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腹部这个“排气筒”,才知道自己憋了多少浊气!肝气顺才年轻!

张张科普 2025-04-15 15:22:3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朋友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日常:吃点东西就胀、肚子咕噜响、屁多、还总觉得胸闷气短?不少人以为是肠胃不好,其实罪魁祸首可能藏在你那不爱“开口”的肚子里。

你没听错,人的腹部就像一口“排气筒”,一堵不通,肝火上升、气机紊乱,整个人情绪也容易上头,脾气说来就来,人也显得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不起眼,却影响你精气神、脾胃功能乃至容颜气色的——腹部排气大法。揉开它,浊气一散,肝气一顺,人就年轻了!

别不信,这可不是“玄学”,这是实打实的中医智慧+临床经验!

你可能不知道,腹部在中医里叫“中焦”,是脾胃所在之地,也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气血不畅,百病丛生;气机一顺,百脉通畅。而肝主疏泄,喜欢通畅,最怕“堵”——就像一锅好汤,火候正好,却被锅盖死死盖住,香味出不来,还容易糊锅。

很多人来我这坐诊,肚子一按就胀、硬,还喊着“医生我总是烦躁、失眠、脸色黄,吃啥也不香”。我一摸脉,一看舌,一按腹,八九不离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腹中有“气堵”!

我有个老病人,五十多岁,退休后天天打麻将,茶喝得多,饭吃得杂,屁多、肚胀、脾气暴,一来就说“我这人是肝火旺,您给我清肝火的药吧!”我笑了:“你这不是肝火旺,是肝气堵着出不来!”我让他每天按揉腹部,配合疏肝理气的中药,一个月下来,人清爽了,脸色红润了,麻将也赢得多了!

中医讲“肝主疏泄”,而这“疏泄”不是空谈,它关系到你的情绪、消化、内分泌,甚至女性的月经、男性的性功能。肝气一堵,容易引起:

胸闷胁痛

情绪低落、易怒

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交替

面色晦暗、睡眠差

女性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而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就从一个“肚子硬、不通气”开始!

尤其是到了中老年,脾胃功能本就减弱,再加上情志不畅、运动减少,气滞血瘀、痰湿内生,肚子成了“沉默的战场”,一按满是“气雷”,不炸也憋人!

我为什么说肚子是“排气筒”?因为中医里的“气”不是空气,是一种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走不畅,就像车子堵在路上,火气容易上头,情绪容易激动。揉腹,就是给这“堵车”疏通交警,排排队,通了气,一身轻!

有些朋友说:“我经常放屁不是气顺了吗?”这只能说明你体内“浊气”太多,排都排不完。要真正把气机调顺,必须从“揉通中焦”入手。中焦通了,肝气才能顺,脾胃才能运,五脏才能和,人才显年轻!

说到揉腹,不是随便揉揉肚皮就行了。中医讲究手法、时间、方向。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说:“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常按之可调气血。”我总结了一套中老年朋友也能轻松掌握的“顺肝揉腹法”:

时间:每天早起或睡前,空腹时效果最佳;

姿势:仰卧,屈膝放松;

手法: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缓缓揉动,每圈5秒,每次揉5-10分钟;

注意:按时呼吸配合,呼气时稍加重,吸气时放松。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屁少了、胃口好了、气色红润了、睡觉也踏实了!

光靠揉还不够,中药调理也不可少。我常用的几味药,都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经典:

柴胡:疏肝解郁,升阳气,是调肝气的“头牌”;

香附:调经止痛,疏肝理气,尤其对女性有奇效;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止呕,老少皆宜;

枳壳:理气宽中,破积消痞,特别适合肚胀不适的人;

白芍:养血柔肝,调和营卫,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疼痛。

我常给患者用的方子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都是千年流传、经久不衰的经典中成药,调肝气、疏气滞,效果稳定,副作用小。

药方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套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从文化的维度来看,不同地域对“气”的认识也不同。北方人大多豪爽,但肝气郁结的也不少,因为饮食偏油腻,爱喝酒,肝火易旺;南方人湿气重,容易脾虚,加上天气闷热,湿郁化热,肝气也容易郁结。

而像江浙一带,气候温润,人文细腻,情绪起伏多,肝郁体质也较常见。中医讲“因地制宜”,调理也要因人、因地、因时施策。

有一年我在云南义诊,一个四十多岁的苗族大姐跟我说:“我天天喝腊肉汤,怎么还是肚子胀?”我一查,是典型的脾湿肝郁型,汤喝太多了,湿热内困,肝木郁而不达。我给她开了茯苓、柴胡、陈皮等,配合揉腹,两周后见效,整个人都轻盈了。

从科学角度来说,现代医学也证明,腹部按摩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内分泌,降低焦虑情绪。日本、德国都大力推广“腹疗”法,与中医的“腹部是气机中枢”的观念不谋而合。

2019年《中国中医药导报》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按揉腹部28天,配合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药物组。这也再次印证了“外治+内调”是中医调理的黄金法则!

写到这里,咱们再回过头来看标题:揉开腹部这个“排气筒”,才知道自己憋了多少浊气!肝气顺了,才会年轻。

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无数临床经验的总结。气顺了,人自然轻松;肝畅了,整个人都有了“年轻态”。你若还在为小肚子发硬、情绪莫名烦躁、脸色暗黄而苦恼,不妨从今天起,给你的肚子一双温柔的手,让它学会“说话”。

健康建议来了,记牢这几点:

每天揉腹10分钟,顺气理气;

饮食清淡,少油少辣,忌暴饮暴食;

情绪管理,遇事不憋气,及时疏泄;

适度运动,尤其是太极、八段锦、快走等;

有条件者可服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中成药调理肝气。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也想揉揉自己的肚子试试?你平时有没有“气堵”的感觉?有没有试过揉腹、用药、运动调理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讨“肝气顺,人不老”的秘密!

参考文献:

王永炎.《中医基础理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年版.

《中国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5期, “腹部按摩联合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学苑出版社, 2011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 中医好历害的才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