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他投诉了,说侵犯了企业商誉侵权,文章被删除了。文章刚发的时候,有网友就说了,他可爱投诉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投诉了。在这里我就不提名字了,大家都知道是谁。
中国到现在5000多年了,诚信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给你举两个例子就明白了。
算法是如何算计消费者的?这里举一个@成林智库的案例,他还拍了条短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话说@成林智 在网上买橘子,一小时涨价了三次。
卢松松是电商卖家,夏天我花2万进了一批羽绒服,然后又花了5000元保证金去电商开店。看似网上开店成本很低是吧,但真正花钱的大头在后面呢。店虽然开了,但你的羽绒服99%是卖不出去的,这时候你必须要去投广告,最低充值1000,绝大多数新手一般都充1-2K的,大卖家都是几十万往里投。这就是你的广告费,广告系统开发好后,后期基本没啥成本了,你们给充的广告费几乎都是人家的利润。但绝大多数人不会分析数据,所以你会发现就算投了广告效果也不好。假如我投了1000,只卖了5件衣服,GMV是1500,但有个哥们退货了、有哥们给了个差评,算上衣服成本、投流成本,我还是亏本的。为什么会亏本呢?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推荐算法”,这是个最垃圾的算法,当用户刷视频、刷商品的时候,不一会就给你推送更低的产品。本来用户都掏钱买你这300的羽绒服了,结果“推荐算法”直接在下面你给来了120元的同款羽绒服。如果是你怎么办?你说气不气人?一方面平台确实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产品,另一方面也给“低劣产品”提供了温床。你羽绒卖120是吧,好,你等着,老子第二天就找工厂做一个同款,比你价格更低,直接干到全网最低价:9.9元/件。
现在的外卖、酒店、饭店苦不堪言,这些外卖平台形成了独角兽之后。没有竞争,它就开始肆意加价。这个价格都是由商家、消费者来承担的。没有了竞争,它们成了独角兽,就开始肆意去欺诈,掠夺消费者,造成了线下一片红海,造成了大量人员的失业。天天喊着去“中间商”,结果平台本身就是最大的中间商。如果还不整治的话,电商平台每天都会割羊毛,消费者会遭殃。所以国家四大部委联合起来,去整治这些电商平台。
卢松松是一位自媒体人、短视频博主。也是创业者必看的账号,关注草根创业圈、科技互联网、自媒体和短视频行业。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