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怀古伤今的诗词,文人墨客也写了很多,成为一种独特的诗词形式。最有名的比如杜牧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还有刘禹锡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这些诗作都比较短小,感觉意犹未尽。要论真正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之怀古诗词,还得是以下三首宋词长调。
第一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勃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首词大约作与元丰五年(1082)六七月间,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整首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另外,词中虽然也流露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而是世事洞明后的一种通透感。经历过初期的阵痛后,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其洒脱与逍遥的。
其实苏轼怀古这里根本不是三国赤壁古战场,不过是很像罢了。苏轼来到这里突然就想起赤壁之战的情形,就好像自己身临其境,再也抑制不住那份感情,文如泉涌,一蹴而就写就这篇千古名篇。
第二首: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桂枝香这个词牌,也因为王安石这篇名作而为人们熟知。
第三首: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千古长河,江山如画,难以寻觅,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舞榭歌台依旧在,英雄人物却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斜阳草树下的寻常巷陌,人说寄奴刘裕曾住过那里。遥想当年,挥剑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一如猛虎,收复长安!
元嘉时期,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想建立封狼居胥的不世之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四十三年过去,远眺长江北岸,还记得江北战火连天的情景。不堪回首,拓跋焘剑指长江瓜步渡口,佛狸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又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实属众望所归。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不单是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还是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杰作。
这三首重磅怀古诗词,风格迥异,纵横捭阖,气象万千,不愧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杰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