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富矿,书写彭茶新辉煌

茗人说茗事 2024-09-05 23:59:40

——彭州市新时代传承弘扬茶文化见闻录

历史上,彭州是四川重要的产茶区之一,名闻遐迩。时代在发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会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淹没。这些年,彭州市委、市政府为将其发扬光大,助力乡村振兴,采取多项政策举措发力,在发掘茶文化富矿、促进茶业发展方面踔厉奋发,一直在路上。

一座茶文化富矿

近些年,无论是翻阅彭州的茶文化史料,还是参加有关彭州的茶事活动,笔者所见所闻都深感“彭州是一座茶文化富矿”。

彭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北,处于龙门山脉中段,因为茶树生长的地理生态条件绝佳,彭州人与茶的故事源远流长:

——周武王伐纣,南方小国以龙门山彭州茶作为礼品。

——远古时代蜀人祖先蚕丛王定居湔江上游,开始利用茶叶煮水防治病痛。

——彭州人种茶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王褒的《僮约》。《僮约》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中的王褒,神爵三年正月十五日因事到好友的遗孀杨惠家里并留宿三个月,杨惠当时的住址即现在的彭州丹景山区。

——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期间有五年是在彭州度过的,《茶经》高度评价彭州茶:“剑南,彭州上”,堋口茶中的石花、仙崖谓之极品……”《茶经》注释里写道“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镇者与襄州茶同味”(“堋口”,即彭州丹景山,是过去关口的旧称)。

——唐代,彭州丹景山金华寺出了个无相禅师,世名金头陀。他曾在丹景山种茶品茶,其茶思想至今影响着中、日、韩三国众多的茶禅文化追随者。

——许多史料中有关茶的记述都提到彭州的“仙崖、石花”,如李肇所著《国史补》“彭州之仙崖、石花。”、五代时期毛文锡《茶谱》记载“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崖、石花等。”

——宋代,彭州太守吕陶发起宋代著名榷茶争论之地,其《净德集》载:当时彭州四大茶场(堋口、蒲阳小唐兴、木头)之一的堋口一天收新茶六万斤。彭州不仅茶产业发达,还是国家以茶换军马的重地,即历史上的“茶马互市”,宋神宗时期特在彭州设立堋口县(今丹景山镇)专门负责此事。

——明代,朱元璋第十一代二十三世孙朱清时的三溢公靠茶成为彭州旺族,与法国商人交流,有了现在法式风情的白鹿上书院。

——龙门山古称茶坪山,山民世代以茶为业,李氏家族居住于此,明末清初龙门山镇李金堂在回龙沟采摘古茶树以原始工艺制作绿茶。

——清陆廷灿《续茶经》卷下之四按陆羽《茶经》结构延续了《国史补》中的“仙崖、石花”记录。

——2019年祖国七十年周年华诞,碗中宇宙曜变茶碗惊现彭州,为彭州丹景山镇郭坤建所收藏,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彭州茶事的繁荣。

——当今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也说,堋口当时有茶城之称,说明“堋口是一个产茶多的地方”。

彭州的好茶层出不穷,宝山红茶、白鹿白茶被列为第五批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湔江黄茶被列为第六批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编纂出版《彭州茶》

2022年,成都及彭州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彭州市社科联编纂的首部彭州茶文化文集、撩动乡愁的悠远茶香茶韵《彭州茶》一书,已出版并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第一部关于彭州茶史、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彭州茶文艺的综合图书,分为史话彭州茶、源起彭州茶、品鉴彭州茶、壶韵彭州茶、艺道彭州茶五个篇章。

