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国家话剧院的一纸讣告揭开了中国影视圈的伤疤——83岁的李如平在京病逝。这位在《康熙王朝》里把陈道明逼出冷汗的老戏骨,用四十年绿叶生涯证明:真正的好演员,能让观众二十年忘不掉一个镜头。
2001年《康熙王朝》片场,发生着比剧本更精彩的博弈。李如平饰演的班布尔善与陈道明对戏时,突然即兴增加捻佛珠动作。这个未被写入剧本的细节,将权臣运筹帷幄的阴鸷刻画得入木三分。导演陈家林后来回忆:“陈道明当时瞳孔地震,那是棋逢对手的兴奋。”
正是这种创作自觉,让班布尔善成为清宫戏反派天花板。不同于其他脸谱化奸臣,李如平设计的角色总带着三分儒雅:议政时轻抚朝珠的从容,被揭穿时掸衣角的轻蔑,每个微表情都经得起逐帧推敲。有网友统计,该角色仅出场8集却贡献17个热搜话题,弹幕至今飘着“童年阴影”。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奸专业户”本是首钢锅炉房工人。1965年,25岁的李如平带着满手老茧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后台当了十年道具师。正是这段蛰伏期,让他练就绝活:能闭眼摸出上百件兵器年代,仅凭脚步声判断演员戏服材质。
1993年《唐明皇》拍摄时,他创造业界神话——为演好高力士,连续37天凌晨三点到故宫观察晨光角度,只为找准宦官清晨掀帘的肢体记忆。这份执着助他斩获飞天奖最佳男配角,评委会罕见给出评语:“他让历史人物从壁画里走了出来。”
在国家话剧院档案室,珍藏着李如平1987年《大风歌》演出服,袖口密密麻麻记满批注。与他合作过的演员透露,老爷子有项绝技:能在三秒内切换三种方言台词。2015年复排《青松岭》,76岁的他顶着肺气肿连演18场,谢幕时血氧值低至85%仍拒绝吸氧:“不能打断人物气口。”
晚年住院期间,李如平把病房改造成临时课堂,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轮流来听“反派角色塑造十二讲”,他挂着点滴示范《于无声处》经典独白,监测仪警报声与台词声交织成绝唱。去世前三天,他颤抖着给《康熙王朝》蓝光碟签名,嘱咐护士:“这张留给没看过剧的年轻人。”
2024年2月11日清晨,八宝山殡仪馆外排起千米长队。人群中有举着“恭送班大人”灯牌的90后剧迷,也有揣着《青松岭》票根的古稀老人。正如中戏教授徐平在悼词中所写:“他把配角演成丰碑,让后辈知道什么叫戏比天大。”这位从未有过八卦热搜的老艺术家,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