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庄严的佛像,让人看了心生敬畏,这些佛像手上都有不同的姿势,这些姿势都各有自己的意思,代表佛像当下不同的状态,或讲经;或沉思;或降魔。那么不同的姿势究竟对应什么意思呢?
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5窟主尊像 禅定印
01
常见手印
据佛教资料记载,佛造像手印多达几百种,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五种,即所谓的“释迦五印”;还有“九品印”“定印” “合掌印”“智拳印”“真空咒印”“火轮印”等等。在留存下来的造像中,比较常见的手印当属释迦五印、阿弥陀佛的九品印、大日如来的智拳印等等。
释迦五印
释迦五印包括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
释迦五印
首先是禅定印。禅为梵语的音译,这是一种身心安静专一、排除各种杂念、深入冥想状态的印相。采坐势、双手相对,仰放在膝上至脐下一带,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右手须置于左手之上:这是因为古印度人认为右方清净,左方不净,故以清净的右手去压住不净的左手,以达到身体总体的清净。
佛坐像 大英博物馆藏 禅定印
接下来是降魔印,又称“触地印”。即佛陀用法力来降伏恶魔。相传释迦牟尼在苦修的日子里,恶魔不愿他得道成佛,便不断地来扰乱,释迦牟尼排除干扰,终于得道,恶魔不信,释迦牟尼伸出左手指触地,求大地作证,地神证明确已得道,才使恶魔溃退,故称此印相为“降魔印”。具体手势是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食指伸直指向地面,指尖和地面相触(也有使用右手的)。
释迦牟尼坐像 故宫博物院藏 右手降魔印
接下来是施无畏印,右手上举于胸前,齐肩,掌心向外,手指自然伸直。其寓意是佛以大慈之心愿,用无边的法力,消除众生的恐惧,引导走上佛的正道。
辽 山西应县木塔第一层主尊像
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与愿印
然后是与愿印,又称“施愿印”。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外,寓意佛以大慈之心愿,使众生祈求之愿都能得到实现。与愿印与施无畏印往往配合使用,是释迦牟尼的常用印相。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六窟佛像
右手无畏印,左手与愿印
最后是说法印,也称转法轮印。以拇指和食指(或中指、无名指)扣圈,其余各指自然伸展,表示佛在说法。相传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郊外首次说法时,就用这个印相。不同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中,说法印的样式稍有不同。
犍陀罗式说法印主要表现为两手置于胸前,右掌向内(握空拳状),左掌向上(拇指与食指相近),左手手指与右手下方相触,样式接近于七世纪的智拳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六窟菩萨像
转法轮印(说法印)
相对于无畏印与禅定印,犍陀罗式说法印在公元二世纪时并未流行。从中国有纪年的材料来看,考虑到传播所需的时间,可知至少在公元四世纪晚期,犍陀罗式说法印就已经定型。
02
文盲立大功——手印的起源!
“手”作为人类劳动的依据,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可以在不同文化中找到其被符号化的印记。在佛教文化中,手的符号化造型也是有较长的发展渊源。
佛教手印(梵文名Mudra),起源于印度佛教,是佛、菩萨等用双手做的一种表意的姿势,能反映佛教教义的某些信息,有的手印造型还同时承载了宗教寓意与美学观念,是一种智慧与优美结合在一起的载体。
北魏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54窟 白衣佛
右手说法印,左手与愿印
任何文化都有手语,也有自己的手势符号。只用一双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内容,是印度文化的一种独创。印度的舞蹈就是以独特的手姿见长。印度宗教与印度舞蹈一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手印体系,比如印度教就有自己的一套手印体系。印度教的手印,就是佛教密宗手印的一个重要来源。
手势奇特的印度舞者
佛教手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与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心理需求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手印造型,就是刚刚提到的五种手印造型,说法印、施无畏印、与愿印(也叫施愿印)、降魔印、禅定印五种,即“释迦五印”。
五大基本手印在意义上是完全统一的,但在各佛教圈中,甚至在各个具体的造像上会有一些艺术上的差异,以说法印为例,印佛、藏佛汉佛就有一些形象上的不同。
释迦五印
在佛教历史上,手印开始并不是作为视觉符号出现的,而是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公元一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信徒分布的区域广泛且大部分都是文盲,看不懂文字,因此,以前的文字传播佛教逐渐与视觉艺术结合,以满足佛教的广泛传播。
笈多秣菟罗造像 施无畏印
这时候具有象征意义的法器和手的姿势开始在佛教造像里出现。最早出现在印度贵霜王朝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之间发行的金币上,背面右手造型就是施无畏印形态,右手举于胸前,与身体成直角,手心向外,手指自然向上舒展,象征布施无怖给众生。佛陀身旁还有希腊文“佛陀”二字。
