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6年,二号大汉奸被枪决,妻子慌忙逃出国外,2个儿子结局如何

1946年6月3日上午,苏州狮子口第三监狱内,一名五花大绑的囚犯被军警押送上了卡车。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游街示众之后,卡车

1946年6月3日上午,苏州狮子口第三监狱内,一名五花大绑的囚犯被军警押送上了卡车。

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游街示众之后,卡车转回到了监狱附近的一处小山坡。

因为这里人迹罕至,所以很长时间以来,都被监狱拿来当作死刑犯的处决之地。

当天下午,一声枪鸣划破长空,身为汪伪政府“二号大汉奸”的陈公博应声倒地,结束了他那荒唐罪恶的一生。

说起陈公博,不少人感到唏嘘不已,他本来有着十分光明的前途。作为我党的青年才俊、又是“中共一大”广州支部的代表,在当初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陈公博后来会误入歧途,成为人人口诛笔伐的“二号大汉奸”呢?

在陈公博被枪决之后,他的后代们又有着怎样的遭遇呢?

1

1892年10月,陈公博出生于广东南海区。

那个时候,正值清朝光绪帝统治时期,陈家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宦世家,在两广一带有着十分巨大的声望与影响力。陈公博的父亲陈志美,就曾担任过广西提督,是一省的最高军事主官、标准的封疆大吏。

受家庭的影响,陈公博年仅9岁就进入学堂读书,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

但他对于四书五经并没有多大兴致,反而对于西方传入的新思想、新文化十分感兴趣。

渐渐地,那颗年幼的心灵萌生出了革命的思想。

1907年,刚满15岁的陈公博便联络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策划在广西一带发动武装起义。最终由于事情败露,起义宣告失败,陈公博无奈之下逃到了香港,而父亲陈志美受牵连被捕,判处终身监禁。

不久之后,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势力范围迅速发展壮大,与控制北方的清朝分庭抗礼。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身在香港的陈公博才得已回到故乡,关押在监狱中的陈志美也重获自由。

1917年,陈公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蔡元培、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老师们的影响下,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新思想。

北大毕业之后,他回到了广东法政学院担任讲师,面对桂系军阀莫荣新在广东一带只手遮天,甚至禁止人们谈论时政,违者便会遭到逮捕的情况,陈公博义愤填膺地提笔反抗。

“当今世道,立言已经困难。而在南方,立言尤为困难。稍有出言不慎,就要受到军阀制裁。年来只见封报馆,捉拿编辑,你问犯了什么罪?却看不见正正当当的法庭裁判。”

为了促进新思潮、新文化的快速传播,解放普罗大众们的思想理念,让人们敢于同军阀做斗争,1920年10月,陈公博决定创办报刊。

可是,创办报刊谈何容易?没有经费来源,拿什么刊印报纸呢?

无奈之下,陈公博四处走访游说,希望当地的富商们能够给予经济支持。

但接连十几天下来,都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款项,一筹莫展的陈公博只好找到北大校友谭平山、谭植棠,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攒了3000块钱。

但这些钱,对于创建一个报刊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最终,陈公博变卖了家产,终于在10月20日创办了《广东群报》。

第一期刊物发行之后,陈公博就在报纸的边角处发表了声明:

“此报不说废话,不谈无聊的政治纷争,只作为宣传新文化的机关;不接受任何政党的援助,保持独立出版物之精神,保持言论公正自由。”

一时之间,《广东群报》在两广一带引起巨大轰动,字里行间中那些“民主”、“自由”、“科学”的字样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2

1920年底,陈独秀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长,不久之后便组建了“广州共产党支部”。

当陈独秀得知,陈公博凭一己之力便创办了报刊,并且凭此举在两广积聚了不小的影响力之后,便邀请他加入了共产党,担任广州支部的宣传委员。

1921年,中共一大举办在即,陈独秀委派包惠僧参加会议。 因为上海方面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于是广州支部决定再派陈公博作为代表前往上海。

