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的妈妈把3岁女儿培养成了“蛮横无理”的小霸王,无奈送回老家,农村婆婆用3招让孩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教育孩子跟学历有关系吗?高学历就代表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好吗?低学历就教育不好孩子吗?
其实不一定。无论谁,教育孩子一定是要讲究方法,“独断专行”和“一味包办”养不出懂事孝顺的孩子。朋友小文是重点大学研究生,孩子出生后一直她带着,我们都以为高学历妈妈带娃很靠谱,确实孩子学会了不少知识,可3岁多宝宝的其他方面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3岁多孩子不会自己吃饭,需要妈妈在旁边喂,不会脱裤子,妈妈不在就尿裤子,幼儿园的玩具只要她要玩别的小朋友就不能玩,一拿她就放声大哭,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打小朋友,洗脸刷牙要看动画片哄半天才配合。结果幼儿园上了一个多月就被劝退了。
妈妈很无奈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老家散心,却没想到才过了一个假期,女儿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自己吃饭、穿衣、睡觉,会自己整理被子、还主动帮妈妈干活。这一系列表现让妈妈大吃一惊,这还是我的女儿吗?去幼儿园后老师也是连连夸赞这孩子一下懂事多了,小朋友都爱跟她玩。
仔细询问后农村婆婆的一番话让她很羞愧。她说:“虽然我读书少,但我知道对6岁前的孩子来说陪伴更重要,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先培养习惯,一个生活都不能自理、蛮横无理的孩子背后一定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别把孩子太当小孩,放手和鼓励是拯救孩子的最好方法。3岁多的孩子完全能自己动手做事,是父母觉得孩子不行,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所以整个假期她采取3个小招数,就把孙女治得服服贴贴、乖巧懂事。
一、不把孩子当“中心”,学会“延迟满足”
孙女到家前一周她采取“冷观察”策略,一开始孩子哭哭啼啼,吃饭让人喂、不给看电视就哭、不给买零食就满地打滚,而婆婆呢只是坐在旁边看,孩子哭了大半天感觉没人理她就自己起来了。(之前妈妈可是看不得她受一丁点委屈,哭了立马抱起来)
吃饭做事婆婆也是以大人为主,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再是“中心”,想要什么也没有立马满足,而是学会等待。没想到孩子刚开始不乐意,发现自己不是“中心”后,开始慢慢改变自己,学着大人自己吃饭,还主动帮忙干活。
二、不讲道理,转变观念
给3岁多孩子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你以为他会听吗?所以父母要转变转念,用其他方法代替讲道理。1-6岁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行为内化关键期,这个时候“做”要比“说”更有感染力。比如孙女不爱刷牙洗脸,她就给小宠物讲《勤洗澡》、《爱刷牙》、《我能自己做》的小故事,故意给宠物讲,立马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她争着抢着让奶奶也给她讲,还主动学奶奶如何刷牙,听到故事里的小熊因为不洗脸刷牙没人玩时,立马说:“奶奶,文文要做干净宝宝,不然没人跟我玩。”
三、用“榜样”激励,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影响
对于1-5岁的孩子,给他树立一个习惯和行为榜样,能让孩子快速找到自信,潜移默化改掉坏习惯。奶奶做得最多的就是不看电视,带她读绘本,也不看什么获奖绘本,就是找习惯培养的绘本。
如图所示比如《尿床了》让孩子了解尿床不丢人,但以后睡前要养成排尿的习惯;《穿衣服》小兔子尝试很多次,终于自己学会了穿衣服;《早睡早起身体好》小松鼠每天早睡早起养成好习惯;《不要妈妈喂》小姐姐终于学会自己吃饭,不需要妈妈喂饭;《对不起我错了》小象不听话破坏了牛伯伯家的玉米,承认错误后被夸奖;《我送你回家》玩具玩过后一定要放回原处等等。
小小的故事,充满了魔法一样的魅力,3岁的孙女听完故事第二天就要求学着故事中的小榜样做事,比如帮睡前要排尿、晚上九点就要睡觉、吃饭不让人喂、自己的东西要分享给小朋友,奶奶看到孙女的变化很惊喜。
所以别总说孩子不听话,如果你家孩子在1.5-6岁之间恰好也出现了叛逆、调皮、挑食、打人、不爱分享、抢玩具、爱哭闹、爱看动画片、不讲卫生等坏习惯,别急着否定孩子,试试这位智慧婆婆的做法。也许能受到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