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华教授团队:慢性SHIV/HBV共感染恒河猴模型构建成功

建中康康 2024-08-10 19:06:47

编者按:由于传播途径相似,HIV感染者(PLWH)中约20%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恒河猴(RMs)几十年来一直是艾滋病毒研究的模型,但它们从未被用于研究HIV/HBV合并感染。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研究团队在AIDS2024大会上口头报告了一项研究,成功构建了感染了SHIVDH12克隆7和HBV基因型D的RMs模型。该动物模型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可获得纵向活检,并能动态监测免疫细胞表型和ALT的变化,以更好了解合并感染相关的发病机制。本刊特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李凌华教授团队,对该项研究进行深入剖析,为我们解读这一研究成果背后的深层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使用结合了HIV和SIV特性的嵌合病毒SHIVDH12克隆7(5×103 TCID50)静脉感染RM,3周后再感染HBV(基因型D,1×109个病毒粒子,静脉注射)。在合并感染状态约11周后皮下注射ART药物,包括替诺福韦(5.1 mg/kg)、恩曲他滨(40 mg/kg)和多替拉韦(2.5 mg/kg)。当HBV病毒载量下降到102 copies/mL时,用多替拉韦单药治疗(10 mg/kg)替代ART。每周采集血液抽血以监测HBV/ SHIV感染,并追踪CD4+和CD8+ T细胞、HBV表面抗原(HBsAg)和监测ALT水平。研究团队还对合并感染RM进行了纵向肝脏活检,以监测肝脏免疫细胞群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肝脏纤维化情况。

研究结果

研究者发现试验中过程中有一只RM表现出超过76周的合并感染状态,成为首只表现出慢性SHIV/HBV合并感染的动物。接受ART治疗的SHIV/HBV合并感染RM抑制了HBV和SHIV病毒血症,但对HBsAg水平没有影响。然而,使用多替拉韦单药治疗仅导致HBV病毒血症的反弹。另一个主要发现是,在ART期间ALT水平的骤升与CD4+ T细胞数量的增加在时间上相关。目前正在进行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检测慢性感染RM中的肝脏纤维化迹象。

研究结论

该研究首次建立长期SHIV/HBV合并感染的恒河猴模型,其ART结果与临床上HIV/HBV合并感染患者接受ART治疗的结果相似。研究数据还显示,该动物模型可模拟ART期间的ALT骤升,这对于理解合并感染各阶段的免疫细胞动态至关重要。

专家点评

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HIV/HBV合并感染发病机制尤其是其相关免疫机制仍未被很好阐明。该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慢性SHIV/HBV合并感染的恒河猴模型,一个重要的优势可以进行纵向活检和动态监测,使研究者能够细致观察感染和ART过程中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ALT水平的波动以及肝脏纤维化的进展,为深入理解合并感染的肝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合并感染恒河猴在ART治疗期间的病毒血症抑制和ALT水平骤升与临床观察到的HIV/HBV合并感染患者相似,说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患者的治疗反应,有潜力成为HIV/HBV合并感染的理想动物模型。然而,仍需注意其与人类HIV/HBV感染在病毒种类和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在不同基因型和变异株下的适用性,确保其结果的可靠性。

原文链接:Modeling of ALT flares and liver inflammation in chronically SHIV/HBV co-infected rhesus macaques. AIDS 2024 OAA3504

李凌华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重点人才,担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预防与阻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十二五”、“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艾滋病课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美国NIH Fogarty、广东省自然基金及广州市科技局民生项目等多项基金资助,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传染科)和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病毒性传染病)的负责人,已发表100余篇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19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获得广东省医院协会“天晴杯”广东省优秀临床科主任称号。

何耀祖

医学博士在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治医师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感染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获得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