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音乐史:哪位音乐学先驱,通晓23种语言,为国际结构派语言学家?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音乐(公元1919—1949年)第九章 “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五)向阳光第二节 重要人物4.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音乐(公元1919—1949年)

第九章 “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五)

向阳光

第二节 重要人物

4.赵元任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现代的歌曲(乐曲)创作才真正有所发展,除了萧友梅、刘天华外,比较重要的音乐家还有王光祈、赵元任、黎锦晖等人,他们创作了不少艺术歌曲、学校歌曲和儿童歌舞表演曲等。其中有大部分作品,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新的创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进步思想与心声。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

赵元任(1892-1982),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大师、现代音乐学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译家、科技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不倦的摄影家。字宜仲,又字宜重,别名妧妊,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892年11月3日,出生于天津。幼时就读于家塾。1907-1910年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学习。1910年秋,考取清华学校公费生留学美国。先入康乃尔大学读数理,又入该校哲学院。后赴哈佛大学学习文学,以语言学著名,兼学音乐(近10年),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清华学校任教。1921年至19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和中文系分别任教哲学、汉语。

1924年去欧洲游历、进修。1925年回清华学校任国学研究院导师,讲授音韵学。期间担任罗素来华演讲的翻译,能流利准确地翻成多种方言。1929年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曾深入中国南北城乡调查研究方言,取得丰盛成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再次应邀赴美讲学,从此留居美国,先后任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加州大学)教授,曾获文学、法学、人文学等博士学位。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美国东方学会会长等。1959年曾到台湾大学讲学。1973年、1981年,两次回祖国大陆探亲访问。一生通晓二十三种语言,为驰名国际的结构派语言学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语言的奠基者。著有《现代英语的研究》、《钟祥方言记》、《中国语语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调查》等中、英文著作。

赵元任学识渊博,艺术造诣很深。他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少年时学习钢琴,在美国留学时曾选修作曲和声乐,并广泛涉猎西欧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他在从事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曾到中国各地调查方言,接触了不少民歌、民谣等民间音乐,对中国社会下层生活也有所了解。他在美国留学阶段,即开始从事音乐创作,1915年即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五四”运动以后。他陆续谱写了约100多首作品。其中曾发表过的歌曲40多首、大型合唱曲1首、钢琴小品若干首,分别刊载于《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集》(1936)、《民众教育歌曲》(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有的散见于报刊。他的不少作品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与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勇于创新。如歌曲《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上山》、《听雨》、《呜呼三一八》、《他》、《小诗》、《老天爷》、《也是微云》、《西洋镜歌》,以及合唱曲《海韵》等,流传至今,成为音乐院校的教材及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赵元任的歌曲作品,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曲调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既善于借鉴欧洲近现代多声音乐创作的技法,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韵的特点,讲究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相一致,使曲调既富于韵味,又十分口语化,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的艺术风格。此外,他在创作中还注意吸收民间音乐语言,如《听雨》是将常州地方吟诵古诗的音调加以扩展,《卖布谣》是在无锡方言音调基础上创作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曲调;《教我如何不想他》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西洋镜歌》采用了民间拉洋片小调作素材;《老天爷》则具有北方民间说唱音乐的风格。

他在创作中对和声的民族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常采用平行四、五度进行,大调主三和弦上附加六度音程,以及小七和弦与调式和声的手法等。他也十分注意钢琴伴奏在歌曲整体中共同塑造形象和刻画意境的作用。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音乐界中较早重视收集、改编民歌的音乐家,曾为数十首中国民歌配上钢琴伴奏并进行演唱,其中以《尽力中华》(根据民间焰口调作词配和声)和《扬子江上撑船歌》(根据江南船工号子改编)影响较大。肖友梅曾认为他的艺术歌曲“替我国的新音乐,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介绍赵元任先生的新诗歌集》)。

赵元任在国内发表的音乐论文有:《新诗歌集·序》、《“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歌词中的国音》、《介绍乐艺的乐》、《黄自的音乐》等。

这些文章阐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对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看法,其中不乏独到见解,不仅对当时音乐界有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此外,他在国内还亲自演唱录制过唱片《教我如何不想他》与《扬子江上撑船歌》等。其音乐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她》、《厦门大学校歌》等。1982年2月24日,赵元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逝世,享年90岁。赵元任先生主要创作的声乐作品如下:1.艺术歌曲有《新诗歌集》(1928)。2.《晓庄集》(1933)、《儿童节歌曲集》(1934),以陶行知部分诗词谱写的儿童歌曲。3.《民众教育歌集》(1939),爱国歌曲。4.《西洋镜歌》(1935),是电影《都市风光》的主题歌。5.影响较大的声乐作品为《教我如何不想他》。

作者简介: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百年之歌》(诗歌集)特邀编委。

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获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七律·贺建党百年》《浪淘沙·建党百年感悟》《江城子·晚舟归航》《如梦令·巾帼赞》《采桑子·重阳》《浣溪沙·贺‘神十二’》《水调歌头·大美我家乡》《诉衷情·新年词话》等60余首诗词,荣获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金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该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永远的光辉》《颂歌献给党》《百年之歌》以及《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7部诗歌集、名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试论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等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金灿灿的岁月》等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参加感动中国(乔羽题)'2021“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大赛荣获“十大原创金曲奖”,同时该作品在央视星光演播厅全程录制,现场直播;《<跟党迈进新生活>内涵解读》等2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五尖山之歌》(五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

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

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荣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贡献奖证书。《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教师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曾对其作了“人物特写”、书评和“乐坛人物”介绍,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