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决心造原子弹,金庸嘲讽不如多做几条裤子,陈毅回应令人敬佩

容史百年 2024-10-21 20:56:52

1963年,金庸嘲讽中国造原子弹:有这钱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还要求陈毅引咎辞职。陈毅元帅听闻后的回复,让人佩服。

“就是再给中国二十年,他们也造不出原子弹!”20世纪60年代,苏联援华专家撤走时曾傲慢地说。如今再看这段话,我们只觉得讽刺,可在当时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彼时,新中国成立不过十年,各项事业都在起步阶段,加之自然灾害,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无论从哪种角度看,失去外援的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造出原子弹。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中苏关系的恶化,一时间,悲伤、恐惧、担心的情绪在人民群众中蔓延。

见此情形,1963年10月,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在会见日本代表团时,坚定地说:“帝修反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此欺侮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陈毅的话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制造原子弹的立场,也稳住了中国人民的不安的情绪,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但是,陈毅的“核裤论”也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特别是美苏两国抨击、嘲讽中国“饭都吃不起,却要造原子弹”,在中国“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香港作为西方国家离内地最近的殖民地,意识形态对立严重,对“核裤论”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当时,金庸是香港影响最大报刊《明报》的编务,得知“核裤论”,立即写了一篇《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文章,鲜明提出了“原子弹有什么用,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的观点。

围绕这个观点,金庸又写道,不知道内地要原子弹干什么,拥核国家也会受到威胁……一个国家的人民穷到裤子都没有,就算造出原子弹,国家也不会强大,政权也不稳。

这不是金庸第一次讨论内地的政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金庸在《明报》上就写了许多“特立独行”的文章,因观点犀利,《明报》销量甚佳。

然而这次,金庸却“打错了算盘”,他的文章像导火索一样,一经发表,马上在香港引起了轩然大波,《文汇报》《大公报》《商报》《文汇报》等报纸纷纷发表文章谴责金庸。

如《文汇报》写到《怕中国有?是什么人?》,《新晚报》写了一篇《裤子固要,核子也要》的文章,直接说金庸是毫无家国大义的“汉奸走狗”。

但是金庸并没有退缩,他相继又发表了《中共制核弹,无益加有害》《若非谣言,便须引咎》等文章,表示不仅不应该搞核武器,还要求陈毅引咎辞职。

金庸写了几十年武侠小说,几家报社的文章彻底激起了他“好斗”的决心,他马上又写了一篇文章,表示自己反对核试验,既然想要和平,就必须消灭全世界的核武器。

另外,金庸还表示,就算真要核武,也不能不让祖国人民穿不上裤子,“穷兵黩武”要不得!

就这样,香港几家报纸你方唱罢我登场,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几番下来,《明报》发行量又上涨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得知,便想给《明报》编辑部施压。

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助手金尧如则认为不妥,一是目前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度并没有受到国际舆论的影响,二是《明报》说到底是区域性报纸,发行量才是它的追求。

事实证明,金尧如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国对国际舆论不仅给予坚决回击,还为反驳“不好的声音”,加快了核武器研制的进程。而《明报》与多家报纸的论战,使得内地研究核武器一事始终受到香港同胞的关注。

1964年9月,美国发表文章称中国将于近期进行核试验,金庸马上在《明报》上预测,内地核试验一定会选在下午三四点左右,那时美国正值深夜,根本来不及反应。

果不其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全世界引起热烈反响,香港的几家报社也纷纷写文章称,香港回归祖国不远矣。

《明报》则是一如既往地发表了金庸的文章,在事实面前,金庸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各国核武器应该销毁,内地还是要将老百姓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解决。

这下不仅香港的几家报社坐不住了,新华社香港分社也“忍无可忍”。1964年底,金尧如到北京汇报工作期间,在廖承志与陈毅的饭局上,说了金庸在《明报》上发表的文章。

陈毅听罢十分震惊,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豪言壮语”竟在香港引起了一年之久的论战,他接过《明报》的文章看了起来,过了许久,陈毅说:

“其实,我也反思过自己这段话,虽然本意是好的,但说的确实有些片面,查良镛先生从老百姓生活角度考虑也没什么错误……共产党人做事光明磊落,欢迎香港各界继续监督。”

在陈毅看来,应该把他与金庸的观点结合起来才更为妥当,中国人民不仅要裤子,更要核子!据传,金庸听到陈毅的新观点之后陷入了沉思。

最后,对这次毫不留情面批评自己的金庸,陈毅豪爽地说道:“只要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他若骂得我有道理,我当他是挚友、诤友。”

在听闻陈毅的这番表态后,金庸也对这位豪爽的共和国元帅表达了好感。同年圣诞节前夕,金庸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有什么不对,请原谅》的文章,表示《明报》失礼,并向各界诚恳地道了歉。

至此,香港“核裤论”画上了句号。参考资料:江苏党史网-一场“核子与裤子”之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