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汗位角逐中胜出,靠的是不择手段与铁石心肠
噶尔丹汗,割据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准噶尔部汗位的继承史好似一部谋杀史,堪称步步惊心。噶尔丹之父巴图尔洪台吉汗于公元1653年去世,诸子争位,不择手段。最终他的汗位被一个叫僧格的儿子夺取,僧格汗大约在位18年。
1671年,靠戾狠手段夺位的僧格汗自食其果,被他的两个兄弟车尔臣汗和卓特巴巴图尔谋杀。
巴图尔洪台吉的第四子即噶尔丹,他生于1645年,幼年时及被送往西藏拉萨,追随达赖喇嘛学习藏传佛教。大约在1676年前后,达赖喇嘛授予他宗教特许权,之后他从西藏返回,随即卷入激烈的夺位内讧中。噶尔丹心狠手辣,行事果决,在同室操戈的残酷内斗中屡屡胜出。他先是一举诛杀了兄弟车尔臣汗,随即驱逐了另一个兄弟卓特巴巴图尔(二人曾谋杀兄长僧格汗)。至此,噶尔丹成为全体绰罗斯人(包括准噶尔蒙古、杜尔伯特蒙古两部)的大汗。
成功夺位后立刻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出兵反杀盟友和硕特部汗厄齐尔图,夺占其领地
游牧于斋桑淖尔(今哈萨克斯坦境内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斋桑湖)一带的蒙古和硕特部厄齐尔图汗(首领)曾经在噶尔丹阴谋篡夺大汗之位的斗争中鼎力相助,是其坚定的盟友。然而,噶尔丹登上汗位,等立足已稳,立刻毫不犹豫地调转马头向厄齐尔图汗的领地发起进攻,击败并杀死了自己曾经的同谋,毫不客气地吞并其领地、兼并其部民,部分不愿臣服的和硕特部军民被驱赶到甘肃一带。
这次背信弃义的事件后,噶尔丹统治的准噶尔汗国更加稳固,所辖地域以更加宽阔,从今天的新疆伊犁地区一直延伸到蒙古国科布多以南地区。所属部民包括杜尔伯特部、和硕特残部、辉特部,以及部分未迁徙离开的卫拉特部民,他们都臣服于准噶尔汗噶尔丹的铁蹄下,成为驯服的生产、作战工具。
噶尔丹有勇有谋,狂热好战,在平定了蒙古本部后,又开始向中亚塔尔巴哈台地区进军,欲征服那些驻牧于中亚地区、尚未臣服于自己的蒙古诸部。
用武力击败厄鲁特、喀尔喀蒙古诸部,占领了从青海到新疆天山以南直至中亚的广大地区,一个新的“蒙古帝国”在大清的眼皮子底下重新崛起
噶尔丹率军相继征服了喀什噶尔、吐鲁番、哈密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可汗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所统治的领地。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噶尔丹率3万骁骑翻越杭爱山(今外蒙境内)向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发起进攻,在塔米尔河畔击溃了土谢图部 ,几乎全歼其军。土谢图汗侥幸逃脱噶尔丹的追杀,逃到今天山西西北边境库库河屯附近的土默特部寻求庇护,该地已是大清的势力范围。在那里,被噶尔丹打得魂飞魄丧的土谢图汗请求康熙帝给予帮助。
在征服了额尔浑和土剌河地区后,噶尔丹继续南下进至克鲁伦河流域,于1690年春季直抵 大清东北边境地区。至此,喀尔喀蒙古全境都被准噶尔人征服,从伊犁河流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广袤领土全部都在噶尔丹汗的统治之下,野心勃勃且极度好战的噶尔丹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他率军沿着从库伦到张家口的商道,冒险向内蒙挺进。他以追击溃逃的喀尔喀各部为由,率军直达乌兰布统,该地距北京仅700余里。
与沙俄勾结,以追击喀尔喀残部为由,率军直捣内蒙,这已经触及康熙底线
康熙帝一直密切注意这个新崛起的蒙古帝国在中国北部家门口的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康熙在击败沙俄入侵黑龙江、收复雅克萨之后,立即开始着手平定噶尔丹之乱。
当时塞外的形势大体是 :除了漠西厄鲁特蒙古外,还有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分别驻牧今天的内蒙和外蒙(蒙古国),早就臣服于满清。为了吞并喀尔喀蒙古诸部,噶尔丹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起,便经常派使者到沙俄帝国进行秘密活动,以寻找靠山。长期以来,沙俄就伺机侵入漠南、漠北(蒙古草原),但其武装入侵和招摇撞骗活动一直进展不大。这时,噶尔丹主动示好,双方一拍即合,相互勾结,沙俄出钱出枪,噶尔丹出力,对喀尔喀蒙古发起突然进攻。