这部关于彭州茶史、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彭州茶文艺的综合图书,以“大叙事”“微记录”的方式,以茶史为主线,以茶具、茶技艺、茶文艺等主题词串联篇章,论述了从先秦到民国各个历史茶习俗、时期彭州茶的起源、兴起、发展,尤其对陆羽《茶经》的阐释,重点展现了唐宋时期彭州茶繁荣鼎盛辉煌历史,描述了元明清时期彭州茶的衰落过程,对新中国成立后彭州茶的重振做了描述。并形象地展现了“堋口茶”“湔江黄茶”“宝山红茶”“白鹿白茶”“磁峰苦丁茶”以及西路边茶“棍棍茶”的历史、现状 ;对丹景山堋口茶的“新芽”“堋口石花”、“丹景红”“宝山红茶”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冲泡、色香味等做了详尽介绍;讲述了彭州茶具的历史,展现了“彭州白”茶具品类众多的文创产品;遴选了古今咏彭州茶的诗词歌赋,还津津有味地摆起了彭州旧城茶馆里的“龙门阵”。该书体现了当今彭州人志在接续优秀茶文化、振兴千年茶业、造福桑样的家国情怀。

《茶与生命》研讨会

8月22日,由四川省散文学会彭州分会主办的“王兴余作品研讨会”在彭州市桂花镇陶香苑乡村酒店成功举办。研讨会重点就其付梓待出的长篇散文专著——《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探秘中国茶特殊功效与作用的传奇》(简称“《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特别对该专著的时代、文化价值及出版前景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旨在深刻解读“茶利彭州”的独特魅力与大力弘扬中华茶文化的时代意义:认为茶乃宇宙万物之精灵、人间济世之圣物、植物皇冠巔峰生态史上之明珠,可谓“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此书历经六十余载,长达50余万字,以彭州古蜀茶史为根脉,沉浸式地解读中国茶文化。作者以“探秘”与“传奇”为切入点,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精彩的叙事、确凿的史实,全方位呈现并穿越时空,连接地域融会中华民族悠久的茶史,站在人类鸿蒙初始的生命荒原上,以广阔的宇宙宏观视野,定位“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到会的茶界领导、茶文化专家、教授做了精彩的致辞与发言(摘要),表示充分的肯定。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认为,《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这部专著,史料翔实、资料丰富,纵观古今、放眼寰宇,观点独特、思想深邃,从哲学、自然科学、生物学、神话故事、美丽传说、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艺术属性、历史发展、人类文明、茶叶战争、历史名人等方面揭示了人类与茶树同生共演生命繁衍之奇迹,揭秘了中国茶为繁衍人类生命的传奇历史,并创新性提出了“茶之母液像‘量子’将生命繁衍的神话与传说在人间神秘‘纠缠’”的理论观点,堪称当代《茶经》,与《中国茶全书》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在中外茶史上有着颠覆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学术价值。愿广大茶人及业内同仁像王兴余那样,满怀“热爱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生动讲述好中华茶文化故事,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与茶品牌,扩大茶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让茶之母液在繁衍生命过程中高质量造福人类,为共享茶香、茶韵的美好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昌辉表示,《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用十个章节的另类写法,将茶的生命繁衍之奇迹、起源、传播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欢乐和忧伤,更是查阅大量伟人之引经据典说明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的文明使者。从古至今,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陪伴人们度过了无数欢乐和忧愁的时光。《繁行人类生命之母液》将茶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仅滋养我们的身体,还在精神层面给予滋养和力量。这本书很精彩,期待它能与读者早日见面,相信通过这本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茶带给我们的无穷独特魅力。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何春雷在书面发言表示,2023年10月4日偶遇彭州市著名文化学者王兴余先生,谈及他正要出版一部有关“茶与生命”的专著——《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深受感动和震惊!最让他感动和震惊的是,为了成就该书,作者查阅了重达千斤的中外茶史和“梦史”资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收集整理,终成这部50多万字的巨著,可谓是茶的“梦痴与情人”!为了诠释茶是“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这一命题,作者从茶的起源、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不同视野并结合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特别是从茶的功效与人类繁衍的角度,全方位立体揭示了“茶与人类生命”之关系,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独特的视觉与独到的见解,令人敬佩!

