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兴诗词》,曾大兴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11月版。
内容简介该书收录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诗词作品近200首,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古诗、慢词、小令等多种形式,另有10来首白话新诗,10多副楹联。数量不多,但多为用心之作,少数作品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得到行家的好评。作者主张“旧瓶装新酒”,其作品既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又有一定的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气息;讲究结构,注意转折。诗歌语言既有朴实无华的一面,又有新颖独到的一面,且不乏幽默感,对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提供了一定借鉴。
目 录总序
序一
序二
《大兴说唐诗》
诗
吴丈蜀老师
元旦前夜
席上赠友人
偕喻君学才访周君腊生
车过中原
谒成都杜甫草堂
车过嘉陵江
嘲喻君学才索苦李
戏赠张方
思归
白鹿洞书院朱晦庵手植丹桂
秀峰放歌赠诸诗友
锦绣谷
别臧振
序《石桥曾李宗谱》
赠葛老先生
广州新竹枝三十七首
咏木棉
赠毕业生
奉和袁公《琴台四绝句》
京华九日赠友人
龙年贺岁答施先生
高考日忆先师五首
再咏木棉
拟屈子谢招魂
羊年正月初一携妻儿游东莞可园口占
日本志贺岛纪行诗六首
中秋二首
且看珠江水
觅张三
酒醒谢邻翁
食鱼谢邻翁
戏赠揭长春同学
和段天长《同窗十钗咏》
古绝致张同学
思归
白鹿洞书院朱晦庵手植丹桂
秀峰放歌赠诸诗友
锦绣谷
别臧振
序《石桥曾李宗谱》
赠葛老先生
广州新竹枝三十七首
咏木棉
赠毕业生
奉和袁公《琴台四绝句》
京华九日赠友人
龙年贺岁答施先生
高考日忆先师五首
再咏木棉
拟屈子谢招魂
羊年正月初一携妻儿游东莞可园口占
日本志贺岛纪行诗六首
中秋二首
且看珠江水
觅张三
酒醒谢邻翁
食鱼谢邻翁
戏赠揭长春同学
和段天长《同窗十钗咏》
古绝致张同学
相思湖三首
《唐宋词十八讲》
词
念奴娇
西江月·戏赠喻君学才
采桑子·戏赠邱春林归蒲圻
少年游·赠马利群学棣
长相思·观电视剧《济公》有感
浣溪沙·代人作
鹧鸪天
一剪梅·应门下弟子之请而作
浣溪沙·悼邱世友先生
江城子·官洲岛骑行
采桑子·重过沙湖
江城子·安阳小聚
鹧鸪天·戏赠王静彭玉平
鹧鸪天·王静读词
少年游·赠与会老友
《唐诗十二讲》
联
春联
为武汉小东宫餐厅撰联
题赠江西芦溪县
为赤壁镇东柳村撰联
为东柳村撰联
为赤壁市万亩茶园之六角亭撰联
挽先师张国光先生
挽词人邱世友先生
悼词友龙建国教授
挽宗亲长尧叔
悼罗宗强先生
挽同仁吴君相洲教授
挽画家唐一文先生
《中华名楼》
新诗
当父亲节遭遇世界杯
去哪里看月光
草帽
一个人行走在元日的早晨
致读者
《湖广随笔》
附录
十年之间五首诗
——评曾大兴的新诗创作
培养自己的接受者
——向当代旧体诗词作者进言
《诗词中国》创刊寄语
新、旧体诗应该相互取资
——在“当代诗词创作批评与理论研究青年论坛”上的发言
《曾大兴诗词》序林峰
《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唐人皎然《诗式》亦云:“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
《大兴说唐宋词》
故诗者上发乎道德,下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移风易俗。千百年来,九州上下,莫不以诗为体;杏坛内外,无不以诗为学。神州大地更以诗国著称于世也。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承续,诗赋重光,中华诗词虽历经劫难而始终不倒,我中华诗学再现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千里。
诗潮鼓荡之际,京华诗派、天山诗派、关东诗派、浙西诗派、湖湘诗派、江右诗派、岭南诗派等诗词流派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而岭南诗派之著名人物曾大兴先生便为其中之龙翰凤雏也。
