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我们说到,楚原9个月没开戏。
书接上回:楚原遇到古龙之前,都经历了些什么?
楚原心急如焚。
但作为一个导演了七八十部电影的老炮儿。楚原的眼界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他对现实电影行业市场进行了深度复盘,和市面上的优秀作品对齐了一下颗粒度,结果是,好像除了武侠片,没别的路走了。
民俗风月片有李翰祥,喜剧片又铁定干不过隔壁嘉禾的许冠文三兄弟。
武侠片是一条不错的路,毕竟去年张彻和刘家良搞出来的《洪拳小子》和《神打》的市场反馈都不错。
加上香港武侠小说很发达,而张彻和刘家良似乎并不适合这条赛道。
刘家良搭上方逸华之后,有了支持,开始依仗自己一代宗师的底蕴,开始彻底深耕功夫片这个赛道,准备给嘉禾那个肥仔亿点点教训。
当然这是下一期的故事。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刘家良是一介武夫,讲故事的能力是还不错,但讲深度故事是肯定玩不转的。而且经过前面多年的张彻时代,邵氏的古装片布景和服装的积累非常丰富。
还记得前几期我们说胡金铨因为什么拍的《大醉侠》么?(香港武侠片里为啥总出现客栈?一切源于胡金铨)
对,为了省钱。
于是,楚原开始筹备武侠片,把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再到《书剑恩仇录》,都写了故事概要,做好了分场大纲,呈给邵逸夫(可能还有方逸华)。
邵逸夫各种挑刺,要么故事不行,要么制作太大(制作太大估计应该是方逸华挑的,她是制片主任)。
邵老板倒是很尊重楚原,每次都不是在办公室里冷冰冰谈,都要去一家上海馆子请客吃晚饭,给足面子。
慢慢的就从金庸过渡到了古龙,从楚原最喜欢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始,再到《楚留香》,《绝代双骄》反正就是不过。
这种日子,楚原过了270天。
应该说邵老板的眼光确实独特。
我不是为邵老板开脱哈。上面这个片单是楚原自己在《星光伴我行》里自己爆的料。
别的我们不说,单说这个片单,那就不可能卖座。
别看金庸老先生是武侠一代宗师,和台湾的卧龙生一起引领了华语武侠小说的新浪潮,当然还有梁羽生哈。
其《射雕英雄传》那更是大名鼎鼎,一代神作。
但是,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当时的台湾市场,那是独裁戒严时期,另一个说法是白色恐怖时期。电检审查变态的很。
大家别以为只有我们有审查,资本主义世界也有,之前我们聊过的美国科幻战争片《星河战队》里那“电检处不通过”的文字马赛克是影史一大经典。
台湾当时也是非常神经质,张彻一年前的功夫片创新之作《洪拳小子》原名叫《洪拳打天下》。
原计划在台湾上映时,因台湾伪“行政院新闻局”认为“洪拳”与“红军”谐音,而且繁体字竖着写草书的时候,字形还很接近。且“打天下”有通共之嫌,所以要求改名。张彻无奈之下将其改名为《洪拳小子》,由此开创了小子风格的动作电影,客观上给成龙、洪金宝铺平了道路。
就是这么神经质。
连洪拳都能硬蹭“红军”,那《射雕英雄传》能过就是天下奇闻了。
要知道主席的《沁园春·雪》里可有一句“只识弯弓射大雕”啊!
《射雕英雄传》是1957年至1959年在《香港商报》上连载的,当时是1976年,连续集《神雕侠侣》都已经出版了。但《射雕英雄传》就因为政治问题在台湾硬是没出版过。
直到3年后的1979年,台湾远景出版公司经过努力,把书名改成了《大漠英雄传》才终于在台湾过审出版。
一直到1985年,另一家叫远流的出版社获得版权后,才终于用《射雕英雄传》这个原名再版了这本小说。
而到蒋经国真正解除戒严,是1987年7月15日。
你说,邵老板怎么可能同意这个注定在台湾没法上映项目?
