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崛起与蜕变:从谨重宗室到骄奢权臣
(一)早年的谨厚人设
曹爽,出身曹魏宗室,年少时便以谨慎稳重示人,在宗室子弟中崭露头角。彼时,他与魏明帝曹睿情谊深厚,这份自幼缔结的缘分,成为他日后踏入权力核心的重要基石。曹睿在位时,对曹爽信任有加,委以重任,使得曹爽得以在朝堂之上稳步积累威望与势力。
初涉朝政,曹爽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元老重臣,心怀敬重,二人共同辅佐少主曹芳,开班子会时,曹爽甚至将司马懿当作父辈看待。然而,随着身边心腹如何晏等人的进言,曹爽内心的权力欲望逐渐被点燃。
(二)掌权后的肆意放纵
在成功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后,曹爽仿佛变了一个人。他开始沉迷于权力带来的种种诱惑,肆意妄为。心腹何晏强占洛阳野王典农数百顷桑田与汤沐地,将官物据为己有,还利用掌管官员选拔之机,向各州郡索要好处费。曹爽本人更是有样学样,饮食、车马、服饰皆比照皇帝规格,甚至私自将曹睿的七八个才人带回家中做妾,擅取太乐器,调武库禁兵,大兴土木建造华丽会所,与心腹们在其中饮酒作乐,奢靡之风盛行。
这种骄奢淫逸的行径,不仅引发了朝中正直大臣的不满,如老臣孙礼因秉公执法得罪曹爽集团,被调任并州刺史,他悲愤地向司马懿哭诉曹爽祸国;少府孙官同样因坚守正义,忤逆曹爽,遭贬职处理;太尉蒋济也因被挤出关键岗位,借日食上书抨击曹爽擅改法度。更重要的是,曹爽此举严重触动了老臣集团的既得利益,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司马懿的蛰伏之路:权力边缘的隐忍与布局
(一)被排挤的无奈
司马懿,历经曹魏数朝,资历深厚,谋略过人。托孤之初,他与曹爽同受托孤重任,本应共同辅政。但曹爽在心腹的谋划下,步步为营,对司马懿展开权力挤压。先是提议尊司马懿为大司马,后又以岗位不吉利为由,将其抬高至太傅一职,看似尊崇,实则将司马懿挤出尚书台,剥夺了他的政务决策权,使之远离权力核心。
不过,司马懿此时手中仍保留部分军权,曹爽并未一次性将其彻底架空。面对这一局面,司马懿选择隐忍,接受了朝廷给予的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等养老待遇,以及一系列家属善后政策,甚至辞让子弟官爵,以低调姿态示人,默默等待反击的时机。
(二)暗中的筹备
在权力被边缘化期间,司马懿并未坐以待毙。公元 241 年,孙权四路伐魏,63 岁的司马懿主动请缨出征。一方面,他展现出为国尽忠的姿态,期望以此稳固自己的军权,避免被曹爽彻底夺权;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军权对于未来局势的关键作用。此次出征,司马懿大获全胜,不仅击退吴军,还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家族威望得以提升。
凯旋后,他与邓艾着手创建淮南、淮北军屯,积极打造粮食基地,为日后的政治博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他时刻关注着朝堂局势,洞悉曹爽集团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曹爽在人事安排上的关键布局,默默盘算着应对之策。
关键岗位与权力核心:禁军掌控下的风云变幻
(一)禁军岗位剖析
在曹魏权力架构中,禁军无疑是重中之重。其关键岗位主要有三个:一是武卫将军,此乃曹操时代创设,作为曹操的 “保安团”,首任武卫将军许褚曾护卫曹操于渭水之畔,声名赫赫。该职位负责督中军、宿卫、禁兵,是禁军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非绝对信任之人不能担任,曹爽受托孤前便担任此职,后将其交给三弟曹训。
二是中领军,资历威望高者担任近卫领军将军,职责等同于中领军,是禁军的最高统帅,统领武校尉以及武卫中垒等禁军,总统所有内军。曹爽为了彻底掌控禁军,将原执掌此职的蒋济挤出,换上自己的二弟曹羲。
三是中护军,这一职位起源于秦代的护军都尉,经曹操改制后,总统外军,还掌管选拔武官,权力极大,既能掌控护卫洛阳城的兵权,又能通过选拔中下级武官培植势力,如蒋济任职时,便有 “欲求牙门将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 的贿选传闻。彼时,该职位由曹爽的表弟夏侯玄担任。
(二)权力制衡之道
曹爽通过一系列人事安排,将这三个关键禁军岗位尽数掌控在自己家族手中,看似稳固了权力根基。然而,他却忽视了司马懿的隐忍与谋略。禁军虽人数相对较少,但因其肩负保卫皇权的重任,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谁掌握了禁军,谁就掌握了皇帝,进而掌控整个官僚体系。
司马懿深知这一点,在蛰伏期间,密切关注禁军动态,尤其是中护军这一关键岗位。他明白,只要抓住禁军权力分配的破绽,便有可能扭转乾坤。曹爽的肆意妄为,使得他在禁军内部也逐渐失去人心,为司马懿的反击创造了机会。
高平陵政变:权力天平的惊天逆转
(一)政变前奏:曹爽的麻痹大意
随着权力的膨胀,曹爽愈发自信,甚至有些麻痹大意。他迷恋上出城自驾游,时常带着所有亲戚组团出行,完全不顾桓范的劝谏,认为自己家族掌控了全部禁军与皇帝,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为了探听司马懿的虚实,曹爽派心腹李胜前去探望。此时的司马懿早已料到曹爽会有此一招,于是佯装病重,喝粥撒一身,言语含混,耳聋眼瞎。李胜见状,回报曹爽,称司马懿已病入膏肓,不足为惧。曹爽信以为真,更加放松了警惕。
(二)司马懿的致命一击
然而,曹爽万万没想到,司马懿一直在暗中筹备政变。公元 249 年,曹芳与曹爽等人前往高平陵祭扫明帝陵,司马懿瞅准时机,迅速发动政变。他以太后名义下令关闭城门,占据武库,控制禁军,同时派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精锐部队,严阵以待。
此时,曹爽面临着军队、威望、皇帝三大关键要素尽失的绝境。禁军大多倒戈向司马懿,他自身因骄奢淫逸早已威望扫地,而皇帝曹芳也被司马懿控制。尽管桓范逃出城,向曹爽献策,劝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往许昌,召集各地兵马勤王,但曹爽犹豫再三,最终选择投降。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凭借多年的隐忍、精准的布局以及对时机的果断把握,实现了权力的惊天逆转。他赢在了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对关键岗位的把控,以及在困境中永不放弃的谋略与决心。这场政变不仅改变了曹魏的政治格局,也为司马氏代魏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影响深远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