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外媒已经发现,中国悄悄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0-22 05:10:01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水多陆地少的蓝色星球,陆地面积仅1.49亿平方公里,而这其中有1/4都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荒漠。而我国的沙漠面积,曾一度占到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北京经常会爆发沙尘暴。明明是大好河山,却有1/4成了不毛之地,又该如何治理如此庞大的荒漠化呢?

直到2022年,我国宣布了一项沙漠光伏发电工程,建成之后发电量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外国网友直言:“中国又悄悄干了一件大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荒漠化问题日益严峻。广袤的沙漠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也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计。

面对日益加剧的荒漠化问题,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传统的植树造林方式到开发新能源资源,治沙之路历经艰辛但收获甚丰。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大力进行防风固沙的植树造林工程。植树造林最初的工作重点放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份较严重的荒漠地区。

在政府号召下,不少知识青年奔赴当地参与防沙林建设。他们克服高温、干旱、风沙等恶劣环境,艰苦卓绝地开展植树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一定规模的防风林带,对阻止沙漠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植树造林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气候条件恶劣导致树木成活率低,大量植树工作前功尽弃。

维护树林也需要持续投入,然而知识青年等临时工离开后,常乏有效管理。同时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用于浇灌也破坏当地生态。这些问题制约了植树造林在治沙中的进一步应用。

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一种巧妙的新思路应运而生——在沙漠上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站。这一构想立竿见影,获得国家大力支持。

毕竟沙漠里铺上太阳能板,看似简单,但是产生的经济效益,确是让无数人眼红的。比亚迪老总曾经说过,如果我国能将沙漠的1%铺上太阳能板,那么所产生的的电能足够千家万户使用,更别说,我国沙漠面积足足占了国土面积的1/4。

而这一治沙新思路的成功,得益于以下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我国沙漠地区光照资源极为丰富。包括戈壁、塔克拉玛干等沙漠,这里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光照强度高达每平米140千瓦时,是全球最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的地区之一。

另外,由于上个世纪末我国出现太阳能电池板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盲目跟风,生产大量电池板后却积压仓库,面临失败厄运。

如果任由这些电池板报废,将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将它们用来建设沙漠电站,不仅解决了电池板的去处,还让它发挥出最大效用,一石二鸟。

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在沙漠地区就建成了数百个规模巨大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高达200多吉瓦,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不仅如此,光伏电站还能缓解了城市用电紧张的现状,毕竟太阳能电站本身的运营也需要大量就业岗位,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收入。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太阳能在治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将不断扩大。一些科研人员提出,在沙漠腹地规划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并通过输电线路将电力供应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而电站布局考虑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条件,采用点线面组合的方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可根据本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光伏与绿化模式,提高适应性。这种模式能更好发挥沙漠的光照资源优势,也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电站对沙漠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电站下面的沙地得到遮蔽,地表温度明显降低,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湿度提高,逐步形成了类似绿洲的小生态系统。

原本极为荒芜的沙海,也焕发出了生机。不少电站甚至塑造出了“太阳能光伏温室”的独特景观,成为新兴的旅游景点。

另外,中国在光伏电站与沙漠植被恢复之间实现了有机衔接。光伏电站下方种植经济作物和灌草,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增强了沙地植被固沙能力。

比如种植的植物包括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一些草本植物,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

同时,利用畜牧业腾笼换鸟,牛羊吃掉过长的草,又为牧民提供了放牧场所,实现了多赢局面。牧民可以获得肉蛋奶等畜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积极推广光伏发电与沙漠绿化的技术和模式,帮助其他国家开展类似探索,对全球沙漠化治理做出了贡献。

一些国际媒体对此高度评价,称赞中国为世界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中国还主动派出技术人员赴沙特、阿联酋等国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推动各国根据本地实际探索适用的模式。

不管怎么说,能源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人类世界的难题之一,毕竟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持续开发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国要走出一个不同的道路。

可以看出,中国在这一领域形成了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生态友好的发展模式,为全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这种创新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决心和智慧。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