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领导知道,老实人也不好欺负?这三个小方法,非常靠谱!

政论文 2024-10-28 13:46:02

本文选自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之“三人行”系列文章汇编第5期,11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三人行”系列主要是分享文友原创的单位工作经验的文章。

一些文友,特别是新文友,“书生”意气和“愤青”情怀浓烈,对单位的人情世故“不感冒”,存在“智商”较高,“情商”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与体制内的“过来人”和“明眼人”,组建撰稿合伙人团队,毫无保留地向文友“传授”工作经验、处事方法、沟通技巧等在实际工作中学不到、也没人教的“生存技能”,帮助文友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成熟。

我按月汇总,并形成汇编,命名为“三人行”系列,作为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之中的一个系列。

这里共享“三人行”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学习、体悟、提高。

以下为正文

怎么做个“不老实”的人?

这反常规的提问,来自被贴上了“老实人”标签的表侄儿。

大侄儿是老家亲戚里最出息的孩子,十年寒窗211,毕业后秋招进了国企。

没背景的孩子,进了铁饭碗好单位,可不得踏踏实实干。不承想遇人不淑,哼哼哈哈吃了几年苦,后面还有更多的苦!苦就苦了,还被PUA的自我怀疑,这不禁让人大为恼火!

“老实人”的含义在迭代中被歧化,体制的规则会逐渐覆盖不明事理的人,如同雾霾降临,要么自己能发光发热,要么就等风来,等出太阳。

不想成为可被无视、可被压榨的“老实人”,不想成为不会哭、不会闹的“老实人”,不想成为随时可被牺牲、可被当做筹码交换利益的“老实人”。

下面这几招,你得好好学。

一、“吃亏”要吃在明处

“老实人”的第一课,通常都从“吃亏”开始。

单位的入职第一课,领导都会在迎新会上讲“新来的同志,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光看表象上的得失!”。

县委大院的小林,刚进办公室时也是吃亏的,他吃的是明亏,大家看在眼里,领导明察在心里。

愿意吃亏,愿意努力,能把握机会,懂得反击,才能迎来转机。

大家是把事情看在眼里,但是有的乐见其成,参与其中;有的默不作声,暗中观察;有的旁敲侧击,好心提醒。只是你能不能领会其中三分真意?

领导是明察在心的,但是他不是你爸妈,也不是你家亲戚,领导也在观察你对待“吃亏”的反应,你的能力和你的态度是否能够成为他进步路上的高梯。

幸运的是,小林吃亏在明处,他的成长符合大局的需求。

不幸的是,你吃亏在暗处,与你相关的利益亏损了。

休息、荣誉、奖励、平台、机会、成果、晋升,甚至是你的情绪,都是你的利益。

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局里招了一个交大的研究生,专职于数据中心工作,花了2年时间,统计了历年县里各交通要道的断面流量,对拥堵路段治理提供了关键数据,专题汇报反响很好。

可唯独分管领导不太中意,不看好项目,也不看好不会哭的老实孩子,没有外出培训,还没有评先评优。

结果局里的同事们不乐意了,民主测评时候分最高,没说领导不好,只说孩子很辛苦。

过完年,孩子就被调去了其他部门。

摆脱“吃亏”状态,适当把工作摆上台面,该吆喝时候吆喝几声,该请示请示,适当增加一些参与方,都能很好地巩固成果。

二、“没理”也要讲三分

体制内,过于老实必然会让人处于不利地位!怎么占据有利地形呢?

不善言辞,我先向领导汇报,抢先机。

弯弯绕绕,我手拿材料、成果,抓要害。

什么你的他的,我手上的才是最终稿,我做的东西,最终解释权只能是我。

“卖拐”的不要自行车,也不要手表,只要能忽悠瘸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正经的人那么多,那我只好假装不正经了。讲三分,一分是不讲理,二分是讲态度,三分是讲方式方法。

前一阵一家企业营运部室,在核算业务中连接省中心的光纤断了,2个小时都没发现,也无人上报,导致外省核算金额缺失,上级大怒,要求彻查问责。

组长是领导亲信,常规情况就是业务员那老实孩子背锅。结果业务员一反常态,去找了领导,一顿哭诉,又是按岗位流程工作,又是按部室培训要求落实,又是按组长指令办事。

“高举轻放”也是照章办事,于是组长被考核,部室整改,以儆效尤。

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出不出问题,或者出现问题的大小;但态度是否诚恳到位,在更高的位置上,决定了问题的大小!

三、“唱戏”要唱得响亮

一曲登台戏,苦下百年功。都说要多积累、多准备,抓住表现的机会,就那么点机会,明面上的都被安排好了,你怎么抓?

每年年底党委班子下基层座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按常规工作走,会议最后,领导总会问大家一句,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有一个驻村的办事员就抓住了机会,补充了几点便民措施,切入点很小,借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政策风,成效很好,党委办顺势做了一些宣传,不久该同志就调至县城专职负责。

有预见性地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升,可能他准备了很多次、很多年,抓住一次,就会不一样。

某国企为了增加对外宣传,党宣扩编选拔,“老实人”连名都没报上。不得已,他另辟蹊径,每月都给企报投稿,经常见这个名字,领导自然也就有印象了,借用、留任、调令,水到渠成。

“老实人”持之以恒的功力是天生的!

虽然“大家说得都很好”“我没有什么补充的”“没有意见和建议”“赞成”等老实话经常挂在嘴边,该唱的戏,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准备。

写在最后

“老实人”们,抬头看,未来生于你的脚下;不抬头看,脚下就是你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做个既不正经,也不正规的老实人!

1 阅读: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