重庆河山添娇文化创意策划公司总经理、自媒体独立创意策划人王小利说,王兴余老师的《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以宏大的视野,站在宇宙之中观察茶的世界,不仅从茶的起源、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以及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更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茶是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这是献给人类茶史的呕心之作,有来自宇宙的美好磁场,来自宇宙灵性的力量。这本书像是宇宙写给人类的散文诗与茶经,很“了不起”。王兴余先生还整理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对茶的讴歌与赞美。世界各国出现了丰富多彩以茶之母液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楹联书画、雕刻挂毯、影视等门类的文化盛宴大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奇妙绝伦的精神世界之诗词歌赋、充满美感的长卷图。

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张泽荣表示,彭州著名文化学者王兴余老先生集60年厚积薄发的50万言巨著《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是其“长久积淀的心血鸿篇”、致力倡导的“时代《生命宣言》”,不仅从茶的起源、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以及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更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茶是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同时,他在书中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譬如茶之母液像“量子”将生命繁衍的神话与传说在人间神秘“纠缠”、茶的功效让人类生命繁衍充满生机活力与创新灵感、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之无愧的文明使者等。可以说,《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是当今茶界与文坛专门研究茶文化的散文力作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是一部难得的茶文化“百科全书”。

茶文化研究专家赵月明认为, 2023年王兴余的巨著茶书在彭州杀青。评价王兴余的《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我们寻找不出更好的语言了,正如有专家评价的:是一部“宇宙”写给人类的“了不起”的散文诗与茶经。这是一部极具前瞻性、思想性的当今世界茶经,作者以宏大的宇宙视野、独特的人类自身生产视角,全方位地论证了茶的本源、本质、本体,尤其提出的“茶是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这一全新命题,值得肯定。

全国茶业工种高级考评员和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成都工匠、湔江黄茶技艺非遗传承人何丽荣表示,王老师的这部书读千遍不厌倦,越读越当饭。它是“初心与自然链接的最本真的生命之树,长青不朽,它为彭州茶的复兴与发展及时奉上了最精典的文案和最精彩的路子。吾辈将努力传承非遗技艺,再创彭茶辉煌。

研讨会由《平原文学》杂志主编、四川省散文学会彭州分会执行会长舟歌主持。除文中提到的外,有黄敏文、李忠伟、陈灵、胡玉强、罗燕铱、马有华、王健行、刘刚、黄健伟、黎怀鸿、王克明、李崎、刘勇、宋明、丁成贵、兰字尧、王在福、陈修元、刘松、董德君、吕雄文、王梦茵、刘长贵、王晓秋、彭卫琼、刘伯强、张庚富、陈德清、马长林、白文菊、岳华富、甘梧辉、刘光烈、陈雪莲、郭晓丹、宋晓玲、王蓉、刘应会、代思敏、阳运敏、曾庆蓉、宁晓玲等50多位来自成都、德阳、雅安、乐山、阿坝”五地的作家、诗人及专家、教授与彭州本地作家、诗人和省散文学会彭州分会会员、《平原文学》志愿者参加了研讨。

雏凤清于老凤声

彭州茶文化资源丰富,热爱茶事业的志士能人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不负“剑南,彭州上”(唐•陆羽《茶经》),继往开来写新篇。一批继承、传播、弘扬茶文化的志士能人勇担重任,谱写了新时代彭州茶业、茶文化发展的瑰丽篇章。成都荷堂茶学公司总经理何丽荣就是志士能人代表之一,还有后起之秀成都金冉阳农业公司总经理刘杰和花式茶艺表演者吴悠悠等。

——茶园飞出金凤凰 来自宋代大文豪东坡故里眉山、毕业于音乐专业学院的何丽荣,现任成都荷堂茶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呈现于面前的是何丽荣工作时的靓照,上列诸多荣誉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同时,也照进了她成就茶事业的如歌岁月。在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天府粮仓”品牌之夜活动现场,组委会授予她“第七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称号。此前,她还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这些殊荣,既来之不易又实至名归,我们一起走进她如歌的岁月。

