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死后不久,常茂服毒自尽而亡,朱元璋:立即找到他的尸体

墨染青天白鹭 2024-11-29 15:52:30

公元1391年,常遇春之子常茂的死讯传来。朱元璋黯然泪下,他觉得这孩子是被自己逼死的,他对不起常遇春。

结果,有人告诉朱元璋,常茂其实是诈死。那人还说,常茂靠着诈死,不仅躲过了朱元璋的责罚,此时更是花天酒地的享乐着。

这下子朱元璋由悲转怒,下旨彻查此事,并且扬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对于常茂绝不姑息。

那么,常茂到底做了什么?他为何要诈死?此事最终的结局到底如何呢?

备受期待的常茂

众所周知,朱元璋有两大心腹爱将。一个是徐达,而另一个则是常遇春。

他们二人可谓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多次为了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相较于徐达,常遇春更让朱元璋留有遗憾。因为他是在征战途中病逝的。

这让朱元璋总觉得自己欠常遇春什么。因此,他将对于常遇春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其子常茂身上,希望常茂能再现常遇春的辉煌,成为大明的顶梁柱。

常遇春在去世前仅仅是鄂国公的爵位,相比之下,徐达可是魏国公。虽然都是公爵,但是也有大小之分。显然,常遇春的鄂国公事比不上徐达的魏国公。

因此,在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爵位后不久。朱元璋便下旨,晋封常茂为郑国公。常茂当时还年幼,毫无建树。却能够晋封,这足以说明朱元璋的态度。

为了好好培养常茂,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安排常茂和太子朱标同吃同住,一起学习。显然是将其当作自家子侄辈看待。

等常茂年纪稍长,朱元璋又找来军中宿将,让他们教导常茂武艺、兵法。

很显然,朱元璋这是希望将常茂培养成一个能文能武的治世之才。更是希望常茂能够好好辅佐太子朱标。

按理说,朱元璋投入如此多的资源培养常茂。即使常茂资质平平,至少也能成为普通名将。

可惜,朱元璋失策了。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常茂的种种表现与那阿斗无异。这让朱元璋大失所望。

常茂一次又一次让朱元璋失望

说起来,这常茂就不是个学习的料。每次上课他都哈欠连篇,让他背课文,他能背出一半就算是谢天谢地了。问他问题,他也是一问三不知。

至于习武,那就更让人头疼了。习武讲究个持之以恒,但是常茂却吃不了这个苦。睡过头了不练,累了不练,饿了不练。总之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即使到了演武场,他的动作经常不到位,扎个马步,时间一长他就开始哭天喊地。

那些教他的老将军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却收效甚微。

而常茂平时的做派,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整天就知道闯祸。只不过碍于他的身份,很少有人和他计较罢了。即使有人到朱元璋那里告状,朱元璋一律以“常茂还是个孩子,何必和他计较”为由,将人给打发了。

最后甚至有人对朱元璋直言:“这常茂就不是读书习武的料,他一旦上了战场,那就是去送人头的。”

朱元璋闻言,虽然连连叹气,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培养常茂。

朱元璋一琢磨,徐达、常遇春,包括他自己,哪里有人教?都是无师自通。也许实战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于是朱元璋将常茂派到战场上,让他去历练。

可惜常茂到了战场上,却频频闯祸。这主要是常茂爵位太高了,那些将领根本指挥不动他。对于这位我行我素的郑国公,那些将领们叫苦不迭,只能请求朱元璋将其调离。

朱元璋又一琢磨,就将常茂派到冯胜手下为将。毕竟这冯胜可是常茂的岳父,而且常茂的舅舅常遇春也在那里。有这两位长辈在,想必那常茂也要收敛许多。至少他再也不能肆意妄为了。

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常茂到了冯胜那里也不消停,甚至差点闯下弥天大祸。

当时冯胜率领大军征讨纳哈出。虽然明军勇猛,但是这纳哈出也不是吃素的,毕竟他麾下拥有二十万大军。

冯胜担心常茂的安全,便将其留在后方。结果常茂因为无所事事,于是整天惹是生非,让冯胜不胜其烦。冯胜干脆将其丢到蓝玉那里,眼不见心不烦。

在经过一番试探后,纳哈出自知不是明军的对手,于是派人找到蓝玉,表示愿意谈判。这场谈判的结果十分重要,决定了纳哈出是战是降。

不过蓝玉心里明白,此事说是谈判,其实是给纳哈出一个台阶下。否则他坐拥二十万大军,不战而降。纳哈出的面子上挂不住。

这所谓的谈判,其实就是个“混功劳”的好机会。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好事蓝玉自然要叫上常茂了。结果就是这一决定,差点让谈判功亏一篑。