然而正是这场会议,让陈公博本就不坚定的党性开始了动摇。

在中共一大中,有一项讨论议题是“党员能否到政府里任职”。

对于这个议题,陈公博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甚至和参会的同志们吵得面红耳赤,最终拂袖而去。

几天之后,会议遭到法租界巡捕的骚扰,只好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而陈公博早已没有继续参会的心思,反而带着新婚妻子四处游玩,最终缺席了最后一场会议。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陈公博对于权力极为看重,他十分迫切地想进入国民政府做官,所以才在会议上歇斯底里地反对“共产党员不能到政府任职”的提议。

他当初之所以加入共产党,就是希望以此作为跳板,日后能够进入权力机关。一旦党组织不能满足他的私心,他便会毫不犹豫地背叛,去寻找另一个能满足他权力欲望的组织。

1922年4月,企图破坏北伐的陈炯明被孙中山免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内务部总长职务,心怀不轨的陈炯明便以此为借口,于6月16日发动兵变。

在当时,民间就有不少言论称,陈公博暗中帮助陈炯明叛乱,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陈炯明的信任,为之后染指权力做准备。

上海方面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派人前去询问陈公博。

谁知陈公博的态度极为嚣张,拒绝配合,甚至提笔写了一封信件公然叛党。

“我声明从今以后独立行动,不受党的拘束了,我也从此脱离共产党了。”

陈公博退党之后,身为广东省教育会长、兼广东政府顾问的汪精卫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为陈公博申请了一笔经费资助、供他赴美留学。

当1925年陈公博留学归来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国民党,不久之后汪精卫便送了一份“见面礼”:提名陈公博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

至此,尝到甜头的陈公博、开始死心塌地地追随汪精卫,渐渐地与当初救国救民的理想背道而驰。

陈公博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毫不客气地称:“我在国民党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汪精卫、一个是廖仲恺。后来廖仲恺遇刺,就只有汪兄一人了”。

3

1938年底,在国民党内受到排挤的汪精卫逃到了越南,为了卷土重来,他竟然公开投靠日本,并且发布了一篇臭名昭著的“艳电”,希望蒋介石能够对日本侵略者妥协。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汪精卫便带着陈公博等人,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的合约,以出卖国家为代价,得到了日本方面的大力支持。

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陈公博被任命为汪伪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立法院长、军事委员会训练部部长等职务。

很显然,陈公博已经成为汪伪政府中的二号人物,其地位仅次于汪精卫。

特别是1944年,汪精卫谎称要“赴日治病”,陈公博暂时代理伪政府主席一职,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半年之后,自己“誓死追随”的汪精卫竟然在名古屋“一命呜呼”。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没过多久,曾经扬言“要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的日本,竟突然宣布投降了。

一系列的变故,让沉浸在权力美梦中的陈公博手足无措,他深知此时留下来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便带着家人仓惶逃到了日本避难。

对于陈公博这位“二号大汉奸”,全国人民自然不愿意放过他。

那个时候,东京审判即将开始,那些战犯们自顾不暇,哪有能力给陈公博提供保护?在他们的眼中,陈公博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于是,1945年10月3日,陈公博以及太太李励庄等6人被引渡回国,当天便押送至江苏高等法院接受审判。

1946年6月8日,陈公博因犯通敌叛国罪,游街示众后被枪决。

陈公博共有两个儿子:长子陈干、次子陈迈。

陈公博被枪决之后,无论是陈干还是陈迈,都拒绝为他收尸,甚至极力想要撇清关系。

后来,陈干因为舆论的压力,迫不得已派人前去收尸,并将尸首送到苏州的殡仪馆,从那之后便再未过问。

不久之后,陈公博被安葬在上海公墓,安葬当天也没有人前来送别吊唁。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李励庄带着陈干、陈迈兄弟二人前往美国定居。

坊间传闻,陈干到达美国后,在一家电器公司担任维修工。陈迈则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从此没有了消息。

一步错、步步错。

如果当初陈公博没有背叛革命,凭借他的声望和资历,新中国成立后必定能够受尽人民的爱戴与赞扬,家人也不至于流落异乡。

这也算是他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