游历爱上茶行业。何丽荣从小随父做茶,游历世界各地品茶、学茶,抚琴、习书、品茶成为她的日常生活方式。几十年,她踏遍彭州所有茶山,也踏遍中国茶乡山河,四处寻茶、品茶、学茶、烹茶、制茶,现已练就了灵敏的茶嗅觉、茶味觉与精湛茶艺,天南海北的茶叶寄与她品评,她都十有八九的准确道出茶的品种、产地和年份,从普通的饮茶爱好者逐渐成为川内为数不多的国家一级评茶师。

何丽荣说,她“生活定居彭州,不仅爱上这里的山山水水,更爱上这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深深爱着茶行业;茶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用心学习和领悟,传承与发展需要不断地努力。”

助力彭州茶产业。为了传承非遗技艺,恢复发展“湔江黄”,复兴彭茶产业,她先后培养了15000多名茶业人才,包括国家级制茶师、茶艺讲师、评茶师等,带领团队从2010年开始试制彭州白鹿、龙门山、敖平、磁峰、丹景山等地的野放茶,并培训当地村民学习泡茶、制茶实现增产增收。茶农郭某在她的带领下恢复了自家的老茶园,年增收入10多万元。她讲茶育人,荷堂茶学工作室已先后培育了300多茶艺学生,其中茶学讲师170人,国家高级茶艺人142人,国家高级评茶师120人等。白鹿白茶村经过她的培训,该村12人取得国家中级茶艺师证,为白茶村的制茶技术提升和茶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她又根据彭州敖平川芎产业的优势研制成功“青山绿水”川芎叶茶,将原本废弃的川芎叶变成村民的“金疙瘩”,为敖平镇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恢复发展湔江黄。清代以后,仙崖石花逐渐消失在湔山湔水中,如果没有历史典籍的记载,可能已无人知晓;加之黄茶在唐朝作为贡茶,其制作工艺一度失传,一般人很少见到,更难品尝到。从小痴爱茶的何丽荣知道仙崖石花后,便一心要追黄茶品牌“湔江黄”寻它的过去。

她跟从中华茶人、百度百科茶文化专家蒋昭义先生和四川农业大学“蒙顶黄芽的专利发明者”陈昌辉教授,学习传承黄茶制作。何丽荣从2010年开始寻茶、制茶,一旦打听到彭州哪里有茶,就会第一时间去实地查看,几乎跑遍了彭州的大小乡镇和山头。寻茶的同时,她开始以彭州的群体种为原料试制手工黄茶。春季采茶,上山采茶基本就是一天,中午饭馒头就着茶水应付,没有筷子在路边折两根竹枝代替,名副其实的“野餐”。几年时间,她几乎试制了彭州所有山头的茶。

何丽荣着手恢复和发展由唐代仙崖石化演化而来的传统黄茶制作技艺,于2017年注册了“湔江黄”,原料采自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山群体种,茶青为早春头采鹅黄色嫩叶。

试制过程中,所采原料几乎是抛荒后无人管理的野放茶,基本上是上世纪50~70年代种下的,有的与草和灌木共生,有的被台刈后改种经济林,保留下来的茶树成了林下茶。正是在这些原料的基茶上,湔江黄茶有着不一样的口感和韵味。湔江黄茶采用传统黄茶工艺制作而成。湔江黄茶干茶外形自然匀直,色泽绿黄略显毫;汤色淡黄、透亮;清雅高洁的兰花香和浓郁悠长的花蜜香;滋味甜醇回甘;叶底嫩黄、鲜活灵动。其特殊的“闷黄”工艺产生的消化酶对脾胃大有裨益,可一年四季饮用。

湔江黄茶质检执行了408项农残检测全部达标。鲜叶原料进行了有机认证,茶园土壤检测也全部达标。湔江河谷一带的湔江黄茶,是复兴唐代仙崖石花制作技艺而成的彭州黄茶制作技艺;2022年“湔江黄”传统制作技艺列为彭州市“非遗”文化项目;湔江黄非遗技艺制作的黄小茶近三年连续在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中蝉联金奖。

