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断三根肋骨仍咬牙登台!73岁沈荣海拼命背后藏着啥秘密?

在娱乐圈里,"敬业"二字常被挂在嘴边,但真正能让人肃然起敬的硬核故事少之又少。可上海滑稽界的沈荣海,却用

在娱乐圈里,"敬业"二字常被挂在嘴边,但真正能让人肃然起敬的硬核故事少之又少。可上海滑稽界的沈荣海,却用一场堪称"玩命"的演出,让所有人见识到什么叫对舞台的极致热爱——去年骑电动车遭遇车祸,三根肋骨断裂的他,竟在7天后吞下止痛片、打着封闭针,咬牙站上了杭州的舞台!这股狠劲儿,连见惯大场面的观众都直呼:太拼了!

带伤登台:比止痛药更烈的,是对舞台的执念

去年10月的那场意外,换作旁人早就躺平养伤了。但沈荣海却把医生"至少静养一个月"的叮嘱抛在脑后,演出当天下午6点半,他对着镜子往脸上涂油彩时,特意多了个特殊流程——先吞两片止痛药,再给自己打一针封闭。看着镜子里脸色苍白却眼神坚定的自己,他笑着跟搭档毛猛达调侃:"要是真'倒'在台上,也算光荣退休了!"

这场带伤演出的背后,是《石库门的笑声》这个爆款IP走过的第6个年头。从2018年在兰心大戏院首演至今,这部聚焦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变迁的独脚戏,已经连演160场。73岁的沈荣海至今记得首演那天的盛况:台下坐满了穿着汗衫摇着蒲扇的上海爷叔阿姨,笑声能掀翻剧院的屋顶。这份对舞台的眷恋,让他即便在养伤期间,也坚持每天做100个俯卧撑恢复体能:"不健身,我的肋骨哪能好得这么快?"

160场的坚守:老戏骨的"笨功夫"

很多人以为演了160场的戏,闭着眼都能背出台词。但毛猛达和沈荣海却坚持每场演出前对词,结束后复盘。为了让包袱更响,他们甚至把原本3小时的表演压缩了15分钟。沈荣海摸着胸口的伤疤说:"每个笑点都是我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删的时候真舍不得。但要想让观众一直买账,就得像磨刀一样,越磨越锋利。"

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连"铁打的"主持人张民权都忍不住感叹:"跟他们合作160场,每场我都笑得肚子疼!"有次在后台,他撞见沈荣海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新段子的表情,汗珠顺着额角往下淌,那一刻他突然明白:台上1分钟的爆笑,台下是无数个这样的深夜打磨。

逆风突围:当老艺术撞上新挑战

在开心麻花和脱口秀风靡的当下,海派滑稽戏也曾陷入低谷。但毛猛达偏不信邪:"与其抱怨市场不行,不如问问自己够不够硬!"他们带着《石库门的笑声》走进大学、中学开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调整内容。有次在英国留学的上海姑娘给他们留言:"在伦敦街头刷到你们的视频,听得眼泪都出来了。"

如今,这部承载着上海记忆的作品不仅火遍长三角,还计划走出国门。在常熟演出时,当地主办方惊叹:"上海独脚戏有20多年没来过了,以后得多来!"而观众的反馈更让他们感动:有年轻人带着父母来看,老人家看完直拍大腿:"手机里看10遍,都不如现场笑一次过瘾!"

舞台即信仰:一群人的文化坚守

在分享会上,沪剧名家茅善玉的爆料让现场掌声雷动:"他们演独脚戏,明明可以一套西装穿到底,却坚持每场换三次衣服。这份对舞台的尊重,现在太难得了!"而年轻演员何易的话,道出了无数同行的心声:"上海观众眼光有多挑大家都知道,但这两位老师总能把场子热到沸腾,这就是老艺术家的真本事!"

当被问到还能演多久时,沈荣海摸着断过的肋骨笑了:"只要观众还想听,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拼几年!"这份对舞台的赤诚,或许就是《石库门的笑声》能火6年的终极密码——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总有人愿意用最笨的方法,守护最珍贵的文化记忆。

你看过《石库门的笑声》吗?被哪个包袱笑到肚子疼?快来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