大兴先生,禀赋超然,天性聪慧,幼承家学,师出名门。其以过人之才气,觅天地之诗心,领军文学地理研究,纵论央视百家讲坛,砥志研思,著述丰宏。平日里,大兴先生更以词学为用,以歌诗寄兴,灵感通透,佳作琳琅。
癸卯初夏,大兴先生以其著作见示,细读之下,仿佛金玉波澜自眼中翻滚,清词丽句从纸上奔来也。
诸如:“我思归去归何处,细检初心乱似麻”(《思归》),诗人思归心切,却不知归往何方,归心似箭却又心乱如麻,如此描写是何等形象又何等细腻。
“不陈典故不敷彩,不作阉然媚世姿”(《序诗一》),又写得何等坦荡,何等磊落。
“天南地北雷人事,说到城头月子斜”(《下午茶》),则彰显出诗人怡然恬淡、闲雅自如之心性。
“半块麻石当野岭,一瓢静水作平湖”(《闹市新居》),则见诗人想象出奇而又心如止水也。
《词学新探》
正因大兴先生心静如水,故其胸襟澄澈,朗如冰镜;怀瑾握瑜,境界空明。若化之为诗,可以想见又是何等样貌:“步月湖边影,举杯醉里仙。”(《别臧振》)“二十年间风物改,此心犹是少年心。”(《奉和袁公〈琴台四绝句〉》)“从此心中无远近,睡眠佳处即吾乡。”(《贵州行》)“隔离三载每相思,又到华山论剑时。且喜同门均在线,云端高处是吾师。”(《线上年会拟作》)
此皆空灵一片,简淡深远,奇秀飘逸,读之神清气爽。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言:“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姜斋诗话》)
反复体味,深觉集中诸体兼备,形式多样,小至五绝、七绝,大至古风、长调,甚或楹联、歌词、新诗等,都有涉及。可见大兴先生眼界之开阔,情趣之多元。
试读其“三春最是江南好。古柳新衣,乳燕芹泥。十里桃花映绿陂”(《采桑子·戏赠邱春林归蒲圻》),“因念垄亩躬耕,日落未归,慈母村头唤”(《念奴娇》),“汽笛一声山水隔,人与事,两茫茫”(《江城子·安阳小聚》),“惊鸿一去天渐晚,独自归来雨未休”(《鹧鸪天》),等等,皆可见大兴先生于南国风情之描摹与至爱亲情之咏叹。
《岭南文化的真相:岭南文化与文学地理之考察》
大到日月风云、山川湖海,小到街坊里巷、花鸟草鱼,凡大兴先生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信手拈来皆成好句。
由此亦可洞悉其诗情之洋溢、学养之丰厚、识见之深刻。清人黄宗羲尝云:“退山言作诗者,固当出之以性情,尤当扩之以才识,涵濡蕴蓄,更当俟之于火候。三者不至,不可以言诗。”(《钱退山诗文序》)
缅想前贤语录,正好印证大兴先生之佳构也。集中好诗无数,缤纷满眼,限于篇幅,自然无法一一析解,有待列位看官细细赏读之。
林峰谨识癸卯仲秋于京东一三居
《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
《曾大兴诗词》序杜华平
我与曾大兴教授交往十多年。因为志趣相投,专业背景相同,更因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对他的讲演和论文论著都很留意,大部分都认真学习过。
他发表的诗词作品,也陆续读过十多首,量并不多。知道他主要精力用于学术研究,诗词写作只是偶尔兴到,余事为之。虽然如此,每读一次他的诗词,都感到很有兴味。
我还曾在一篇小文中重点介绍过他两首作品。一是《食鱼谢邻翁》:“张老荣休久,天晴把钓竿。有鱼即惠我,三谢不能餐。”一是《酒醒谢邻翁》:“晌午入城市,归来日已曛。开门忘锁钥,解酒赖芳邻。”
《柳永和他的词》
两首诗都有明确、直接的蓝本。前者取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末句为己用,而自然贴切,有如天成。后者将宋代诗人张俞《蚕妇》稍做改造即为己作。两首诗既鲜活地呈现了作者本人率真可爱的诗人气性,又诗意地展现了真朴的邻里之情,这是现代都市中难得一见的可贵关系。
两首诗形式简单,写法看似随意,却与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构成十分和谐的关系。而且运用古代经典作品,不堆垛,不牵强,轻松自然,韵味浓厚,更可见作者非凡的功力,读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想起他在《诗词中国》创刊寄语中将《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改造成“诗虽旧体,其命维新”。诚然,旧体诗词虽生长于传统社会,但是它没有衰亡,仍能继续生存于现代社会,主要原因在热爱旧体诗词者代不乏人。
我和曾教授在此点上同声同气。而出我意料的是,余事为诗的曾大兴教授,不仅热爱诗词,更不仅偶尔涉笔为诗,近期他汇辑所作诗词还编成了一集。看来,提出“诗虽旧体,其命维新”口号的他,确实有着自觉继承、弘扬古典诗词传统的责任感。
