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这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就一直入侵中国边境烧杀抢掠,逼的北方的秦、赵、燕三国纷纷修建长城抵御匈奴。
秦国统一天下后,发动百万民夫将三国长城全部连接起来,从临洮至辽东长达万余里。
秦始皇以蒙恬率十万精兵北征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设立四十四座县城,迁移民众居住。秦朝灭亡天下大乱之际,匈奴再度大举侵入,河套、河西走廊沦陷。
汉朝初立,高祖刘邦所封的韩王信竟然勾结匈奴谋反。刘邦带着三十二万步兵为主的军队御驾亲征,中了匈奴的诱敌深入,前军被包围在白登,依靠陈平的计谋才侥幸逃脱,与匈奴约定和亲。
汉武帝之前的吕后、文帝、景帝时期,都承接刘邦的和亲政策,嫁与宗室女,身为女婿的匈奴依然连年入侵西汉边境,杀略人民畜产甚多。
等到汉朝发兵还击,以骑兵为主的匈奴人已经跑没影了。
汉军蓄势待发汉朝隐忍六十多年积攒国力,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主动出击匈奴,还不是坐看无耻的匈奴连年骚扰边境。
六十余年中,汉朝统治者拿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民生与经济的复苏上。
武帝时期,百姓非遇水旱之灾而可自足,粮食多到太仓已经积压不完,府库挂铜钱的绳子也已腐坏,阡陌间马匹成群。
宽裕的西汉财政为汉对匈奴初期的保守防御战及后面的大规模反击、远征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马邑之谋汉朝以马邑城诱饵,派使者引诱单于上钩,匈奴人贪财,数日后单于带着十万骑兵进入汉朝境内。面对他们的,是三十多万汉军伏兵,“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护四将军以伏单于”。
武帝自信满满,准备重创匈奴以血国家耻辱,不过这么大规模的伏击行动成功是很难的。
单于一到马邑城百余里处,看着周围都是肥美的很牲畜而无人放牧感到奇怪,抓了个汉朝尉史询问情况,知道这次军事伏击后吓的狂逃。
《史记•匈奴列传》: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汉兵无所得。
匈奴自此彻底和汉朝撕破脸皮,入侵的更厉害了。既然伏击战不行,那干脆深入匈奴境内征伐。
龙城之战元光六年,汉武帝授予卫青、李广等四将各一万骑兵,分兵四路北征匈奴。这是秦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到漠南出击。
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
卫青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首700级,获胜得封关内侯,虽是小胜,令汉武帝大为鼓舞。其他三路战况都不利。
《史记•匈奴列传》: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馀人。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而匈奴生得广,广後得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
名将卫霍此后,卫青连年带兵出塞,给匈奴以重创,斩首俘虏数万。
元狩二年,卫青的外甥、年仅十七岁的年轻将领霍去病也为武帝欣赏,授予军队出征匈奴,甚至战损比例要远低于卫青。
卫青是典型的帅才,善于大兵团作战,汉军将领们包括霍去病都要受卫青节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霍去病打的是闪电战,千里奔袭,不要淄重粮草,出奇不意地绕到匈奴后方,打的匈奴措手不及。武帝专门把汉军中精锐的精锐,优秀战马中的优秀,全部调拨给霍去病。
可以说除了卫青、霍去病,其他汉军将领打仗都是亏的,就算打赢了也是惨胜。
比如李广,多次英勇奋战打赢了也不能封侯,就是因为自己部队伤亡太大了,战损超过战功。要是没有卫霍这般优秀杰出的将领,讨伐匈奴就成了将士牺牲的无底洞。
漠北战役武帝想要的,并不是和匈奴打打这种无意义拉锯战,今年匈奴入侵边塞,明年汉军出塞征伐匈奴。而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彻底解决方案。
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后,元狩四年夏,武帝终于决定:发大军,远征漠北!
对于这场决战,发动十万骑兵可是下了血本,也是利用匈奴单于部北迁漠北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大将军卫青出定襄、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各领5万骑兵,数万步兵,兵分两路北进,深入漠北与匈奴决战。
卫青大军出塞一千余里,越过大沙漠,终于与伊稚斜单于所部相遇。
匈奴军队那是以逸待劳,卫青见匈奴军早有准备,便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战车来抵挡正面匈奴铁骑的冲击。
先派五千骑把单于主力万余骑引了过来,直接正面硬杠,两军大战良久,此时大风忽起、飞沙走石,能见度急剧下降。卫青就趁匈奴人看不见,分兵从左右两翼包抄。汉军行军久矣,反而愈战愈勇,单于被汉军强悍的战斗力所震惊,顿觉不妙,带着数百亲兵突围狂逃。
卫青得报立即遣轻骑星夜追击,自己亲率主力跟进,至天明,汉军追出200余里,未能追上伊稚斜单于,沿途歼敌万余人,算上阵斩的,总共歼敌一万九千多。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后,北进一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匈奴左、右贤王部遭遇。霍去病一路追杀,不断扩大战果,几乎在东路完成了全歼。
共歼敌七万余人,左右贤王的所有筹码几乎损失殆尽,仅仅逃走了十之一二。
霍去病挥军两千余里,一直追杀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后,方才得胜而回。
漠北之战匈奴被杀九万多人,有生力量遭到重创,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