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门槛低、市场大,作为一项甜蜜的事业,一直是创业者的热门选择。
入局后才发现,门店运营管理、人员培训、后厨体系……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怎么办?!
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运营培训营”、“店长培训营”、“品牌培训营”、“门店培训营”的学习之路。

一些优秀的培训机构,的确为烘焙行业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线上线下运营辅导,品牌咨询和整体解决方案落地,对于门店日常的经营管理,甚至对于整个烘焙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送作用。
不过,市场上总是会有“几颗老鼠屎”,靠着包装出来的“成功”,收割了一批批经营者。
01
高大上的“理论”
难落地
在互联网行业裁员浪潮的冲击下,张玮这个IT男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曾几何时在大型互联网公司担任程序猿,薪水待遇一度让他自豪不已。
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调整,他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看着身边不少同事、朋友纷纷开展副业,做起了斜杠青年,张玮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

这些年来,张玮在互联网大厂辛辛苦苦地存下了一些小钱钱。虽然数目不算庞大,但足够支撑他开展一家小规模的店。有了这个想法,加上自己平时很喜欢下吃面包,张玮便开始四处考察,学习做烘焙的各种门道。
在一次聚会上,张玮听了一位导师的“用互联网思维做烘焙”的演讲。导师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如何运用O2O、绩效考核、行业闭环与赋能等互联网概念来经营餐饮店。张玮瞬间被折服了,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导师的培训课程。
在培训过程中,张玮学到了很多高大上的理论,如怎么制定营销策略、如何搭建会员体系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理论似乎并不能直接套用。
面对培训老师制定的营销策划方案,张玮感到很迷茫。虽然方案看起来很完美,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无从下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张玮意识到很多看起来逼格满满的概念其实都是忽悠人的。
餐饮经营是长期动作,很难有所谓的速成秘籍。如果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落地,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回顾自己的创业之路,张玮感慨万千。他深知创业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学习、摸索和调整。
同时,他也意识到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至关重要。很多理论听起来很高级,但并不是适合自己的。
02
低价引流
层层盘剥
楚可可在抖音平台上看到了“1元体验课”,原本只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她点进了直播间,被主播的热情和专业所吸引。
在主播的引导下,她加了咨询老师的微信,对方给他发了一个链接,他点击进入后发现是一个课程购买页面。
楚可可被课程介绍所吸引,特别是宣传的全程指导服务和学习资料,她觉得这个投资是值得的。于是,她在冲动之下,决定购买这个课程。他用花呗分期支付了定金300元,然后支付了10200元的课程费用。

然而,购买后不久,楚可可就发现实际的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她只收到了录播的视频课程,而并没有宣传所说的直播课程。
更让她失望的是,指导她的老师并不是当初报班时所宣传的老师。半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只有她自己主动问了三个问题,而老师并没有像宣传那样全程指导。
楚可可要求退费,但客服拒绝了他的请求。她觉得自己遭遇了霸王条款,参加了课程,却没有学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知识,白白花了钱。他希望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类似的事情,我们在消费时应该保持理智,不要被一时的冲动所左右。
购买课程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合同和协议,并确保自己了解所购买的服务内容和质量。
在遇到类似霸王条款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希望平台和相关机构能够加强对类似行为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3
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
王雨经营的烘焙店生意兴隆,却突然间关门大吉。这个消息在朋友圈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每当提起这件事情,王雨就掩饰不住自己的惋惜和懊悔。“生意不好,80%是因为你不懂顾客。”这是一句经常被王雨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经营信条。

当时,王雨正在寻找一些新的经营思路和方法来提高店铺的营业额。在一次外出考察的过程中,他偶然遇到了一家培训机构,这家机构宣称只要参加他们的培训课程,就可以在“21天内让店铺的营业额翻倍。”
王雨当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仔细参观了这家培训机构所谓的“样品”店。看到店员们高素质的服务和高效的管理流程,他自愧不如。店主介绍说,他们的店铺一年利润接近百万。这让王雨感到非常震惊,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在参加免费的体验课时,王雨还听到了很多学员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他们中有些人一年挣40多万,有些人一年挣50多万,最少的一年也挣了30万多。而这些成功的案例让王雨更加心动不已。
然而,当王雨正式报名参加了这家培训机构的课程后,他发现这些所谓的“干货”并没有在经营中发挥出光和热。尽管他学到了很多关于员工培训、卫生标准、店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王雨的烘焙店店最终只支撑了一年多,前后亏损了30多万,还拖欠几名员工两个月工资。最后,王雨不得不掏空了父母的积蓄,还欠下了20万元的银行贷款。
关店后不久,曾经一起参加过同期培训的学员发信息给王雨,称之前培训机构所展示的那些成功店铺实质上和培训机构并无关系。
这些所谓的成功案例只是在培训机构所提供的“样品”店里上演着而已。
王雨最终意识到自己被这些培训机构所欺骗了。他们利用人们想要快速致富的心理,通过夸大宣传和虚假案例来吸引学员,从而达到骗取学费的目的。而王雨则因为轻信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04
找准方向
才能越努力越成功
“门店培训”到底是不是“割韭菜”神器?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我们上文列举了很多门店培训的“割韭菜”方式。就细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媒体的夸张传播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一些培训机构或企业为了吸引学员或消费者,会采用夸大宣传等手段,使得门店培训的效果被夸张化。
一些培训机构宣称可以快速提升员工技能、提高业绩等,但实际上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让学员或消费者感到受骗。
2、培训内容与自身需求不对等
这也是门店培训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割韭菜”神器的原因之一。
一些培训机构提供的门店培训课程往往是大众化的,没有针对学员或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从而导致培训内容与学员或消费者的需求不对等。
这种情况下,学员或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或针对性,进而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3、培训师门槛低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一些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的人作为培训师,这些人往往缺乏教学经验或者专业素养,从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中国的烘焙人真的是最勤奋的人,学技术,学运营,学营销,学内容……
大家的学习精神、钻研精神和执行力绝对是一流的,不过要记得“学什么”比“认真学”更重要。
烘焙人的成长需要时间,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方向。如果你乱来,只会越努力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