《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
近十多年,我在学校开设了名为诗词对联写作的全校公选课,又在指导名为新雅吟社的学生社团,因而阅读时下诗词不少。如今,我有幸作为《曾大兴诗词》的第一个读者,一气读来,有两点强烈的感受:一是觉得过瘾,二是感到与众不同。概括起来,是这样八个字:学者精神,诗人气性。
曾教授其人有典型的学者精神,他的诗词是他学者精神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士人风骨,最重要的是不依附政治势力和商业利益,崇尚独立意志、批判精神。
这部诗词集,用曾教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作阉然媚世姿”,但却有不少对社会问题、积弊的大胆批判。
譬如广州白云山架设索道,曾教授写诗提出批评:“云山自古莽苍苍,百兽乐园鸟天堂。索道一条通到顶,飞禽走兽大逃亡。”
登白云山,本为以前广州人重阳节习俗,现在登白云山日益困难。2022年管理部门为控制登山人数,还规定要先在网上预约,于是曾教授在《壬寅重阳》前四句又写道:“佳节又重阳,南中似转凉。登高无预约,赏菊费周章。”
这样的作品,在这部集子中很多,如《马路翻修》《赃官》《学术大师》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其批判的锋芒体现了士人风骨和学术的尊严。
《中国古代词曲经典导读》
二是学理追求,或者说是专家特色的自然表现。
曾教授是广东省及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面对社会现象、现实问题,他往往以专家的眼光发表富有专业精神的意见,再把有着浓厚学理气息的意见转变为诗词的语言、意象。譬如作者对五羊传说的怀疑,即是本着学理精神。
再如2020年12月至次年5月,广州市大规模砍伐市内榕树,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及部分市民多次呼吁停止砍伐而不果,曾教授愤而作长篇五古《榕树叹》。
此诗运用植物学、风土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民俗地理学、文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从榕树之美及其与广州人生活的关系等视角,说明保护榕树的意义。这首诗将多方面的感情(对榕树的喜爱之情,对榕树无端遭受砍伐的无奈之情,对有关管理者无知的愤怒)融入富有学理精神、专业眼光的理性表达之下。全诗感情饱满,信息容量大,又诗意盎然,足称曾教授的扛鼎力作。
《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
三是独创性追求。每个学者在学术研究中都必须追求独创,因此,独创成为学者精神的重要指标。
读曾教授诗词,也可强烈感受到他的独创性追求。最典型的要数《广州新竹枝三十七首》。竹枝词历来都以深入地方民情民俗为基础,以客观、多视角、富有底层生活气息为主要特征。
曾教授写这批作品当然也遵循竹枝词的传统,但其独创之处在于:反映民情民俗时,他既能“入乎其内”,深入到地方和底层生活,又“出乎其外”,以学者的冷峻眼光加以审视,有时还暗寓主观判断。
如《清明祭祖》“未及清明即上坟,行人车马动晨昏。乳猪烧了烧别墅,烧个本田供出巡”,只用客观之笔加以叙写,并不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而《马路翻修》“马路新修镜面光,忽然破肚又开膛。去年规划今年改,到了明年再扩张”,明眼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指向与理性判断。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竹枝词的特征,又以强烈的独创意识将竹枝词精神提高了一个层次,难怪作品写成后,就被《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刊》和《诗词》等收录发表。
《文学地理学概论》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所说的“学者精神”与清人所提出的“学人之诗”有区别。清代人论诗喜欢分辨出所谓“诗人之诗”“才人之诗”和“学人之诗”。
清前期学者沈起元在《梅勿庵诗集序》中所作的界定很简单:“余谓才人以气雄,学人以材富,诗人以韵格标胜。”
