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作为趋利避害的社会性动物,在寻求安乐的追逐中,总是不自觉地以“功利主义”权衡自己的一生。
慢慢地,我们开始变得浮躁。所以,我们尝试从书中寻找答案。就好像我们做数学练习册,有些题始终无法算出答案,便急切的翻到答案目录,寻求精神的解脱。但是,即使翻阅所有的图书馆,依然是不自觉地挑选成功学有关的书籍。
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你依旧如此,那么,你可能就已经不自觉地被这个这个价值观圈禁了。
成功学并不是消除浮躁的原因,有可能反而是禁锢你一生的“紧箍咒”。
其实,对于人生的答案,在《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以同一个答案,同时给了鸠摩智,萧远山以及慕容博。
他们三个选择的“功利性经书”并不能使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反而是越陷越深。而扫地僧暗中摆放的《华严经》和《四十二章经》才是人生的精髓。虽然三个人绕了一个大圈,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我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后,能从提前从这个圈里走出来。
美好人生
01读书不知味
清代的袁牧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这是从小到大我们耳熟能详的命题。甚至于,一路走来,我们从来都没有质疑过这个命题。
所以,我们怀揣这个亘古不变的命题,不断前行。
但是,最终你肯定会发现,即使读了再多的书,你依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幸福。难道读书无用?
并不是,那是因为你把书读死了,读偏了。
如果你不信,那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
既然大家都死死抱着“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那么,我问你,你想要的人生又是什么?或者说,你依照书中的知识而得到的人生,幸福吗?如果回答不出来,那就真的“不知味”了。
我们总是质疑书中的内容,是不是误导了我们。而是我们被某一种单一的价值观局限住了,进而误导了人生的含义。
这就好像吃美食,天天吃大虾一种食物,最后来了一句:也没有什么能吃的。
其实,你是吃腻了。价值观也是一样,深处某个单一价值观,你也会乏味。
书的海洋
02人生不知味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过:生命是偶然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在我看来,更为确切的说法是:生命只是人生的一个偶然性起步开端。而一段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人生。在这段过程中,我们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那么,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意义。
人生就像一个漂流瓶。你灌满沙子,那么,它就是一个沙袋。你灌满水,它就是一个水平。你装入金币,那么,它就是一个存钱罐。
而读书和经历的本质,就是一个如何装满瓶子的过程。
比如,如果你读书只是为了功利性的价值,那么,你就只能定睛于功利性的人生。最后你装满瓶子的最终目的是功成名就,是衣锦还乡,这个价值观几乎主宰了你的一切。然后以此为标准,衡量所有行为的对与错。这种单一价值观的取向 ,同样也会造成人生的不知味。
漂流瓶
03“知进退”的人生观
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老师说过: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 为了成功, 你可以不择手段, 你可以牺牲一切利益。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 无法接受失败。只有非功利性阅读, 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
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女儿在卫生间刷牙。我当时正在办公,突然女儿过来找我:“爸爸,我的牙刷掉地上了,我想换一个新的”。
我说:“你的牙刷只是掉在地上了,又不是掉马桶上了,洗一下还可以继续用的”。
女儿说:“妈妈说了,再换一支新的”。
当时,由于女儿要休息了,我也没有过多探讨这个问题,就同意了。
等到第二天,我和老婆发微信说:“以后闺女的牙刷再掉到地上,洗一下,然后再继续使用,不要再买新的了”。
老婆问我为什么。
我说:“难道你没发现吗,她经常这样。面包掉在地板上了,不吃了,扔了。筷子掉在地板上了,也换一支新的,铅笔盒起皮了,也换新的,现在牙刷也是这样。为什么不弄干净再继续使用呢”。
老婆说,反正也没几个钱,应该不至于。
我说:“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么小,就灌输这样的思维,不太好。今天是铅笔盒和牙刷,如果长大后呢,房子不满意了呢,车子不满意了呢,又该怎么办呢?难道都换新的?”
我又继续说:“即使买得起,我也不希望孩子有这样的人生观。因为我特别害怕,我害怕她如果遇到买不起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会怎么办,肯定会非常的痛苦。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对人生有取舍,知进退。让她懂得酸甜苦辣都是上生活中的一部分”
吃苦
老婆不太明白我的意思。
我继续说到:我不希望我女儿长大后,总是被物质牵着鼻子走。
一定要让孩子有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生活方式,这就叫“知进退”。
而“退而求其次”的生活方式,带有很大的生活弹性,即使得不到,也要学会临时接受这种生活方式。柔软的生活方式,可以接受生活中一切。
否则,长大后,她想要的东西,一旦得不到,她一定会特别痛苦。而“临时妥协”,可以给出很大的人生反思空间,重新积累,然后在整装出发。而不是一直处于得不到的“压抑”中。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小问题。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女儿出嫁了。婚姻不美满的原因是出于“物质追求”的不满足,就是咱俩种下的祸根。
就像现在老人常说的,他们那时的婚姻就像一台坏掉的冰箱,坏了,然后修理一下。现在的人们,是直接换一个新冰箱。
如果真是那样。等咱俩百年之后,也死不踏实。
弹性
04广览群书才能懂得进退
我们可以读书由搜集知识,我们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我个人是十分认可这句话的。你可以分离出人生的多个价值观和方法论,就像福斯德说的,什么叫糠,什么叫麦子。
人生就像学开车,不但要学会向前开车,同样也要学会向后倒车。前者是为了个体因生存发展的“功利必备”,而后者是为了对人生方向的纠偏。
就像上面的那句话,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然后顺着这条路线开始奋斗。但是,同样也要学会退回来,重新品味这句话,再次反思“人生”的二次定位。而不是一猛子扎下去不回头。
人生不是只有功利的物质生活,我们需要分离出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各种社会风光的美好。
所以,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广览群书,扩充更多的人生观,对冲“功利主义”的余毒。真正做到博观约取的人生比例调和。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多姿多彩,而不是眼中只有“金”色。
彩虹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乐子”,就像扫地僧的那本《华严经》,一直被忽视。而旅游,逛街,网购却一直成为“精神满足”的攀比主流。
无非是你的“人生瓶子”被“功利为王”群体观念灌满而不自知而已,对读书这剂可以让你脱离苦海的救命良药却置之不理。
向前看,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向后看, 读书能够让你看清此前的愚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认知心理学MR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