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山河变色,蒋介石带着满腹心事去了宝岛台湾。 他每天都做些什么呢?这还真有点意思。
你猜猜,一个输了天下的人,在异乡的每日生活是怎样的?是悔恨交加,还是依然故我?其实啊,这两种情况,都有点。蒋介石在台湾的生活,就像一部耐人寻味的纪录片,既有落寞的影子,也有他固执的坚持。
先说他的住所,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房子,而是气派的士林官邸。每天早上五点,他就起床了,无论晴天雨天,风雨无阻。想象一下,一大早,一堆仆人侍候他洗漱,这排场,还真不小。早餐更是讲究,上海小点心,广东早茶,天津麻花…… 他偏爱大陆口味,为此,他的“御厨”可是费了不少心思,甚至冒着风险从大陆弄食材。 这,是不是有点“念旧”?
早餐后,他先祷告,然后看报纸,写日记。他的日记,据说写得还不错,有那么点文学范儿。之后呢,就是总统府的例行会议。跟大陆时期不同,他在会议上话很少,静静地听着属下汇报,大多数时候,他都只是沉默。这画面,是不是感觉有些反差?
午餐,他和宋美龄一起吃,不过吃的可是两样。他还是中餐,一定要有鸡汤、黄埔蛋、腌咸笋这三样。这个鸡汤,更是讲究,温度要刚刚好,油脂要恰到好处,弄不好,他就要发脾气。黄埔蛋,据说和他黄埔军校的经历有关,至于腌咸笋嘛,那可是家乡味,满满的都是乡愁。 吃完饭,他得睡个午觉,这可是雷打不动。午睡过后,继续工作,一直到晚上。晚上,他喜欢看电影,特别是《巴顿将军》和一些中国戏曲电影,不过,他看电影有个怪癖,一部电影要分好几天看,这可急坏了宋美龄。
还有一点,让人不得不提,就是他那“劳民伤财”的毛病。他吃穿用度,甚至连个水杯,都非得从大陆弄,哪怕贵上一倍,也坚决不用台湾的。 这“念旧”的程度,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从蒋介石在台湾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习惯,怀念着过去,却又无力改变现状。他的失败,也许就在于这种固执和对时代的脱节。 他依然是那个蒋介石,却再也回不去那个时代了。他“念旧”,却也“念旧”到了一定程度,让人不得不感慨。这或许就是历史的无奈与讽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