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湖北宜昌某学校布置了一项令人咋舌的寒假作业——让学生“人人学会打掼蛋”
“掼蛋”是一种扑克游戏,在民间极为流行,为不少人所喜爱。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打打“掼蛋”,是不少居民最常见的娱乐形式。
“掼蛋”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参与性、观赏性、科学性和竞技性,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判断力、分析力和合作意识。
近年来,“掼蛋”发展迅猛,在许多城市乡村流行,呈普及态势。2023年4月,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5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掼蛋被列为公开表演项目。
但是,尽管如此,学校公开倡导学生人人学“掼蛋”,“掼蛋”进课程,也是不合适的。
首先,“掼蛋”和其他扑克游戏一样,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没有年龄限制,老少皆宜,茶余饭后,双休节假,人们就会自发组织起来玩,或者说得直白一点,因为爱玩,所以一有时间就会想着玩,大人如此,孩子也是这样,就这样一种“人玩人爱,没事就想”的游戏,难道还用学校倡导吗?
其次,“掼蛋”之所以能成为大众化游戏,说明其简单易学,因此,作为学生,难道还需学校当成寒假作业布置(尽管学校说不是强制性作业)?要学生要抽出专门时间,进行专门学习?
再次,玩过“掼蛋”的人都知道,“掼蛋”打起来是有瘾的,不少人打起来常常忘记喝水,忘记吃饭,玩上瘾来,打通宵者并不鲜见。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孩子乎?
学校还说,让学生自主学习“掼蛋”这一假期作业,是让学生放松自己,回归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让学生摆脱“作业”与“手机”之困,让“掼蛋”代替手机等电子产品;还可通过和和父母、亲朋好友打“掼蛋”,改善亲子关系,拓展人际关系,提升与人交流交往能力。
打“掼蛋”可以让学生不再玩手机;打“掼蛋”就是在落实“双减”政策,打“掼蛋”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掼蛋”可以和谐家庭关系……
“掼蛋”既然如此好,当校本课程有点可惜,应该提升成国家课程,全国推广,纳入中考和高考了!
学校说,打“掼蛋”这个寒假作业,“前期有调研,后面有规划。征集了家长意见,多数家长是同意和支持的。”
果真如此吗?实话实说,就算天天想着打“掼蛋”的家长,也未必支持孩子天天去“掼蛋”?
“双减”之下,学校要给学生玩的时间,要教会学生快乐地去玩,但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倡导人人学会打“掼蛋”,还将其列入校本课程,却是有些不合时宜!
游戏是孩子快乐的来源,"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是,玩什么?怎么玩,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却是有讲究的。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的同时,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培养社交能力,学会自觉自律等,应该是学校游戏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