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所学校皆为双一流高校!
南邮以其在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等领域的强势专业著称,这些专业的高就业率和优厚薪资,使南邮获得了“江苏IT小梦工厂”的美誉。
而南信大虽在这些工科领域同样表现出色,却因其综合实力的耀眼光芒,使得其他学科相对黯淡。
南邮与南信大的研究生毕业后,薪资水平大致在16至20万元之间浮动。
南信大相较于南邮的不足之处在于,南邮每年都有众多毕业生能够进入BAT等大厂,并获得30万、25万等高薪职位。

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企业的认可度以及学院的专业建设。
这一差距学校领导也心知肚明,因此近年来,南信大在这三大学院的研究生招生上投入巨大,甚至以百万年薪聘请人才。
信息工程作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立校之本。
随着双一流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南信大的持续发展,相信仅就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这三个学院而言,南信大将逐渐缩小与南邮的差距。
南邮在电子信息与自动化领域的教学实力确实领先于南信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计算机领域南邮在就业方面表现突出,深受大厂认可。
而南信大的科研实力略胜一筹,对于有志于读博的同学来说,南信大是个不错的选择,该校拥有多位杰出青年学者和优秀教师,他们在CCF-A类期刊上发表了众多高质量论文。
通信专业南邮无疑是首选,其通信专业与民用领域紧密相连,培养了众多校友,他们现在都在各大运营商和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工作。
南信大的通信专业也颇具实力,近年来承担了许多军队项目,并与电科十四所、五十八所、总参六十所、国防科大六十三所等单位开展了广泛合作,逐渐向军工方向发展。

在电子领域,南邮更具优势。
然而南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柔性电子和光学材料等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
而南信大的电子信息专业则以雷达为特色,从十四所挖来了不少优秀教师,这也使得该专业更加偏向军工方向。
南京地区以雷达研究著称的高校主要是南航和南理,而南邮在这方面并未听说过有太多建树。
南信大似乎有意在民用天气雷达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大气科学专业,南信大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一点毋庸置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表现如下:
一流学科:大气科学获得 A+ 评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 B。
数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被评为 A-。
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是 C+。
生态学为 C;地理学、工商管理和光学工程则是 B-。
国家特色专业: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南京邮电大学的评估结果如下:
一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获评 B+,具体包括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
软件工程为 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 A-。
国家特色专业:涵盖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以及工商管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拥有两大学科群,地球科学与信息工科。
地球科学作为学校的传统强项,在国内享有盛誉,尤其是大气科学领域更是一流学科。
而信息工科则是该校的新兴力量,经过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的连续三期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
学校设有电信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以及新近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其中计算机与通信学科是江苏省的优势学科,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则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发展学科。
相较于以通信技术起家的南京邮电大学而言,在信息工科的整体就业前景及综合实力方面,南邮更具优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信息工科表现逊色,其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某些领域的专业能力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甚至可与南邮相媲美。

虽然北邮有两电一邮的称号,但南邮同样实力不凡。
在江浙沪地区,南邮毕业生就业极为顺畅。
而且南邮的考试难度较为适中,性价比极高,只要认真备考,上岸的几率就很大。
它并不特别偏向本校考生,因此非常公平。
尽管不是985/211高校,但南邮却拥有211高校的实力。
研究生的就业率相当高。
像运营商、华为等大公司,应该有不少南邮的毕业生。
南邮有很多毕业生进入了网易、百度、阿里、华为等知名企业,所以就业率完全不用担心。
进入这些企业后,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