只能说楚原能力是强,但终究不是老板。
《书剑恩仇录》也是政治化的可以,里面有什么猫腻?李老湿,交给你了。
至于后面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和《楚留香》。。。。。。
我只能说,幸好没批。
因为,只有古龙是不行的,另一条龙此时还在台湾和张彻苦哈哈的学着做导演呢。
顺便提一嘴,楚原后来带起了武侠新风之后,几乎成了古龙的代表,让张彻也心痒痒起来,随后张彻拍了三部《射雕英雄传》,分别在1977,1978,1981年上映。至于有没有在台湾过审,有兴趣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我们先回到楚原的主线。
那天,楚原又在上海饭店被邵逸夫拒绝之后,桌上的另一位大佬,一句话,终于让楚原有戏开了。
他就是我们节目的常客,香港武侠电影的金牌编剧,香港科幻电影的顶级泰斗,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甚至还打过李小龙三拳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
楚原对此记了一辈子,在自传里直言不讳地说:“倪匡先生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也就改变了我下半生的命运。”
倪匡给楚原推荐了《流星·蝴蝶·剑》。
邵逸夫一看倪匡喜欢,当即就问楚原,那你喜不喜欢《流星·蝴蝶·剑》的故事。
楚原当时那叫一个“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啊。九个月没开戏了,那不喜欢也得喜欢啊。
“别说《流星蝴蝶剑》了,就是《老鼠田鸡蛇》,我都喜欢。就这样邵先生就叫倪匡先生替我写剧本,真多亏了倪匡先生一句话,我九个月后才通过一个剧本,有戏拍。”
楚原在自传里如此写道。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倪匡和他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倪匡和古龙是老友,那叫一个臭味相投。堪称知己。
众所周知,所谓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蔡澜、黄霑。除了查良镛大侠以外,剩下三位的爱好空前的一致,那就是好吃、好酒、好女人。而且三人还极其坦荡,可谓放荡不羁爱自由,风流倜傥鬼见愁,诗酒作伴心无虑,豪情逸韵话春秋。
发现没?古龙也是这种人。
其实黄鹰也是,只是段位差了很多。
可惜古龙是台湾人,不然高低也能挤进香港四大才子,更可惜古龙死的早,如果能活到1990年以后,说不定亚视的《今夜不设防》里出现的就是四个臭味相投的老男人。
唉,世事无常啊。
倪匡很注重古龙这位老友,十分想把他推荐给香港影坛,推荐给娱乐圈。
(古龙、倪匡与三毛的合影)
他尤其喜欢《流星·蝴蝶·剑》,认为应拍成电影,逢人便推荐。
“我首先界张彻睇,但是他唔中意。”他指张彻喜欢拍自己做的故事。多说几次还被对方抢白:“但猛摇头话你唔懂电影唔好乱讲!”“我话我唔懂电影,你又提我写剧本?”
----《倪匡趣谈》
所以楚原算是撞枪口上了,在倪匡眼里,楚原,一个电影老炮儿,拍了七八九十部电影了,啥题材都能掌握,啥剧本都能拍,能力强,还年轻。多好啊!这可是大导演啊。
于是,楚原九个月后终于开了戏,倪匡终于把老友介绍了出去,他俩不知道的是,这将引起多大的风波,并最终奠定了一个武侠时代的到来。
当然,还没有“完全”到来。
楚原在自传里是这么说的:
「流星蝴蝶劍」使我在國語片電影工作上,踏出了第二步(第一步是打破香港賣座紀錄的「七十二家房客」)。”
但「流」片拍攝亦不是一帆風順。
最初當劇本到手的時候,人物少了小蝶、孟星魂、高老大和小葉四個主要角色(即少了井莉、宗華、陳萍、凌雲四個演員),我覺得這幾個人物太重要了,於是我說服了當局准我自己修改劇本(因倪匡先生劇本素來出門不改的),我把四個主要人物加回去,和倪匡先生所寫老伯和律香川兩人鬥爭的故事合成,拍成上演的「流星蝴蝶劍」一部集懸疑、動作、愛情、友情和權力鬥爭於一身的新型式的武俠電影。
影片拍好了,試拷貝時(我不在場),聽說惹來我們三老闆(邵仁枚先生)的兒子邵維鎮先生一聲「垃圾」(用英語說的)。
而邵逸夫先生亦馬上把我召到辦公室告訴我,戲是拍得不錯,但「深」了一些,怕觀眾看不明白,於是由蔡瀾先提議在幾處地方補了一兩個鏡頭來說明、說明,像拿一瓶東西倒到粥裡,而在瓶上貼一個「毒」字,說明是毒藥……等等,終於照補拍了,戲也算通過了。
这种说“坏话”的段落最好还是上原文,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只能说,因为倪匡非常喜欢《流星·蝴蝶·剑》,所以孜孜不倦的疯狂到处安利,让楚原得到了这个机会 ,但坏就坏在他太喜欢《流星·蝴蝶·剑》了,并不是脑残粉,而是爱之深,研究的更深,他专注于律香川和老伯的政治权斗,至于孟星魂和小蝶?要它何用?
楚原傻了,《流星·蝴蝶·剑》,没有了流星和蝴蝶,这咋个交差嘛?
