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范,您女儿找到了!在河南!"2025年4月16日,70岁的范大爷颤抖着接起盐亭警方的电话时,手中刚摘的油菜花散落一地。这个等待了5478天的消息,让蹲在田埂上的老人突然放声大哭——15年前失踪的女儿小红,竟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农村活着,还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寻女十五年:白发人踏遍山河的执念】2010年那个闷热的夏天,19岁的少女小红随男友赴广东打工。这个连加减法都算不清的姑娘,每天最擅长的事就是给男友煮一锅热腾腾的米饭。可某日清晨,她提着菜篮出门后就再未归来。
监控画面显示,她在菜市场门口茫然转了三圈,最终消失在车流中。警方当年排查了周边200公里,印发数万份寻人启事,甚至沿铁路线搜索疑似流浪人员,却始终无果。
"他跪着说会替小红给我们养老。"范大爷抹着眼泪回忆。当年那个自责到差点轻生的男友,后来成了范家的干儿子。老两口掏空积蓄为他娶妻生子,"每次看见他孩子喊爷爷奶奶,心就像被刀割"。
床头柜里锁着的小红旧校服、逢年过节多摆的一副碗筷...这对四川农民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着女儿存在的痕迹。
【人民公安:运用科技照亮归途】2023年,没有放弃的范大爷向盐亭县公安局西陵派出所求助。
西陵派出所所长钟海峰在今年4月21日披露寻亲进展:警方此前已第一时间采集范大爷夫妇的生物样本,经绵阳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技术处理后,将关键遗传信息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为后续寻亲奠定基础。
今年3月,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范大爷提供的一张珍贵照片经公安机关人像比对系统分析,发现河南省某女性与失踪人员小红面部特征高度吻合。警方立即启动跨省协作机制,河南公安机关接报后迅速响应开展核查工作。经两地警方联合进行DNA亲缘关系鉴定,最终确认该名河南女子遗传数据与范大爷夫妇完全匹配,其正是范大爷夫妇失散15年的女儿小红。
深受感动的范大爷夫妇将一面印有“人民公安心系百姓 亲人重逢大爱无疆”的锦旗送到西陵派出所,连声道谢:“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这辈子可能都见不到女儿了!
据河南警方调查结果显示,当年走失的小红流浪至河南境内,幸得一位当地老人收留安置。老人后来为其介绍了结婚对象,现育有两子。"她现在组建了家庭,还有两个儿子。"范大爷向记者转述与女儿重逢时的对话,当问及为何失联多年,女儿解释称既无通讯工具也记不清返乡路线。
4月21日,从四川盐亭老家赶回的范大爷坦言,获悉女儿在河南建立新生活的消息百感交集。一方面为女儿拥有完整家庭感到宽慰——女婿待她体贴,两个外孙承欢膝下;另一方面则难掩岁月蹉跎的遗憾,数十年骨肉分离造成的亲情断层始终萦绕心头。
值得欣慰的是,双方已约定暑期团聚计划。这个跨越南北的家庭将在四川老家实现迟到多年的团圆,届时小红将携丈夫孩子重返故土,补全缺失数十载的亲情拼图。
>> 困在系统里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每年约7万精神障碍者失踪,找回率不足15%。他们的社保卡无法异地激活,DNA采集需家属主动报案,人脸识别常因容貌变化失效。小红能回家,更多是靠幸运而非制度保障。
>> 科技向善的更多可能有专家建议构建"特殊群体电子档案",植入包含身份信息的防走失手环;亦有人提议将AI巡逻车覆盖城乡结合部。而小红所在的村庄,最近装上了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治安摄像头。
【结语:永不熄灭的归家灯】小红那件织了15年的枣红色毛衣,终于可以在母亲身上收针。而全国打拐系统里,还有287万条DNA数据在等待匹配。
这个充满泪痕的故事告诉我们:每张失踪者照片背后,都有盏永不熄灭的归家灯;每次技术突破,都在改写某个家庭的命运轨迹。当我们为小红一家祝福时,更应思考——如何让科技的温度,照亮更多黑暗中的等待?
今夜,您愿意为尚未回家的"小红们"点亮一盏虚拟祈福灯吗?在评论区写下"平安归来",让善意汇成星河。
(本文基于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内容,为保护隐私,部分人物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