究样本量并不大,观察到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这样的“硬终点”改善非常不易,也让我们对RDN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然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单中心研究以及药物依从性等问题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此外,间歇性 AF 监测的时间范围也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尽管该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时,仍需要谨慎考虑。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以确定 RDN 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确切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该研究为高血压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和支持其结论,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专家简介

冯颖青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常委兼副干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促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

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

欧洲心脏病fellow,国际高血压学会委员

《The Joum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副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JACC中文版》编委,《Hypertension中文版》编委,《ESCCardiovascular中文版》编委

2020年作为中国唯一获奖者被世界高血压联盟授予“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杰出贡献奖”

罗淞元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主治医师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医学促进会高血压与周围血管分会 委员

中国高血压联盟RDN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院高血压分会 秘书、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 高血压学组 秘书、委员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分会 学术秘书、委员

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力学分会 委员

大湾区心脏协会结构性心脏病学会 委员

粤港澳大湾区高血压联盟 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 冠心病精准治疗与心脏康复专业委会 委员

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ardiovascular Research、Developmental Cell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50分。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