为了迎接纳哈出,蓝玉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上,双方有说有笑,互相敬酒,迅速就拉近了感情。

席间,纳哈出和手下小声说了几句话。他们说的是蒙语,周围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恰好常茂身边有个姓赵的指挥使,略通蒙语。估计他这蒙语不过关,也不知道他怎么听的,竟然告诉常茂:“这纳哈出好像要逃跑。”

常茂一听,心想:这下子我的机会来了。只要我拿下这纳哈出,那可就是大功一件。他们总说我难堪大用,是扶不起的阿斗。今天我就要让他们瞧瞧,我常茂也是有本事的。

于是常茂突然拔剑,对着纳哈出砍了过去。不过由于他武艺太差,只伤到了纳哈出的手。

纳哈出及其手下被吓蒙了,急忙往外面跑,一边跑一边喊:“明朝背信弃义,这就是一场鸿门宴。”

一边说,一边乘上快马疾驰而去。

冯胜得到消息后,气急败坏。原本大好的形势,全都被常茂给毁了。他不顾常茂是自己的女婿,上奏就谈和常茂。

常茂也不甘示弱,也上奏弹劾冯胜。

朱元璋看着二人的奏章,顿时觉得头大。只得召回冯胜和常茂,让蓝玉继续率领大军,和纳哈出对峙。

最后,朱元璋只是收了冯胜的兵权,让他在家里反省一下。至于常茂,因为他导致与纳哈出的谈判破裂,被朱元璋贬官龙州。

一场恋情引发的叛乱

朱元璋原本是想借机敲打一下常茂,希望他能长点记性。谁知常茂在龙州也不安分,竟然惹出了更大的麻烦。

龙州,地处现在的广西。明朝的时候,龙州主要交由当地的“土官”负责。

当地有个叫作赵贴坚的土官,其妻子黄氏貌美过人。常茂到了龙州没多久,就和黄氏搅和在了一起,谈起了恋爱。

鉴于常茂的身份,赵贴坚对此事是敢怒不敢言,只得假装不知道。然而常茂竟然变本加厉,又迎娶黄氏的女儿做了小妾。

这时间一长,赵贴坚竟然被二人给活活气死。

赵贴坚去世后,按照当地的习俗,他的土官之位应当由侄子宗寿继承。然而黄氏是个野心勃勃的女子,她竟然说动常茂,擅作主张,将龙州的大小事务都交由自己负责。

按理说常茂没这个权力,奈何他是国公,在龙州没人的地位比他更高。更何况龙州山高皇帝远,朝廷根本管不着他。

此事直接导致宗寿与黄氏争权,原本占着理的宗寿,却因为常茂拉偏架,处境很不好。宗寿一气之下,干脆鼓动族人起兵反叛。这下子龙州彻底乱了起来。

很快,朱元璋便收到了龙州反叛的消息。一同送到他面前的,还有弹劾常茂的奏章。

之前没出事的时候,龙州的官吏不敢得罪常茂,才会由着他胡闹。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自然要撇清关系,以求自保。

朱元璋立刻下旨,派人前去安抚宗寿及其族人,并将常茂给带回来。

“暴毙”还是“诈死”?

很快,龙州的叛乱被平息下去。然而常茂并没有随着钦差一同回到南京。

原来,常茂自知闯下弥天大祸,难逃一死。与其提心吊胆,承受朝廷的责罚,不如一死了之,反倒可以少受些苦。于是他选择服毒自尽。

得知常茂的死讯,朱元璋沉默良久。毕竟他对于这个孩子寄予厚望,更重要的是,他是常遇春的继承人。朱元璋觉得对不起常遇春。

然而,还没等他伤感多久。又有人来报,说常茂其实是诈死,他这么做就是为了逃避责罚。

朱元璋闻言,勃然大怒。敢情他被常茂给耍了,此刻他的怒火无以复加,对常茂的不满也达到了顶点。朱元璋下旨:即刻搜寻常茂,将其拿下,送到自己面前。

他倒要看看这常茂到底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竟然无法无天到敢欺骗皇帝。

结果官差找遍了龙州,也没找到常茂。朱元璋后来又派出锦衣卫寻找,依然没有常茂的下落。

至此,常茂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朱元璋也逐渐接受了常茂已死这个事实。

不过,根据清朝的《恭城县志》记载,常茂确实是诈死。他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骗过了朝廷官吏以及锦衣卫,最后流落到此处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当地有一处偏僻的小村庄,名为常家村。村子里居住的就是常茂的后人。

常茂虽然辜负了朱元璋的一番期望,但是他能够在朱元璋眼皮底下溜走,并且活下来,也算是个“人才”。只可惜他没有把心思用在正事上,否则就能像其父亲常遇春一样名留青史,建功立业。

参考资料:

《明史》

《恭城县志》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