茶界权威人士评论说:这“特别金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让彭州寂静千年的茶山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再一次印证茶圣陆羽《茶经》“剑南,以彭州上” 为四川第一茶的评定。在近十年的湔江茶试制中,红茶、黄茶、绿茶甚至青茶都有成功制作,这两年湔江白茶的试制也有不少惊喜。

目前,荷堂茶学公司开发生产的茶品有湔江黄茶、湔江白茶、湔江红茶,未来将依托茶山优越的生态资源,结合村茶主要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茶产业的“茶+”内容,一个是茶产品的“茶+”,不仅仅停留在传统茶叶的制作,将茶叶、茶花、茶果加工延伸至茶的食用、日用化妆品等领域;另一个是依托茶园的“茶+”产业,如“茶+旅游”,“茶+民宿”,“茶+康养”等。回眸彭州茶,出堋口,登丹景,茶寻百年树,叶采五月青。师有传承,效法唐代蒙顶石花。何氏丽荣团队——湔江黄茶生力军。

——茶旅观光好去处 彭州市龙门山镇湔江源村,海拔1200米以上,环境生态,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优质茶树生长。据成都金冉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介绍,该公司不忘书写彭州茶新辉煌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云茶里现经营有成片的优质茶园上千亩,主产优质福鼎白茶。同时,这里的大茶园与高山、云雾相融如画,风景宜人;交通、生活便利,负氧离子多,是发展茶旅的绝佳之地。今年暑热天,虽然蓉城与彭州市区都是极端气温,高达37度左右,但这里仅有25度,风和日丽,凉爽宜人,没有蚊子烦扰,晚上住茶园帐篷一觉到天明;茶的品质优良、口感好,春茶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简易的茶室有时座无虚席,受到茶友的普遍欢迎,相信三、五年后这里将成为茶旅观光的好去处。

——花式茶艺吴悠悠 彭州小林茶舍主理人吴悠悠:夙愿成为二十一世纪——讲究大健康时代的茶学大师,“让更的人爱上中国茶!她的花式茶艺表演如诗如画,但见她二目专注,温杯、洁具、投茶、润茶、冲泡、出汤、分享,动作娴熟连贯优雅,上下左右游刃有余,律动翻飞似蝶舞,如诗如画,令观众目不转睛。

梅花香自苦寒来。吴悠悠先后荣获2022彭州百万职工茶艺技能大赛第一名和2023天府书展主场宋代点茶宣传大使、四川港投集团宋代点茶传播使者及今年五月在成都第十三届国际茶博会荣获“‘皇茶大道杯’四川首届盖碗茶艺大赛”一等奖等殊荣。这些是她通过多年努力获得的,但不是其最终所要的,要什么呢?——“与茶共舞,快意人生,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茶!”

她感慨,“开心快乐的人生即‘快意人生’,‘是否快乐’由自己决定,‘与茶共舞’快乐无处不在。”回顾自己,从小就怀揣创业的希望早早地踏入社会,开始打拼之路:从服装行业到餐饮,再到洗车场,每一次的尝试都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可是,商场如战场,胜利并不总是属于努力的人,多次失败后深感疲惫,仿佛生活只剩下一地鸡毛。

“机会总是眷顾有希望、有准备、有缘的人。”她深有体会,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茶:茶香四溢,顿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宁静和愉悦,那一刻仿佛悟到了心灵的归属,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于是,她从此沉浸在茶的世界里,学习茶艺,从泡茶技能到茶文化,每一样都很着迷。在深入接触茶艺的过程中,她深知学习的不易,尤其在外面花许多冤枉钱后更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茶艺培训师的决心,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茶的独特魅力;也希望通过茶这一特别的载体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与人生智慧。她表示,“‘茶为国饮’,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与精神的传承,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智慧;继续坚持与茶为伴,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茶艺水平,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