好在倪匡是自己写后不改,并不在乎别人改不改。
于是楚原只能自己来,之后连着六部古龙电影,他都是自己搞剧本,再也没有假手他人。
应该说《流星·蝴蝶·剑》是一部优秀的武侠片,但更是一部优秀的政治惊悚片,这是古龙借鉴了美国意大利裔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而写的。注意不是科波拉那部同名经典电影哈,科波拉的电影1972年才上映,而《流星·蝴蝶·剑》小说一年前就出版了。
作为影评人,看这部楚原电影的感受很奇特。
因为他和《教父》的架构和剧情都太像了,尤其是前期,真的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这就有一种奇特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有西方的感觉,但一切又被处理的如此邵氏,如此风月,如此奇情,明明就是《教父》的故事,却有着《爱奴》《金瓶风月》的影子,更有古龙式的悬疑,还有反转反转再反转的剧情。甚至还有日后才在TVB电视剧被夯实的武侠世界观。
这种迷离复杂的感觉,就这么一股脑的倒在你眼前,是谁都要好好消化一下。
楚原很认真的想要拍好这个故事,他懂当时观众的爱好,观众喜欢李翰祥的三俗风月片,不就是露点么,我懂,《爱奴》里又不是没玩过,于是陈萍饰演的杀手头子高老大就被设计成一个妓院老鸨,露点就不必说了,开头她接杀手单的那场床戏,曼妙的裸体和中式古典春宫画交叉蒙太奇,这不就是另一出“潘金莲醉卧葡萄架”么。
观众喜欢刘家良和张彻的功夫片,于是他找来刘家良的前合伙人唐佳担任武术指导,打戏过硬,拳拳到肉,和张彻一样血腥,罗烈饰演的韩堂几下秒杀黄山三友后,把血抹了一脸,你就说这血浆用量张彻不张彻吧。
当然,还有古龙的逼格,也是这场戏。用敌人的血,挡住罗烈并不英俊的面庞,要多装逼有多装逼。
这几个镜头,把邵氏这十年的流行元素都塞齐了。要啥有啥,突出的就是一个老练,什么卖钱就给什么。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前没有的东西。
也就是,楚原式的文艺纠缠。
也就是,中国武侠片的江湖世界观,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种江湖底色的构建。在本片中已经有了雏形。谁能料想,《流星·蝴蝶·剑》上映于1976年,时间转眼到了2025年,贵为一代宗师的徐克居然拍《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将“侠之大者”写到了题目里,却依旧拍得不明不白,糊涂啊。
片中的老伯,也就是教父里老教父维克多柯里昂的角色,在原版《教父》的故事中,他算是“无私”的帮助了很多人,而那些人最后“仅仅是帮了他一点小忙”。除了蛋糕师恩佐以外,其他人似乎和他都只是萍水相逢似的利益交换而已。这可能就是好莱坞所理解的意大利式的“义”了。
而楚原在《流星·蝴蝶·剑》,放进去了更加中国的东西,而且融合的恰到好处,毫无植入之感。
片中拯救老伯的人,都有着春秋大义,这种先秦才有的大义,为了救你,可以赴死,可以在昏暗的水道边等你十五年,可以杀妻屠子,只为报你救命之恩。
这种中国先秦特色的价值观,日后才被TVB和ATV发扬光大的武侠底色,几个镜头,几句台词就植入了,还和《教父》融合的那么好,高手!
当然,这只是开胃菜,毕竟这是楚原这阵武侠狂风的前缀而已。
下面还有,还有很多。
毕竟,双龙会,另一条龙还没出现呢。
《流星·蝴蝶·剑》的缺点也很明显,9个月没开戏的楚原,能划拉来的演员可不多。
大醉侠岳华算是最大的腕了,他饰演的大反派律香川可以说相当精彩。但另一个主角孟星魂的饰演者宗华就有那么点差强人意了。其实,最初定的角色是刘永,方逸华破格提拔的,但是众人都抵制,最终换成了宗华,毕竟后者的经验更丰富。
宗华也不是不好,他相貌堂堂,细皮嫩肉,活脱脱的奶油小生,说不靓仔那是骗人的,当年李翰祥那部《大军阀》,他穿着白色军装和狄娜的那场戏,看剧照都能看出他确实英俊非凡。
但这个气质嘛,和大侠,那还真是有亿点点差距的。
他的表现中规中矩,不出彩,而且身材也显得中年气息十足,别说飘逸了,最基本的潇洒可能都够呛。
至于女主小蝶......
唉,不说了。
还有就是,《流星·蝴蝶·剑》剧情相当经典,那叫一个峰回路转,惊悚非常,反转不断,荡气回肠。
但是,古龙式的那种气息,那种独特的悬疑诡谲,味还不够浓。
尤其是我们这种老影迷,非常熟悉教父的影迷,看这个本子,感觉更加强烈,毕竟有教父的影子,还是不够古龙啊。而且楚原塞进去的元素太多了。风月奇清,也进一步冲淡了古龙悬疑的底色。好看是好看,味不够浓。
没事,没事的。下一部,双龙会,二龙合体。这一切,就都补齐了。
因为狄龙和姜大卫闹掰了(详情李老湿会专门撰文说明,敬请期待)。
张彻爱将狄龙只身回港,《天涯·明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