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色”的思考

吵闹实验课程 2024-06-07 13:06:19
颜色,是自然界万物的基本属性之一。 我们每个人观察自然,都知道天空和海洋是蓝色的、森林和草坪是绿色的、人类的鲜血是红色的、而一个阴森恐怖的鬼屋则是黑色的。 分辨颜色,是我们视觉系统的基础能力。 我们观察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都会将之套入这套颜色的认知体系中,我们觉得,颜色如此基本、如此客观、而且如此“完美”,我们甚至建立起来一个极其庞大的颜色库,庞大到认为它足以描述整个宇宙。 果真如此吗? 很可惜,颜色,早就完全不是这么个事儿了。 这就像早先的地心说、日心说、后来的牛顿物理力学体系一样,是全人类整体认知水平低下的又一个明证。 颜色,只是我们人类大脑和视觉系统共同作用,对“光”的一种扭曲和简化的认知罢了。 真实的世界,并没有颜色,有的,只是“光的波长”,至于“光”——也就是某个波长范围内的波——只是能量,以波的形态存在,而波长的不同,被我们的视觉系统捕获并传递给大脑,然后被解读为某种颜色而已。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整套针对“可见光”的识别模型,这套模型的核心就是“颜色体系”,这是一种人类的主观建模。 顺便带一句,我们的听觉系统能够捕获另外一些波长的能量,然后把信息送给大脑,大脑则将之解读为某种声音,这也是一种建模,本质和视觉的颜色一模一样,只是波长差异而已。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之后,让我们重新再来看看整个自然界。 以波形态存在的能量,分布在一个非常宽广的频段上,从超过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波长(常用于FM调幅广播),到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波长(常用于移动电话),再到1微米大小的波长(常用于红外线遥控器),到我们肉眼可观察的可见光波长,直到1个水分子大小的波长(常用于医用X射线),最后到只有1个原子核大小的波长(常用于核能)……这还只是目前物理学较为常用的频段罢了。 真实的世界,并没有颜色这种说法,也没有声音。有的,只是波能量的不同波长。 正如释迦牟尼在《心经》中所说的那样:“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明朝心学家王阳明也有句类似的表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意思是说,所有的事物和道理都存乎于心。据说,有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有一个朋友指着岩中花树问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意思是说,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可是山中的花根据自然规律开放、凋谢,与人的心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意思是说,人们没有看到这些花的时候,关于花的认知也不会在人的心中浮现,而当人们看到这些花的时候,内心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花的颜色,所以这些花还是在人们的心中。 可见,很多人信奉的“眼见为实”的准则是很值得商榷的,正是眼睛扭曲和遮蔽了自然界的事实,它为了让我们可以理解,“简化”和“扭曲”了所有信息。 事实上,我们是无法依靠人体自身的物理能力去认知真实宇宙的。 人类只有眼、耳、鼻、舌、身5条感官通道,分别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视觉和听觉最为重要,人类一生中获得的所有认知,80%来自视觉,18%来自听觉。 刚刚我们已经发现,即便是最重要的视觉,其功能也并不足以认知到现实中的所有事物。即使我们的视觉系统进化为超级光谱仪,把新陈代谢产生的全部能量也都调动出来,仍然不足以应对你眼前事物全部波能量的万分之一。 同时,对于一些人身上的具备的“奇怪”特质,我们也需要重新认识——比如色盲,听起来似乎像是一种生理缺陷,其实不一定,很可能,他对某些波长建立起来的认知模型与大多数人不同罢了,他不是有缺陷,而只是不同,甚至,他有一些全新的认知,只是因为他居于少数,所以没有能够建立起大家的共识罢了。至于那些民间广为流传的奇异现象,除了故事之外,很可能也是对大多数人无法感知的某种能量的建模。 回到“颜色”的话题上来。 既然所有的颜色都是假象,只是光的波长差异而已,也就是说,颜色之间是平等的,那为什么还有三原色呢? 这依然是一种“扭曲”的认知,三原色并非自然界的本质,它是由我们人类的眼睛决定的——没错,是我们视觉系统的一种“简化”。 在人类的眼睛中,有且只有三种视锥细胞(L、M、S),它们分别含有不同的光感受器蛋白,而不同是视蛋白具有不同的光谱敏感度。视蛋白吸收光子后,会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将之转化为电信号。由于视蛋白的光谱敏感度的最大波长接受,恰好位于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波长范围内,因此在人类的视觉感知中,基底感知只有三色。 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视锥细胞并非仅能感应三种频率的光,它们均可以感知所有频率的光,只不过不同频率的光对细胞的刺激强度不同,由此形成各种组合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颜色。 可见,三原色并不客观存在,它是人类这种生物的特征决定的,事实上,对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三原色并不是标准模式,仍然存在大量二原色(猫狗)、四原色(大多数的鸟类)、甚至还有多达十二原色的生物视觉系统。 最终你会发现,颜色并不真实存在,它是我们视觉系统对真实世界的一种简化和扭曲,不同的生物,就会产生不同的模式,跨域生物种类的交流,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