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的细节(一):原因、年龄、细腻心思

布衣悦读 2022-12-25 15:42:19

林家既是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林黛玉出身优渥,然天有不测风云,绮罗从中的林黛玉年仅五岁便失去了母亲,第三回便随着教师贾雨村入京都、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

首先林黛玉进贾府不是出于本人的意愿,而是长辈的安排:

第一,“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贾母因为心疼这个外孙女派人来接了,当然最大的原因或许是贾母把对女儿的爱和思念转嫁到了林黛玉身上。

第二,“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如海也确实想让林黛玉有个伴,能开心快乐一点。

所以在父亲和祖母的双方安排下,林黛玉无奈洒泪而别,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从此写到了荣国府里。

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

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也许曹雪芹是故意把它写成了一个bug,也许是红楼梦成书过程中没有剃干净留下的毛刺。

第二回“贾府人仙逝扬州城”中介绍林如海时曾经提到: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这是林黛玉第一次侧面出场,年龄是五岁,贾雨村依托友力,进林府,成了黛玉的老师。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大约一年之后,黛玉之母贾敏去世,此时林黛玉大约6岁左右年龄。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黛玉守丧,贾雨村外出游玩,欣赏风光、茂林修竹,以及后来与冷子兴在露天酒肆相遇,可以判断出时间应该是夏秋季节,秋季可能性更大。即林黛玉6岁时大约是秋季。

“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林如海让贾雨村协同林黛玉入都是当时谈话时候的第二月,但是这个第二月究竟是不是贾敏过世后的第二个月,不得而知。因为从扬州报丧到贾母已经派人来接,中间是有时间路程的。

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87]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可见黛玉到了贾府应该是冬天的时节,也就是说林黛玉走了大约一个季度,那么贾府报丧一来一回似乎也得一个季度左右。

也就是说贾雨村进林府时,林黛玉5岁,一年后林黛玉6岁,其母贾敏去世,从报丧到林黛玉进贾府大约两个季度,可以初步推定林黛玉到贾府的具体年龄大约6岁半左右。

当然,也有人按照薛宝钗的年龄倒推林黛玉的年龄的,薛宝钗入贾府第二年过十五岁生日,那么薛宝钗入贾府的时候14岁,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一两岁,贾宝玉13岁,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林黛玉当时应该是12岁。林黛玉比薛宝钗早入贾府几个月的时间,那么可以判定林黛玉入贾府应该是12岁左右。

尽管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一直存在争议,但我认为六七岁是比较合理的。

林黛玉进贾府的细腻心思

林黛玉作为一个六七岁或者十几岁的大小姐,初次进贾府心思还是非常细腻的,整个第三回几乎找不到一点语言和礼节上的纰漏,

为了维护基本的形象,林黛玉先给自己的行为做了一个大原则的规定:

“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行一步路,这是一个大原则、大前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先观察,这一点可以看出林黛玉骨子里面的情商还是很高的,后面的行为也可作为印证。

王熙凤出场很隆重,但但是衣着相貌描写就有一大段文字,黛玉听人说了身份之后,“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可见在重要人物面前,黛玉也是能够笑脸相应的,且反应很快,不以自己的好恶为准绳。

最精彩的一段话,我认为是黛玉和邢夫人的对话:

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

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也不藏着掖着,又很文雅,邢夫人听了也是理解和尊重,语言逻辑堪称经典。

为什么黛玉后来让人感觉语言刻薄、多愁善感、行为孤傲?我想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和宝玉等人渐渐熟悉了,两小无猜、情深日笃,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发起小姐脾气了。

另一方面父母双亡,长期寄人篱下,所见人和事儿改变了自己的心性,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紧紧地闭上了心扉。

当然也有才华的因素,但凡有才华的人,都是孤独的,从常人的眼光看,显得格格不入。

黛玉之痛,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黛玉之殇,才高于众,遗世独立。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