贵霜王朝迦腻色伽金币,背面是佛陀手施无畏印
在处于佛像制作的发轫期的犍陀罗地区佛教造像中,手印、坐立姿势与表情之间还没形成固定搭配,但成熟期的犍陀罗地区佛像已经显示出这一搭配规律。
作为佛教造像中的符号,手印造型是由一般由手形、法器、手臂三部分构成,各个主佛与菩萨所绘的姿态有所不同,并且手印的造型与佛像的坐姿、服饰要一致,不但可以形成佛像身份的象征,也可以把一定的意象寓意表现出来。
萨尔瓦特式佛像 印度萨尔瓦特考古博物馆藏
右手无畏印,左手与愿印
03
中国佛教手印的发展
当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只有释迦牟尼一人成佛的小乘佛教,展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与此相反,“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在中国却获得了辉煌的实践与发展。佛教也从偏向学术的宣讲教义,开始朝“众人皆可成佛”进一步转变。僧人们结起印法,以期成佛。
四川安岳石刻华严洞华严三圣
中间的毗卢遮那(大日如来)手上是智拳印
这时,手印作为既可表现教义、又可修行精进的印法,开始在中国流传。不过,此时的手印仍然只局限于基本的释迦五印,还不复杂,甚至可以混用。
与此同时,此时的印度教仍然在发展。它没有像佛教一样大肆流传,但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更为华丽的手印。这时的佛教再次吸收了印度教精华,并且再次流传进入中国,也就是现在的藏传佛教——密宗。
辽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五方佛像之一 禅定印
在上一期佛教宗派中其实小探君已经介绍过关于密宗的内容。公元七世纪,佛教密宗兴起,三密之说大畅。《大智度论》里说“佛有三密:身密、语密、意密”,具体解释来说,即为三部分:本尊(释迦牟尼佛)印契,乃至行、住、坐、卧等一切事业,皆称身密;口诵真言,乃至一切言语等,皆称语密;心观本尊,乃至随事起念事业,皆称意密。而密宗人士认为,只有这三密合一,才能回归本性的真如。
手印即是身密中最重要的部分,并随着密宗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佛教手印的复杂化。
04
手印有什么用?
辨别手印,其实就是辨别佛像。尤其是密乘兴起后,手印几乎成了身份的象征,不同的手印与法器代表着不同的身份或职责。
不过,在手印流传的早期,佛教反而没有那么重视手印。尤其是对汉传佛教而言,像形、服饰、像群结构就已经把佛、菩萨、罗汉、天王、金刚的各自性质和功能表现出来了。早期汉寺中的佛像只是照搬五大手印,并且已经够用了。只除了一种情况——阿弥陀佛。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中部西方三圣像
主尊阿弥陀佛手上是上品上生印
阿弥陀佛专用
作为接引有缘众生前往佛教净土的佛陀,阿弥陀佛通过九品印宣告着信徒进入净土的等级。这种手印表现的无疑是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当然,我们也能顺着这种手印知道,结此种印的,肯定是阿弥陀佛。
初唐 莫高窟 57窟 阿弥陀佛说法图
阿弥陀佛根据众生在人世间的不同修行程度,在其死后便按不同的待遇接引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倘若是上品上生者,阿弥陀佛便会带大批侍从来迎接,并且瞬间即可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中品上生印
至于具体的品级,根据《观无量寿经》记载,众生依其能力、素质、行为等,可分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等九品相,即九个类别。
“品”的三种样式和“生”的三种样式对应组合就组成了九品手印。以上说法自唐末以来即已流传,后传至日本,于真言宗及净土宗均为盛行。
九品印详解
其中,“品”是手掌的样式,根据手掌的位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手心向上相迭;中品,两手当胸两掌掌心向外并列;下品,掌心向外,右手向上,左手向下。“生”是手指的样式,上生为拇指、食指的指尖相连;中生为拇指、中指的指尖相连;下生为拇指与无名指的指尖相连。
西魏 敦煌莫高窟 285窟 无量寿佛说法图 下品印
北宋 阿弥陀佛接引图 下品上生印
大日如来常用印相
此外,大日如来常结智拳印,既是大日如来的独一法身之印,也用来表示减少妄想、我身如一的意思;又如,药师如来的药师印,既是其根本印记,又代表调和众生,减少一切病障。
智拳印
大日如来像 首都博物馆藏 智拳印
有专用手印的佛菩萨不多,大日如来就是其中一个,其常用的手印有两个。首先是智拳印。以左手的四指握拇指于掌中,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这是金刚界大日如来常用的印相,据说此印相能消灭无明烦恼,获得佛的智慧。
重庆大足石刻毗卢洞柳本尊十炼图主尊
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结智拳印
辽 金银塔第一重金筒上錾刻的大日如来像 智拳印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法界定印,此印相的手势与释迦五印中的禅定印相同,是代表理性的胎藏界大日如来的法界定印。
手印的多寡也是力量的体现。当人们认为这位佛陀/菩萨有着大力量,可以实现多个愿望时,就会塑造出多手多臂的独特造像,就像千手观音。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
除此之外还有法器,如观世音菩萨示现为度母时,二十一度母的手印和法器分别有着专门的针对性。其中叶衣佛母手中所持为医治瘟疫的草药,这就是主要针对瘟疫时,观世音菩萨的示现。
叶衣佛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