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时期著名画家萧融《花鸟图》经典绘画作品形态生动逼真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东晋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辽代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从公元916年至1125年,契丹族不但统治着“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今蒙古克鲁伦河),南至白沟(今河北南部之白沟河),幅员万里”的疆域,和中原地区汉族建立的晋、汉、周以及北宋南北对峙200余年,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艺术。
辽代地图
契丹族有着自己的文字语言和源自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唐时与中原接触、往来频繁,故契丹族的文化和艺术既有着本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本土特征,又明显地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契丹立国之初,颇重绘画,他的统治者中,圣宗耶律隆诸、兴宗耶律宗真均擅绘画,兴宗耶律宗真并以御画《千角鹿图》作为与宋朝交好的礼品。
辽的图绘之事也屡见于史籍。《辽史》本纪记载,太祖九年(公元915年)画君基太一神像,神册六年(公元921年)画《招谏图》,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建日月四时堂,图写古帝王之事于两廡”。
这说明辽宫廷中有以画执役的人,大约即《陷辽记》中所说的上京“翰林”中的画家。《辽史·圣宗记》又载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诏画待诏陈升写《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表明至迟在辽圣宗时,宫廷已仿宋制建内翰林院并设置图画待诏等职了。
据此可知,和北宋近似,辽代画家也基本由民间画家、画院画家和士夫、贵族、官吏中的画家三类组成。
但辽代没有留下记述、评论绘画的著作,亡国时,宫室文物又遭到金人的严重破坏和掠夺,传世的卷轴画极少,有些可能尚混在宋画中有待辨识。目前我们只能靠极少数传世品和近年出土品并借助于墓室壁画、版画等作旁证,略知辽代绘画面貌,尚不能全面了解其成就和水平。
辽代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契丹族画家,如耶律倍、胡瓌、胡虔、耶律题子、萧瀜、高益等人。他们的创作有着与中原汉族绘画不同的面貌,边地特点突出,内容大多表现本民族水草放牧、游骑射猎及北方山水和草原的四季风光,绘画的形式、语言在适应本民族的审美需求,反映本民族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又直接受到了唐、五代乃至宋代绘画的影响,体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兼容并蓄的绘画特色。在这些画家中,尤以耶律倍、胡瓌和胡虔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辽代著名画家萧融绘画作品
萧融,辽代画家、鉴赏家、文学家。字号不详。契丹人。官至南院枢密使。好读书,亲翰墨,精鉴赏,尤善丹青。擅画山水、人物、花鸟、马鹿等。山水纵横潇洒,气势不凡,人物形神兼备,运笔流畅,走兽鸣禽飞动飘逸,栩栩如生。清宁(1055-1064)中耶律宗真以《千角鹿图》赐之,瀜辄临摹。《绘事备考》著录其作品有《混同江钓鱼曲宴图》《平沙落日图》《雪碛晾鹰图》《秋原讲武图》《大宛马图》《驯鹿图》《奔霄图》等37件,著录于《绘事备考》。
传世作品有《蓝鹊图》轴,相传是他的手笔,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辽代著名画家萧融《花鸟图》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萧融《花鸟图》立轴,绢本,工笔设色画,纵145厘米,横83厘米,上有南院枢密使萧瀜恭画款题,下钤“萧瀜”一印,是否为萧瀜所作,尚有争议,然从画风上分析,极似明代花鸟作品。此图相传为萧瀜手笔(实为明代院体画家吕纪传派之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画主要描绘数种喜鸟,双双在溪边秀石、花竹丛中嬉戏的自然景色:本图以立轴形式构图,近景,是一条奔流而下的小溪,经过坡石间激起了白色的浪花,一只色彩斑澜的山雉,在溪边伫立,等待着急流带来的美味佳肴;中景处,有一块倾向流水的巨型秀石,上面长满着青苔小草,并有折枝花、竹,凌空下悬,就在这花枝上,又有一只山雉刚栖落就低头呜叫,注视着溪边的同伴;
就在这长尾山雉的旁边有一只八哥鸟,黑色的头颈,黄色的长嘴,挺着白胸,刚从翠竹林中与伙伴分手,伫立在秀石上,准备放声歌唱时,顿时发现了一对山雉在相应呼叫;从茂密的竹叶中又飞出了一对山雀,双雀嬉戏,张嘴喳喳地飞叫,山雀的飞出点缀了溪流上方的空间,使右实左虚的构图布局得到平衡;向左飞出的山雀,在空中活泼飞动,与右侧的栖息落鸟又造成了动、静的对比。
本图中对鸟类的描绘精细工致,无论是飞着的、栖息的,还是鸣叫的,形态生动逼真。翎毛染色符合自然彩色,具有写实风格。图中花竹、秀石、溪流,虽是写意,但也十分工致,竹叶背向清晰,秀石以墨浑染,溪流画法有特色,能看出流水奔腾湍急的形态。
北宋时辽国萧融所写《花鸟图邮票》赏析
1960年8月14日,我国台湾省邮政局以故宫博物院推荐之唐、宋时期名画四幅为题发行《故宫古画》邮票,发行量100万套。其中第三幅邮票就是北宋时辽国萧融所写《花鸟图》
这枚1.6元票图为北宋时辽国萧融所写《花鸟图》。萧是辽国贵族,官做到相当于丞相之位,他喜欢读书,也善于绘画。原画为绢本立轴横83公分,纵 145公分,设色秀丽,用笔工细。花鸟图是今存辽画中的精品,设色秀丽而不俗,用笔工细而不弱,画中雀雉相呼相和,一鹊(学名是红嘴蓝鹊)饮水于山溪旁,一鹊站在山岩上鸣叫召唤,花竹互偎互依,整幅画充满生机,画面色彩艳丽,情趣盎然。
总之,在画中表现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富有朝气蓬勃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山水花鸟画的特色。作者虽是辽代人,但画与辽代风貌毫无共同之点。如果与明代中后期的花鸟画相比,多少接近吕纪一路,但不及吕氏的秀雅,嫌其有些火爆气。
有研究者把辽代契丹族绘画称之为“北方草原画派”,结论是否科学,能否成立尚需学界深入研究,但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在距今1000多年以前的辽代,“有众多的契丹族画家,如此强烈而持久地表现自己民族的风土人情,还是第一次。”
由于辽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社会生活状况,契丹族的绘画始终体现着矛盾的双重性,一方面是他们所描绘的北国放牧、狩猎等题材,充满着浓厚的边地特色和草原情调。另一方面在绘画形式和技法上又有浓郁的汉文化味,他们基本继承了汉唐以来的绘画传统,这种传统自古以来是各族人民在融合中产生的。
用线造型和平涂为基础的“随类赋彩”的方法,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东胡文化中也可看到。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源远流长的,自古以来为我国各族人民所知,汉唐的传统方法也为当时各族人民熟悉、热爱和欣赏。
以耶律倍、胡瓌、胡虔等为代表的契丹族画家,他们熟悉北方草原生活,深刻体验过游牧狩猎生活,满怀激情地反映这种生活,他们那些充满北方独特风光和人文风俗的作品,无疑给古代中国画坛带来一种新的气象或样式,对中国北方民族美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学界对北方民族美术研究的深入和今后的进一步发掘与发现,他们的绘画将愈来愈引起后人的重视。
辽代的绘画艺术,是承继唐和五代,并时时受着宋代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在这种承继和影响之下,其绘画又有着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