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互联网江湖,风雨飘摇,马蹄声狂乱。
阿里京东市值腰斩,利润下滑冻结招聘……小巨头们增长乏力,更多的公司在降薪裁员,创业独角兽们也陆续冻死在严寒之际。资本退潮,红利消失成为近期的主旋律之一。
而各类短视频平台的昙花一现,还来不及变现就已经滑向下坡路的表现更是给2018增加了一丝悲凉的气氛。
但就是在这样残酷的背景下,构建出完整内容生态的微博依然交出了一份可观的答卷。
文:火火(业界风云汇)
增长红利渐失的焦虑
近3个月以来,腾讯、阿里、美团、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在业内人士看来,表面上是为了更好的迎合时代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对移动互联网增长红利增长见顶的焦虑。
随着对用户数量和用户使用时长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互联网平台都进入深耕细作阶段。
数据调研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2018年秋季大报告显示, 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增速同比降低超50%,9月总活跃用户规模达11.2亿,几乎逼近饱和。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类产品,与在线视频、新闻资讯和手游一直占据着相当大比例的用户时间。但随着用户红利的结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来临,无论是新闻资讯还是手游都呈现出下滑趋势,即便是今年最热的短视频领域,增速也开始明显放缓。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用户净增9000万。5月8日,张一鸣甚至还在朋友圈晒出2018年第一季度抖音下载量同时位居安卓、苹果应用商城榜首。而到第三季度,短视频整体用户仅增长1300万,增速明显放缓。
此外,即时通讯、在线视频、综合资讯、浏览器等领域,用户使用时长均出现明显下滑。微信、爱奇艺、优酷、今日头条等都在为如何提高用户使用时长而绞尽脑汁。
尽管即时通讯、在线视频、综合资讯等用户使用时长下滑,也不乏短视频、微博社交、综合电商等用户停留时间不降反增的领域。针对用户使用时长出现分化的情况,微博CEO王高飞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V影响力峰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已经从用户规模全面转向用户使用时长,各大平台都进入了深耕细作阶段,所有没有构成刚性需求的产品随时都有可能被用户冷落甚至抛弃。
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已经发生转变,所以微博现在通过改进产品功能、强化内容生态建设,在不断激活用户需求,强化中国最具影响力社交媒体平台的核心定位,今后将持续为内容作者赋能。
微博内容生态效应凸显
回顾微博的发展历程,微博能够打造出丰富的内容生态,是因为其从2009年诞生之初,就迎合了智能手机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将会取得飞速发展的这一历史机遇,并一直尝试新的内容玩法,深耕内容领域。
如今,微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媒体平台,可以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文字、图片、视频、直播、长文、问答等多种内容形式选择,以帮助内容作者构建起人格化的定位。截至目前,微博日均文字发布量和图片发布量分别超过1.3亿和1.2亿,视频、直播日均发布量超过150万,同比增长50%,日均长文发布量超过48万,同比增长60%。
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正是因为微博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和生态张力。这两大能力背后,凸显的是微博对于用户的刚性需求。
微博这种聚合发散式传播效应,是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所不能比拟的。比如一些企业家、明星等粉丝数量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他们要想传播资讯,首先想到的便是在微博上发布动态,然后很快就被受众所接收,就连微信在传播速度上,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众所周知,微博已经成为热点事件传播发酵的首选平台以及品牌营销的优质平台。刘恺威杨幂宣布离婚、陈羽凡吸毒事件、赵丽颖官宣婚讯等迅速成为热门事件;台风山竹、王思聪转发抽奖、IG夺冠等引发全网关注。
虽然抖音、快手在短视频赛道上更有影响力,但是如果在生态内容上,微博无疑更具张力。微博上除了有大量网友UGC的短视频之外,更不乏来自专业MCN和媒体的PGC视频,而微博也明确表示将加大对节目化、IP化的短视频的扶持力度。社交属性使微博更适合来孵化IP,这对内容生产者而言意味着获得品牌溢价的难得机会。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未来之争已经变为生态之争,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竞争。
可以说微博有了社交+短视频+直播的共同赋能,其生态内容产业链为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垂直化战略威力初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到来,微博的垂直化战略也逐渐深入。
2018年微博覆盖的垂直领域扩大到60个,其中有一半领域的月阅读量都超过100亿。除了泛娱乐领域,在视频生产带动下,数码、财经、母婴等泛生活领域,以及三农、互联网、军事等中长尾领域都取得了快速成长。
微博在支持大V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扶持中小V快速成长。比如原创短视频达人@手工耿,3个月内粉丝猛增至75万,单月阅读量增长至近7000万,并屡次登上热搜,被网友们称为“保定爱迪生”;博主@艺述史,从今年10月起,连续发布近百条国学视频,收获近千万的播放量,单条爆款视频播放量突破60万。
通过新领域的建设以及中小V的快速成长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诉求,强化了微博平台的网络效应。
同时,通过微博赋能内容作者,今年的收入规模已经达到268亿。经过多年布局,微博已经建立起独特的“内容-粉丝-用户-变现”的粉丝经济模式。
其中,电商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变现方式,网红店主和内容导购相关收入达254亿元,同比增长36%。今年双十一期间, 6家红人店交易额破亿,比去年增加了2家,红人店ASM ANNA的排名更是超过韩都衣舍等知名品牌店,与微博有深度合作的红人电商机构几乎“囊括”了淘宝女装交易额排名前30的红人店。
阿里巴巴靠电商这个主营业务,成为市值全球前十的公司之一,足以说明电商的潜力。而微博正在爆发的内容电商生态,迎合了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对优质内容和优质产品的需求相结合,也将会有无限的潜力。
经过多年的培养,粉丝付费模式在微博上也逐渐跑通。通过V+会员,已经有超2000名活跃作者面向粉丝输出专业知识和观点解读,覆盖54个领域,人均年收入超10万,累计付费订阅用户达到175万人。
通过打造“社交+短视频+直播”的内容生态,并扶持更多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微博不断推动内容产业链获得更高的变现能力,让商家、内容创作者、微博平台、用户共同获益,推动社会经济效应继续增长。这也正是内容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即将到来的2019,已经普遍被认为将是更加残酷的冬天,但对于已经完成内容生态布局的微博来说,或许会迎来更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
微博通过自身积极表现带给整个产业的最大意义其实是信心:既然冬天已经来临,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业界风云汇」,作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