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要是遇到肤浅的喝茶人怎么办?
某次喝茶,聊起金柳条有奶香,懂的人是秒懂,不懂的人就会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甚至还有人会不失时机地调侃起来。
遇到这种情况,李麻花肯定会毫不客气的回敬他们一个白眼。
手边如果有趁手的家伙,比如靠垫之类的,也可以顺手砸过去。
辫子朝都亡了一百多年了,这帮人的长袍马褂还没脱下来。
其实,岩茶的有些香气、味道很难用语言描绘和形容,这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大众接触过的并且很熟悉的事物来形容岩茶的香气、味道。
以实代虚,可帮助大众快速且有效地抓住这个香气的特点,也能引起喝茶者的同感和共鸣。
说起岩茶中的奶香,它的出现是极正常的。
至于武夷岩茶当中为何会出现奶香,倒是值得认真探讨一二。
《2》
奶香的出现,武夷岩茶中的“炭焙”工序密切相关。
中火功或是中轻火功炭焙的茶,直接闻干茶,就会出现那种类似奶油坚果的香气。
好像是剥好的巴旦木果,裹上一层奶油,放在锅里炒的时候散发出来的味道。
又好像是走进电影院里,可以闻到的奶油爆米花的味道。
如果是足火或是高火茶,刚开始闻的时候炭火味占主导,可能闻不到奶香。
等退火一段时间,但还没完全退干净时,就能闻到奶香了。
至于炭火的烘烤,应该是热能催发了茶叶内部一些糖类物质的转化和熟化。
譬如我们在正常情况下闻一块红糖就是很甜的味道,但是把红糖放在锅里炒,就能闻到带奶香的甜味。
炭焙的过程,可能就是类似这样的原理。
或许烧热后的木炭分子也会加入了这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木炭分子与茶叶里糖类、蛋白质类物质结合起来,能产生一些类乳糖化合物这样的物质,这应该也是奶香的由来之一。
试想一下,炭火烤过的肉是不是也有奶香呀?
《3》
那么,六大茶类里那些不焙火的茶,会不会也有奶香呢?
当然会。
其中最经典的乌龙茶类代表“茶物”就是——金萱,它也被称作“奶香金萱”,说明人家的奶香特征非常明显,可以直接写进名字了。
大多数茶友接触的都是成品岩茶,也就是炭焙过的岩茶,他们极少见过岩茶不焙火的样子。
初制好的岩茶,经过拣剔后,被称为毛茶,算是岩茶较为原始的状态。
而不少毛茶里,会有奶香的绰约身影。
毛茶的奶香可能在喝的时候不太明显,闻盖香和杯底香时,就清晰可辨。
我猜测毛茶汤水里的花香过于凸显,风头压过了奶香,同时也让品尝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花香上面。
刚闻盖香和杯底香时,还是花香为主,稍微停顿,让温度降下来些,奶香就出来了。
这时候出现的奶香跟炭焙出来的又有所不同。
它不是焦糖类、坚果类的奶香,而是很粉很幽的奶香。
我认为,粉香的内核里就是有奶香的存在。
这种奶香的出现与什么有关?
我认为应该是与“发酵”有关。
发酵程度的高低,茶叶所展现出来的香气有明显区别。
比如,发酵稍低的毛茶表现出的是青花香,发酵高点的则是甜花香。
花香之所以带有甜感,极有可能是花香与奶香融合后的整体感觉。
《4》
奶香的出现,与岩茶的山场也密切相关。
正岩茶山尤其是坑涧山场的岩茶,似乎更容易出现奶香。
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坑涧茶香气幽,不像岗上茶那么张扬浓烈,因而不会盖过同样内敛的奶香。
二是坑涧茶矿物质含量高,茶叶里含有丰富的糖类、钙类的物质,转化生成的奶香更为明显。
但我觉得坑涧茶的奶香应该是一种复合的融合的香气。
坑涧茶的智慧不是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而在于通力合作后的彼此成就。
就像交响乐的宏大,不是单一的乐器能做到的,需要多种乐器的默契协作。
坑涧茶的美妙之处,归功于不同的香气与香气之间的完美结合。
无论是花香、果香、奶香、草本香、木质香等,它们就像一块一块精巧的零件,然后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
共同展现出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
《5》
说到奶香,不得不提武夷岩茶里的名丛——石乳。
石乳被誉为自带奶香的岩茶。
如果某些品种的茶叶奶香特别凸显,可能是其内在物质里有些能生成奶香的成分含量略高。
前面说的台湾金萱,武夷山赫赫有名的石乳,应该都属于这类的茶。
前些年,武夷山还流行一种茶叶产品,名为“石乳香”。
值得注意的是,石乳是品种,石乳香是产品,两者有些区别。
石乳香,不完全指代石乳,它可以是所有带奶香、乳香的岩茶。
石乳香的流行,正说明岩茶里的奶香很受大众茶客喜爱。
奶香的加入,让岩茶里的香气变得鲜甜,茶汤变得丝滑,口感变得圆润、饱满。
《6》
岩茶里出现奶香,真没必要拿来戏谑,都是不懂岩茶之人的浅薄之举。
相反,奶香,可以提升岩茶整体的高级感。
它就像粘合剂,磨合香气、口感的棱角,把那些融不起来的香气之间的间隙填满。
为何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奶茶?
正因为倒入一杯奶便可中和绿茶的苦涩感,令口感翻新,稠滑度加强,顺滑度提升五颗星。
那么,自带奶香的岩茶,岂不更天然,更环保,更能令人接受与喜爱?
遂,江湖传言,有奶香的岩茶,十有八九,定是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