这一界定不带倾向性,而稍后的方贞观在《辍锻录》中分辨更细,带有很强的主观倾向性,大意是说:才人之诗,新颖奇矫,纵横驰骋,议论风生,挥笔而就。学人之诗,严谨规范,精细深稳,知识量大。
这两类诗既有优点,又有明显的不足。他打比方说:才人之诗“终属小乘,不证如来大道”,而学人之诗“譬之佛家,律门戒子,守死威仪,终是钝根长老,安能一性圆明”。
唯有诗人之诗,他评为“禅宗之心印,风雅之正传也”,因为“诗人之诗,心地空明,有绝人之智慧;意度高远,无物类之牵缠。诗书名物,别有领会;山川花鸟,关我性情。信手拈来,言近旨远,笔短意长,聆之声希,咀之味永”。方贞观的观点很有市场,广被接受。
曾教授的诗词不追求“以材富”,不追求知识量,基本不用典故,也不堆砌辞藻,按沈、方二人的界定,并不属于“学人之诗”的类型。当然,曾教授学诗接受过专业的诗词训练,他在1982年读研究生时就在诗词与书法大家吴丈蜀先生指导下学习诗词,所写的第一首诗是五律《吴丈蜀老师》:“性如巴蜀雪,情似楚天风。笔走龙蛇阵,身囚牛马棚。童心期盛世,苦口课愚蒙。荣辱两相忘,百年一放翁。”对仗工稳,却决不拘谨,运用格律规则轻松自如,俨如老手。
《文学地理学: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五届年会论文集》
1990年8月又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诗词》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研讨会”,与袁第锐、赖春泉、曹旭、刘梦芙等名诗家交游,稍后在北大访学期间拜会了旧体诗高手与唐诗研究专家陈贻焮先生,又随诗词创作与研究都足称专家的施议对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求师与交游的对象都对他诗词技术的提高与精进有不小助益。
加上曾教授主攻唐宋诗词数十年,他的诗词在格律、语言、意象等方面都很地道。他的诗词不是不用典,而是少用典,不用僻典。
他用典总是很节制、很轻松,如《江城子·安阳小聚》“一似当年河朔饮”出自曹丕《典论》,“汽笛一声山水隔,人与事,两茫茫”出自杜诗,一明用,一暗用。虽用典故,全篇却并不典重,依然轻松自在。这样的面貌,半路出家、短暂学习的人恐难达到。
因此可以说,曾教授诗词在表现了学者精神之外,还具有学人基本功。但是,按清人的定义,曾教授诗词不属于“学人之诗”,因为它绝不像“守死威仪”的“律门戒子”和“钝根长老”。
而事实上,放眼时下诗坛,严谨规范、辞藻丰赡、典故繁多、古色斑斓而缺乏才情、难寻诗韵、不免陈腐的诗,并不少见。
《文学地理学》
曾教授诗词读来却只觉其人“心地空明,有绝人之智慧;意度高远,无物类之牵缠”,其诗词“信手拈来,言近旨远,笔短意长,聆之声希,咀之味永”,明显属于清人所定义的“诗人之诗”。
从曾教授诗词中感受到的“诗人气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自我个性鲜明。
曾教授为人率真、平易,虽有多个学术头衔、很高的学术声望,却从不端架子、不耍酷,爱才、惜才,乐于提携后辈。
同时,他身上又有学者的风骨、傲骨,观点鲜明,坚持真理,有脾气、有个性,不怕得罪人,不做和事佬。
他的学问,如同他的为人,敢独创又接地气,有高度又有深度,能细微又能简洁。总是线条分明,明快爽利。
他的诗词就像他的为人、他的学问,读了后最直接的感受是:大美若朴,大巧若拙,大简至真。他往往将独特的思想观点、真实的感想感情,用平实简易的形式,耐人玩味的语言、意象表达出来。
曾教授写诗词40余年,从早期训练时的细致严谨到现在放开腿脚自如写作,他自己的个性都始终和盘托出。这是“诗人之诗”的特色或长处所在,而“钝根长老”般的学人为诗,易见学问,自我性情却时常被掩蔽。
二是生活气息浓郁。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学人之诗大多书卷气息重,而难以见到人间烟火气。曾教授诗词却恰恰相反,人间气息、风土气息是他很注重的,如《江城子·官洲岛骑行》将一次城市集体活动写得生动有趣,读之仿佛追随这个群体获得强烈的现场感。
再如《广州新竹枝三十七》中的《老有所乐》一首:“假山假水假农庄,负鼓阿婆又上场。脸似桃花眉似黛,载歌载舞颂时光。”写的是时下城市边缘地带习见的情景,寥寥几笔,鲜活生动,作者用善意的眼光引导读者透过这有趣的场景去思考如何提升文旅产品质量的问题。
三是努力写出韵味。
曾教授很注意避免干枯的说教,强调对诗词韵味的营造。如《贵州行》颔联“苗寨千家浸晓月,瀑群十里沐朝阳”,在刻画自然景象、表现风土人情的同时,通过“晓月”与“朝阳”的点染,便别添韵味。
