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心头的小学老师

依依然想侃历史 2025-02-06 03:54:34

人这一辈子,念书的时间太长了。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不说研究生起码读了16年。人生苦短,一辈子才有几个16年啊?念书比较多,可见获取知识多么不容易。

上学时候见到的老师次数最多,记忆最深的是启蒙老师,他们都是最初的小学“孩子王”。

我念小学那会儿,泥桌泥凳泥黑板,泥墙泥顶泥教室,庄户人同泥打交道,学校也是泥来成全。学校的辛老师住在包头郊区沙尔沁镇,并在那里结婚成家。沙尔沁到校约有40里,中间还有一条黄河,辛老师每周回家一次,全靠那辆快捷的自行车。他的骑车技术高超,自行车蹬快了,双腿架在车把上,指挥自行车穿梭往来,从不出现事故。

有一年开学典礼,辛老师在大会上讲话说:“今年的老师都是新调来的,就我一个旧的还姓辛,看来,还要辛苦下去啊!”

辛老师讲话幽默风趣,大伙儿都笑了。

新来的老师里有一位姓杨的小伙子,在河套地区简师毕业以后分配到我们学校。所谓简师就是小学毕业考上师范,又读了3年书,学历相当于今天的初中毕业生。在当时,那可是凤毛麟角的文化人才,了不起的知识分子。在我们小学,多数老师是“草台班子”的功底,只是念过书、识字多一些罢了。

杨老师由于在正规师范毕业,教书对象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

第二年,杨老师结婚了。不知咋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家庭就解体了。

学校老师有一位是民办女教师,她看杨老师人品好、文化高、教学质量出类拔萃。加上在一起教学日久生情,愿意嫁给他。闺女在意的终身大事,老子却不干。他说自己的闺女咋能嫁给一个高成分的呢?愣是棒打鸳鸯拆散了亲事。

那时候农村的学校很少,坐在一个班里的同学年龄参差不齐,相差可达五六岁。一个女生年龄较大也要嫁给杨老师,她父亲同那个民办女教师的老子一个态度,不同意闺女的选择,自然又是没有成功。

第二年,学校新添了一位民办女教师,不听那些闲言碎语,排除各种干扰,最终嫁给了杨老师。偏偏女方结婚一年以后得了肺结核,当时的医生没有回天之力,仅仅一年就不幸病逝。

这个杨老师婚姻太不顺了,都说坎多难多,意想不到,磕磕绊绊,听了令人叹息。

这么一个人,不仅教学水平同事佩服,为人处事村人也不说赖,生活上却是形单影只。一位本校张老师看他单身,撮合因病早逝的一个校长遗孀。那个女人刚生过第二个闺女,男人就走了。

许是同病相怜罢,我的小学老师同意了这门亲事。两个落难人从此走在了一起,倒也心情舒畅,家庭和睦,生活安定。后来遇上政治运动,杨老师被专政了,拉到本村批斗时,老婆闻讯赶快蒸了包子,又赶快送过去。杨老师就地蹲下狼吞虎咽地吃着,眼泪滂沱一般地流着。那场面叫人动情,不少围观的妇女也在偷偷地抹眼泪。

有一个人参加“现行反革命集团”,据说还发展过杨老师。本校张老师听后非常着急,冒着政治风险,步行五六里找到那个反革命,很是诚恳地说:

“一定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千万不要乱攀乱咬。杨老师成分不好,若是再戴上反革命帽子,他就雪上加霜了。”

张老师知道,每天相处的杨老师说话、做事处处谨小慎微,根本不可能参加反革命组织。最后,那个反革命当事人也没有乱说乱咬。杨老师得以逃过可怕的一劫。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张老师伸出滚烫的手,帮助杨老师排忧解难。正在运动中,成人划不清“阶级界限”,那是很危险的举动。时过几十年了,杨老师一家老小永记他的冒险行为,没齿难忘!

张老师不仅在风险中帮助了杨老师,那些同事甚至学生也是如此。小学毕业照相隔多年,连本人都找不见自己,他却如数家珍似的连名字都能说出来。他是学生公认的正直、热心、助人的老师。

杨老师的儿子长大了,许是得益于家庭教育罢,别看处在农村简陋的学校,教学质量比起城市的学校相对较差,儿子的学习成绩却是一路领先。考上重点高中,又考上本科大学。他是本校、本村第一位人们梦寐以求的大学生,家人欢喜不尽,村人也有了自豪感。大学毕业以后,杨老师的儿子担任旗县各大局局长,口碑一直不错,也有不小的政绩。

俗话说,地有来回,人有出展。杨老师因为教学质量不错,对工作认真负责,又调到坐落在城市的重点中学,搬离住了多少年的农村。

我和妻子都在外地上班,有一年回到老家,听说杨老师做了胃切除手术,专门到他家看望。这一片都是平房家属区,他们住在西把边,紧邻长达300多米的南北通道。师生畅谈分别以后的情况,说身体,讲生活,聊儿女,无话不谈。我给他一本自己刚刚出版的短篇作品集,请老师再一次批改作业。当我们夫妇离开他家的时候,在土路通道上向北走去,老两口一直站在路口瞭望,直到拐弯看不见了才回到家里。

过去的事儿老是在脑际徘徊,时过几十年了,心里记着的总有那些小学老师。

文章来自公众号我的卧虎湾,鸣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