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从传统的技术辅助,正在向未来的技术主导转变。教育人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感到了恐慌和压力,许多人觉得也许等待就是最好的应对。任何危机和压力,都可以转变为机遇和动力,其中的关键就是人的思维方式。迎接各种困局和危机的挑战,最好的策略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超越自我。因此,在即将面对复杂的技术创新带给我们的不确定性时,学校和教师应当未雨绸缪,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1、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核心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基础上教书。ChatGPT的出现,不仅让知识学习变得简单,而且还预示着许多行业即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因此,需要我们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必须在理念上有新的转变或者突破。
首先,要确立“学生第一”的理念。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最终都会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树立“学生第一”的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即教育的核心因素、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动力、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效能等都要从根本上指向学生。教育者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实现了学生价值的最大化,教师所期待的一切才成为可能。“学生第一”真正体现了教育的“第一性原理”,是教育效能最大化的根本原则。
其次,要树立素质发展的理念。学生是一个综合素质构成的生命体,不仅有道德素质,还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学生的终身发展,正是其各种能力素质和谐共振的必然结果,任何单一的素质都只能使其失去发展的均衡性和持续性。理解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会建立以知识为载体,以素质培养为价值追求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的知识教学,而是为学生的素质发展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体现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充分支持。
再者,要确立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生具有的特殊禀赋上,而且也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节奏上,发展各不相同,成长有快有慢。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无视甚至抹杀个性差异,而是应当理解并尊重个性差异,创造让个性差异充分彰显的“赛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是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清北”的陪跑生,而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健康成长的方向和节奏。学生的发展不是赛跑,起点并不相同,终点各有精彩。
2、教师要主动思考和探索技术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教育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演讲中指出:“数字教育能够在个性化地学、差异化地教、科学化地评等各方面发挥独特优势,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科学监测评价等,描绘学生成长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深刻阐述了技术对教育的价值。技术的深度应用使得教书成了一个认知常规性的任务,教师传授知识的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很大程度上被替代。
未来教育需要教师必须承担起学生更加高级和复杂思维能力的培养责任,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真正的颠覆,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支持。
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成为学习最大动力。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是教师主观判断基础上的强制推行和主导,而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引导;教师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持,更要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的流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求异思维,让学生的问题成为教学的主题,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还应大力推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以真正有价值的学习任务驱动和激发学生;教师在学生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基于真实问题的应用知识,以及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任务,使其不断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
着力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学生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在专家或者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身相遇;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身对话。因此,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
确实如此,破除传统教育的“自言自语”,在对话中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是未来教育的价值追求。
3、学校应当创造探索未来教育的场景和文化氛围未来教育,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定义,但是毫无疑问,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必将深刻地主导着教育。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教育初露端倪的时代,我们毫无觉察或者视而不见,那被时代所抛弃可能是早晚的事情。
教师作为个体,其培养技术时代教育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需要个体的自我觉醒和强烈的危机意识,更需要学校在整体上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场景和文化的创造,为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提供浸润式、体验式的机会。
正如怀进鹏部长所说:“发展数字教育,能够丰富智能教室、自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资源推送、师生交互、评价诊断、即时检测等方面进行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再造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如此才能塑造教师的数字教育能力,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学校应当深入研究数字教育环境中的管理文化,破除传统的“无缝隙管理”和“人盯人战术”观念,以尊重人、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为价值定位,充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以自主开放、创新超越的姿态,让师生畅游在数字教育的大潮中。没有成功的学校,只有时代的学校,踏上了时代的节奏,抓住每个风口,学校才能成为时代的骄子。
4、学校应当为教师未来角色的转变提供锻炼机会未来学校进入平台化的时代,教师教育职能的外延和内涵,将随着现代技术的高度嵌入而拓展和深化,这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人的能力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教师的教育能力因为涉及学生的未来,更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较长时期的学习和锻造。
从未来教师的职业角色看,未来教师将是一个多种能力的复合体,在我看来,未来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超越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体验心与心的融通;
二是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不仅要理解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而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是具有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只有创客是不可能被替代的,教师必须提高教育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学习方式、资源等方面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
四是具有职业规划的能力,未来激烈的竞争时代,一个人尽早确定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才能赢得发展先机,为此,职业规划能力就变得既重要又迫切;
五是具有独特才华的教师,在学生个性发展日益突出的时代,教师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才华,将显得更加重要。
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如果让教师封闭在传统教育的圈子里拼升学,只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个教师未来的优秀,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平台上塑造。优质的学校应当是教师发展的平台,因此要引导教师树立危机意识和正确的育人观,提供教师锻造上述五种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教师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唤醒和挖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为适应未来数字教育练就真正的本领。
技术主导的未来教育,不是从等待开始,而是以探索起步。面对现代技术的滚滚浪潮,作为重要因素的教师,必须重塑自己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而学校也必须为适应未来数字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构建数字教育时代的教育新生态,为师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编辑:阿黎
作者:孙先亮,青岛海尔学校校长
原标题《ChatGPT——主动改变,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