再如《日本志贺岛纪行诗六首》中《酒会》一首的后两句将笔墨转到酒会后:“醉后自歌舞,楼头秋月高。”轻巧一笔,更增回味。这类写法,曾教授运用很娴熟。他的诗词之可爱,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此处。
四是特别擅长用简朴的形式写出言外之意。
曾教授爱写绝句。这种短小自由的形式若要达到很好的效果,很需要灵感的参与,曾教授最能发挥这种形式的优势。因此他的绝句佳作多,如《咏木棉》:“一树豪华照晚晴,暮春景色最鲜明。借他三尺英雄胆,不作江干垂老行。”《再咏木棉》:“伟然不与众花同,一树豪情万丈风。何意木棉遭摒弃,紫荆却在上林中。”
《文学地理学研究》
前者梦中得句,咏物而诗人性情俱见,在此基础上,后者将物的精神、诗人的感慨悉数揭出,两首同题绝句各擅胜场,皆称佳构。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曾教授颇工五绝,清人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曾说:五绝“如婴儿颦笑,小小中原有无穷之意,解言语者定不能为。诗至于五绝,而古今之能事毕矣……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故又谓:“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女子,儿童女子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
曾教授五绝除前引《食鱼谢邻翁》《酒醒谢邻翁》外,如《日本志贺岛纪行诗六首》中《观海日》一首,“斗酒不能醉,依然胆气豪。披襟观海日,缓缓过蘅皋”,将海上观日的感觉,在轻巧中写得悠然神远,此绝非凡手能办。按照吴乔的观点,恕我开句玩笑,作者曾大兴该是有“仙鬼”特质的教授了。
总而言之,曾教授身上的学者精神,使他的学术研究不断创新,却未使他的论文、论著带上学究气,更未使他的诗歌沾染书生气、陈腐气。我认为关键原因是他身上有极强的诗人气性。
《广府文化》
诗人气性与学者精神两相调节,成就了他的学问和诗歌。曾教授因有“学人之根柢”和“诗人之性情”,才使他的诗词显得与众不同。
曾教授似乎不太愿意把自己置于旧体诗词作者队伍中,所以,这部诗集在收录了诗词联之外,又收了新诗5首。
这几首新诗都诗味醇厚,我不太相信这是曾教授所作新诗之全部。选几首新诗放在一本诗词集里,这种做法不很常见,但读读这本书末尾所附的几篇诗话就明白作者的特殊意图。
在诗话里,曾教授先是“向旧体诗词作者进言”,忠告旧体诗人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接受者”,接着又同时向新、旧体诗人进言:“新、旧体诗应该相互取资。”
我认同曾教授的基本观点,在这里想稍做一点补充,那就是:我以为不管新体、旧体,只要立足于时代生活,语言、意象、写法都既可大胆追随自己心中的标准,又要有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意识。
一般来说,当今时代写诗(无论新体、旧体),已没有可能成为童蒙读物,写好了却可以拥有一定量的读者。在我看来,曾教授的《榕树叹》《咏木棉》等不少作品,应该会被历史记取的。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杜华平
2023年6月17日
《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
作者简介曾大兴,湖北赤壁人,哲学博士,中文教授。现为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柳永研究会会长、“诗词中国”大赛评委、国家精品课程“唐宋八大词人”主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要从事词学、文学地理学与岭南文化(含广府文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柳永和他的词》《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词学新探》《大兴说唐诗》《大兴说唐宋词》《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气候、物候与文学》《文学地理学概论》《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岭南文化的真相》《湖广随笔》《中华名楼》等,主编《文学地理学》1—12辑、《广府文化》1—9辑,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