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被拒之门外,我外长“单刀赴会”?特朗普突然下令“出手”

舰载武器杂志 2025-02-17 19:22:41

据环球时报消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俄罗斯官员因未获邀不会参加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会议并在“中国专场”发表演讲。另一边,特朗普突然指示国务卿鲁比奥改革国务院驻外事务局。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也为全球局势增添了诸多变数。

俄罗斯未获慕尼黑安全会议邀请这一事件,看似是一场国际会议的参会安排变动,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宣称,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高级代表将在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然而俄罗斯却未收到参会邀请,这无疑让特朗普的言论沦为空谈。

扎哈罗娃(资料图)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被其视为眼中钉和战略对手。此次俄罗斯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正中美国下怀。没有了俄罗斯在场,美国在会议中能够更加肆意地主导议程。在涉及俄乌问题的讨论上,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身观点,不用担心受到俄方的当面反驳。美国试图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打压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强化自身的霸权地位。

而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缺席的态度则不尽相同。部分国家或许暗自欣喜,这些国家长期受到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影响,在俄乌冲突中跟随美国立场,将俄罗斯视为威胁。但也有一些欧洲国家意识到,俄罗斯在欧洲的地缘政治、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俄罗斯的缺席可能会使会议在解决俄乌冲突等关键问题上缺乏重要一方的声音,不利于冲突的妥善解决。

在俄罗斯缺席的情况下,中国外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演讲备受瞩目。当地时间2月14日下午3时至3时30分,王毅在“中国专场”发表了题为《中国与世界》的演讲,结合会议主题就重大国际问题介绍中方立场。

慕尼黑安全会议(资料图)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多次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展开穿梭外交,深入倾听各方诉求,积极推动和平进程。中国外交部提出的12点声明,充分展现了中国坚持中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为推动俄乌双方走向谈判桌、实现止戈停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今年中国外长演讲的相关安排有明显变化,彰显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仅有3位人士受邀进行主旨演讲,中国外长便是其中之一,且演讲时间提前至开幕首日,与美国、欧洲同处重要时段。这不仅体现了会议主办方对中国的重视,更反映出国际社会渴望聆听中国声音,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场参会的专家也表示,演讲时现场观众都在认真聆听,试图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位欧盟高官称赞中国在发出和平的声音,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这种声音十分必要。

几乎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的同一时间,特朗普发布行政令指示国务卿鲁比奥改革国务院驻外事务局。这一行政令的发布有着深刻的背景。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的理念,为确保美国外交政策与该议程保持一致,对相关机构展开一系列改革。此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已在改革中陷入混乱。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在行政令中明确指出,不执行总统议程的人会受到纪律处分甚至被解雇。国务卿需要组建一支能有效执行政策的队伍,在招聘、业绩考核、留用标准等方面实施改革。此外,还可修改外交学院课程以及修订或替换《外交事务手册》。特朗普此举意在强化对美国外交事务的掌控,使外交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其个人的政治理念和美国的霸权战略。

慕尼黑安全会议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交流平台,汇聚了全球多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今年预计有超过5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位部长及主要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来自超过110个国家的800余名嘉宾参加约350余场会议。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会议的议题广泛且备受关注。

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即将满3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乌克兰和平计划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之一。据美媒爆料,特朗普任命的俄乌问题特使将在会议上公布这份计划。该计划内容大胆且极具争议,涉及冻结冲突、领土安排、安全保障等多方面。例如,计划提出让俄罗斯军队占领的领土处于未决状态,按照目前的军事分界线各自管控,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要接受部分领土被“冻结”的现实。同时,计划要求乌克兰永久放弃加入北约,并从库尔斯克地区撤军。这一计划引发了各方的不同反应,乌克兰方面对此态度谨慎,欧洲部分国家也对该计划的可行性和潜在影响表示担忧。

特朗普(资料图)

除了俄乌冲突相关议题,会议还关注到其他国际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全球安全秩序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军事应用等。各国代表在会议中围绕这些议题展开讨论,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诉求相互碰撞,反映出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刻调整之中。

在国际格局加速从单极向多极转变的大背景下,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也凸显了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的博弈与合作。美国作为当前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之一,试图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其霸权地位,但随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美国的影响力受到一定挑战。

欧洲在这一过程中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一方面,欧洲在能源等领域对俄罗斯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面临着能源危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欧洲部分国家在对俄政策上较为谨慎;另一方面,欧洲与美国在安全、经贸等领域存在紧密合作,但特朗普上台后政策多变,美国与欧洲的合作出现了一些变数。

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共同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对与中国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和交流抱有更高期望。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的声音受到广泛关注,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慕尼黑安全会议(资料图)

尽管慕尼黑安全会议为各国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目前俄乌冲突的前景仍不明朗。俄乌双方虽均展现出谈判的意愿,但彼此对谈判的立场和条件存在巨大分歧。乌克兰在战场上不断发起攻势,如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新一轮攻势;俄罗斯则坚守安全底线,坚决拒绝临时停火。双方都希望通过战场上的优势为可能的和谈争取更大的主动。

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各方都期待俄乌冲突能够早日结束,恢复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困难。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其表面上呼吁和平,实际上却通过军援等方式加剧冲突,以达到削弱俄罗斯的目的。欧洲国家在协调俄乌双方立场、推动和平进程方面的作用有限,且自身也受到冲突的诸多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为推动俄乌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未来,中国有望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继续为解决俄乌冲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0 阅读:49

舰载武器杂志

简介:军事武器类自媒体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