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4万亿巨无霸逆袭成『全球第一』!中国化工如何打破西方垄断?

近年来,全球化工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并购整合,形成了一批超级巨头。这些巨头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了规模效应,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

近年来,全球化工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并购整合,形成了一批超级巨头。这些巨头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了规模效应,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

然而,这些超级巨头中没有一家属于中国,都来自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

这一局面在2021年5月8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完成重组,成立了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化工巨无霸没有一家属于中国”的时代正式结束。

全球化工行业的并购整合浪潮

全球化工行业的并购整合浪潮始于2015年,当时德国巨头拜耳反收购孟山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供应商。随后,美国涂料巨头宣伟收购威士伯,成为全球最大的涂料制造商。

2017年,美国两家最大化学公司陶氏化学和杜邦宣布合并,化工巨头陶氏杜邦闪亮诞生。林德集团也和普莱克斯完成了对等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业务供应商。

这些并购整合不仅提高了行业集中度,还形成了规模效应,增强了整体竞争力。

然而,这些超级巨头中没有一家属于中国,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化工企业却是多而不强,没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

中国化工行业的崛起

中国化工行业的崛起始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工)的海外并购。

中国化工在海外并购方面经验丰富,之前已经收购了英、德、法、意、以色列等9家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包括世界第二大氨基酸企业安迪苏、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企业安道麦,以及意大利轮胎制造企业倍耐力。

2017年,中国化工以44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承接先正达50亿美元的债务,完成了当时中企最大的并购案。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后,面临着包括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机构的审查。

为了通过审查,中国化工主动剥离了安道麦在欧洲的部分农药资产,最终通过了审查。这一并购不仅补上了中国化工在种子业务上的短板,还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生产商。

两化合并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后,负债规模大幅上升,市场传言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要走向合并。合并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化工有足够的财务能力消化掉先正达。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促成这一点。近年来,全球化工行业并购整合不断,形成了一批超级巨头,中国也需要属于自己的巨无霸。

中化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做化肥起家,旗下上市公司中化肥现在是国内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和分销服务商。

除了化肥、种子、农药,中化集团的业务还扩展到了能源、化工、地产、金融等领域,产品和服务涵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是一个跨行业、多业态的巨头。

从业务上来看,两化也存在着互补性。

在油气领域,中化集团是拥有国营原油进口贸易资质及成品油出口资质的石油企业,油气资源广泛。中国化工虽有原油进口配额,却无资质,两家合并可以更好分配油气资源。

农药化工领域,中国化工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生产商,收购先正达更是为其补上了专利农药的短板,加上化肥企业的中化集团,新公司将彻底拥有完整的农药产业链。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

2021年5月8日,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重组而成的中国中化正式成立。

新公司总资产达到了1.4万亿,超越巴斯夫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旗下炼厂总炼能达到3720万吨,也坐稳三桶油之后中国第四桶油的位置。

业务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等八大领域,并在农化、动物营养和材料科学等业务上拥有领先优势。

新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两化的贸易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甚至还能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化工行业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两化合并也为中国化工行业整合开创了先河。

此前,我国南北车、南北船、宝钢、武钢的合并,都在各自领域诞生出新巨头,大大提高了相关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而两化合并无疑是补上了我国化工领域的短板,中国巨头在国际上又多了一颗闪亮的新星。

结语

“化工巨无霸没有一家属于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化工行业的崛起,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化工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中国中化将继续发挥两化的贸易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中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本素材来源@科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