1688年(康熙27年),噶尔丹向喀尔喀部发起突然袭击。在俄军的配合下,已经换装的厄鲁特蒙古军一举击溃了土谢图汗的军队,并攻入库伦( 今乌兰巴托)烧杀抢掠,将该城捣为一片废墟。
在追击喀尔喀残部的途中,噶尔丹纵容部下大肆杀戮抢掠,土谢图汗被迫下令丢弃辎重帐篷、牛马牲畜、生活用具,昼夜不停往南狂奔逃命,厄鲁特军则穷追不舍,死命追剿,一时间死者枕籍,尸骸塞道,惨不忍睹。
沙俄也乘机胁迫喀尔喀部上层贵族叛逃俄国,遭到哲布尊丹巴大喇嘛等宗教领袖的坚决抵制。在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喇嘛的率领下,喀尔喀蒙古残部逃到了山西以北土默特部的地盘,正式归附了清朝。
康熙派使臣抚慰来归的喀尔喀诸部,并带来大量生活物资派发下去,并将惊魂未定的他们暂时安置在科尔沁草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尔丹汗以追击叛酋土谢图汗(喀尔喀蒙古汗)为名,再次发动武装进攻。他率3万叛军自呼伦池大举南下,冲入了内蒙古地区。准噶尔厄鲁特军的前锋攻入内蒙后势如破竹, 一直打到距离北京仅700里的乌兰布统(今内蒙赤峰克什克腾旗西南),一时引起京师震恐,城门关闭,许多店铺停止营业。
康熙力排众议,准备发起反攻,并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叛军
对于噶尔丹汗的叛乱,康熙曾多次规劝,要求他罢兵息战,归还喀尔喀蒙古部的世代游牧地及人员、畜产。同时,他还调兵遣将,加强了塞外的军事力量,做了武装平叛的准备。
噶尔丹对康熙的劝诫置若罔闻,还放肆捣入内蒙,兵锋直指北京。面对更加严峻的形势,康熙决定率军亲征噶尔丹,直捣准噶尔,摧毁叛军的老巢。
彼时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同噶尔丹妥协、议和。他们认为噶尔丹虽然发动叛乱,但他兴兵作乱的地方都是苦寒荒寂的西北僻壤,因此无碍大局,应当加以笼络,在治与不治间任其自相残杀,听其自然,只要不威胁大清安危即可。同时大军远征茫茫大漠,后勤很难保障,胜负难以预料,因此不如媾和,劳师远征毫无意义,反对康熙亲征。
康熙则认为噶尔丹野心勃勃且能征善战,他一日不除,北部边陲就一日不宁,只有彻底平定叛军,才是万年之计。他排除各种干扰,为维护天下大一统的局面,毅然亲率大军出征。
乌兰布统之战,清军大破噶尔丹精心布置的“驼城”防线 ,斩获无数,噶尔丹率少数残兵败将侥幸遁逃......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康熙率大军亲临漠北,并着手排兵布阵,迎战气势正盛的噶尔丹叛军。
八月,著名的乌兰布统大战开打。噶尔丹确实是一员将才,面对数倍于己的清军,临敌而勇,倒也不慌不忙。他依山面水布下一道“驼城”防线,用来抵御、阻抗清军的攻势。所谓“驼城”,就是将一峰峰骆驼捆缚卧地,在驼背上堆放箱子为垛,在上加盖浸湿的布匹,再串联布置而成。噶尔丹满以为“驼城”坚不可摧,易守难攻。可清军将领费扬古却下令架炮猛轰,在猛烈炮火的覆盖下,骆驼非死即伤,侥幸活着的骆驼因四条腿被捆住又无法挣脱,到处东倒西歪,反而成了叛军逃跑的障碍。驼阵被攻破后,清军大队步骑聒噪着掩杀过来,骑兵捣入准噶尔军中大砍大杀,步卒则用滑膛枪击射,直杀得叛军人仰马翻,尸横遍野,拼命溃逃。这一仗,噶尔丹几乎损失了一半的军队,他带领着残兵败将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向西落荒而逃。喀尔喀人重新回到了他们的领地。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才终于彻底平定了“噶尔丹之乱”
本着“除恶务尽”、 防其死灰复燃的原则,康熙二十九(1690)、三十五(1696)、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三次统军御驾亲征噶尔丹,准噶尔部损兵折将,一败再败, 噶尔丹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往日之威。1697年5月3日,康熙帝3次远征塞北,准备将把桀骜不驯的准噶尔人驱逐回他们的老家 ,这时传来了屡屡兵败、穷途末路的噶尔丹汗病死(一说服毒自杀)的的消息。
康熙经过三次亲征,终于平定了历时10年的噶尔丹叛乱,粉碎了沙俄对中国的领土野心,巩固了西北边疆。
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帝亲率八旗劲旅来到多伦诺尔草原与喀尔喀蒙古诸部举行多伦会盟,把对内蒙古的严密管理制度推及于外蒙的喀尔喀诸部,这对加强北部边防,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插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