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去友人家中做客时,随手写了两句诗于墙上,有一首是经典之作

章若体育 2023-02-12 18:31:35

国家变法,皆由血腥而成,今在中国闻所未闻血雨腥风以殉之,此国家所以不常者。有始者请嗣同。

当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时,谭嗣同不甘出逃,直面人生忧患,并发出振聋发聩之叹,用一生,实践着对变法深刻的认识。

谭嗣同说的实在是在理在险,从古至今,有识之士为国之图强在中原大地变法甚多,然而这条道路却走得十分艰难,稍不留意就会陷入万丈深渊。

秦国商鞅、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戊戌六君子。

变法并不像口头上所说的那样容易,而是为了给重病在身的祖国来个大手术,唯有这样才能拯救大厦在即将倾覆之际。

可走这条路,常常有为数不少的人挺身而出表示异议,变法终究还是触动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

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加以阻挠,而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诛杀变法者从而起到釜底抽薪之效。

想想也是啊,就是宋神宗也敌不过守旧派,区区宰相,怎么下得了这一盘棋呢?

想想也是啊,就是宋神宗也敌不过守旧派,区区宰相,怎么下得了这一盘棋呢?

然而变法者并非都不得善终,其关键在于激流勇退、识时务,王安石正是这类变法者的智者。

王安石,字介夫,别署半山,江西抚州人氏,是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

他毕生立志于给北宋看病,先后两次任宰相,并两次被罢官,第二次罢相后,王安石见凭其才能根本无法拯救北宋,便过上了平静的隐逸日子。

其间与友人来往好大喜功,有一次王安石去友人家中做客,并在墙上胡乱写下二首诗歌,是经典之作。

要想在宫廷内实行变法就一定要有当朝掌权人拥护,王安石要变法自然要有北宋帝王拥护。

但当王安石为官于宋朝时,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遇不到扶持王安石的伯乐,甚至连北宋向来被赞为良帝的宋仁宗,都嘲笑王安石变法的大计。

由于得不到皇帝的承认,王安石内心自然十分难受,以至于朝廷屡次任命王安石担任馆阁职务,而他却固辞不纳,以至于时人认为他无心功名、不求甚解。

宋英宗继位后,王安石发现自己也并非拥护变法的主人,于是再次再三推辞朝廷委派。

然而宋英宗并不是长命皇帝,他在位三年就死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宋神宗,宋神宗始终敬仰王安石,而且他还立志要给北宋治疗之伤。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在熙宁二年,便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他提出的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之后又提拔他为同中书门下平车章事(位同宰相)。

声势浩大的变法由此开始。

然而王安石变法之初即受到守旧派猛烈攻击,新法步履艰难,却有宋神宗撑腰,变法仍在继续。

熙宁七年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时,守旧派马上利用这篇大文章攻击新法,宋神宗无法抗拒压力,把王安石罢相。

但宋神宗心有不甘,于是暗中将王安石召回,王安石为此二度拜相,不料这时他已难以有所作为,本来拥护新法之官多倒向朝廷,新法已难以在实施。

王安石见大势已去就托病上书,终于第二次被罢掉了相位,自己隐姓埋名的小日子也就这样开始了,一直到死,一直在呼朋唤友,吟诗作对中悠闲自在地度过。

王安石聪明过人,第二次罢相,就已懂得朝堂以上的争斗,虽然也想替大宋在朝中做些事情,但是毕竟无奈,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能和整个守旧派匹敌。

王安石头也不回地离开战斗中的朝堂到金陵郊外半山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呆就是十年,王安石身为变法者,能够全身而退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还要获得十年悠闲自在的生活呢?

王安石确有过人。

王安石除聪明伶俐外,也是一个性情刚烈的人,平生认识许多好朋友,隐居金陵时,更和杨德逢是深交。

王安石诗集里,关于杨德逢诗作多达10余首,足见二人感情匪浅,一首《示德逢》一开头即如此:

先生贫敝古人风,缅想柴桑在眼。

其中柴桑指代陶渊明归隐之地,即王安石心目中他、杨德逢、陶渊明均为一类人物,此乃其能够深交游之故。

由于两人交往甚密,天然经常来往,去对方家喝酒做客自然是家常便饭,只可惜两人隐居之地较为遥远,晚归之时,便直接寄居在对方家促膝而谈。

有一次王安石闲来无聊,就踏上到杨德逢家做客之路,长途跋涉后,王安石到他家,两人饮酒后方觉身体疲惫,于是和衣而眠。

王安石早于杨德逢醒来,望着茅屋里里里外外的风景,感到很是悦目,于是就拿笔在杨德逢家的墙壁上胡乱地写了首诗歌: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写到这里,王安石再见到熟睡的杨德逢时,就挥毫乱笔再写第二首: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无梦,尚疑身属半山腰。

因杨德逢号湖阴先生,此二首遂合称《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而此二首中,首首可谓经典之作,流传甚广。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王安石写杨德逢家环境干净幽静,影射主人雅洁,后面二句则暗用典故把山水变成有生命情感之人,表现出强烈的湖阴先生情怀。

全诗4句,句句出彩,由庭院、花畦、水田、青山、近景、远景,无处不写杨德逢茅舍之清幽,无处不写他那时已完全摆脱官场羁绊之悠闲。

第二首诗全篇又写他的感想,写的虽是片刻之间的情景,但也反映了王安石心细如发的精神,特别是最后一句,颇似“梦里不知身是客”。

透过这二首诗歌,我们还可以看到王安石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能够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当然并非浪得虚名而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宋史》《王安石诗集》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