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得到的12个成果(下)

科学的故事 2024-12-24 15:21:36

接上篇。

7.对潮汐的解释。

潮汐现象一直很神秘。有人猜测潮汐与月亮有关。但是究竟是什么关系?没人能说清。

有些人则认为,月亮引起潮汐的想法是无稽之谈。比如,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就嘲笑了这种想法。

伽利略花了许多心血,提出一种对潮汐成因的解释。他对他的潮汐理论很得意。但他的理论其实是错的。

牛顿表明,潮汐是由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万有引力)的差异引起的。

理解这一点不是那么容易的。解释清楚其中的推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

这里只指出理解这问题的关键,即: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吸引力,使得二者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运转。这个中心点位于地球内部,地面下大约1000英里的地方。

海水跟随地球,也绕这个中心转动,而这需要向心力。

朝向月亮的那部分海水,由于离月亮比较近,月亮的吸引力超过海水所需的向心力。背向月亮的那部分海水,由于离月亮比较远,月亮的吸引力小于海水所需的向心力。

最后的结果是,朝向月亮与背向月亮的海水的“重量”,都显得比正常值小一些。于是,这两部分的海水会稍稍鼓起来。

(由于惯性和摩擦力,水面最高的地方不是正对和背向月亮的地方。)

海水不但受到月亮的吸引,还受到太阳的吸引。两种吸引力的效果,每月会有两次重合,这时潮汐的幅度会最大,叫做大潮。大潮之间的日子是小潮。

8.计算月球质量(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根据月球绕着地球转动,地球(或其它行星)绕着太阳转动,木星的卫星绕着木星转动等等,牛顿可以算出各中心天体(地球,太阳,木星等)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算不出它们是多少千克,因为那时候还不知道万有引力常数的值)

可是月球没有它的“卫星”。所以,本来无法算出,月球质量与地球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可是牛顿真地是天纵之才,他通过比较大潮与小潮的差异,把太阳与月球对潮汐的效果分离出来,算出了,只受月球吸引时的潮水高度。

根据这个高度,牛顿可以算出月球质量与地球质量之间的倍数(海潮相当于月球的卫星)。

9.对彗星的解释。

彗星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彗星不是天体,而只是云里的蒸汽(不是天文现象,而是气象现象)。

第谷和开普勒证明了,彗星要穿越行星轨道,因此不可能是云里的蒸汽。

但是他们认为,彗星只会拜访太阳一次,然后再也不会重来。

牛顿证明了,彗星像别的行星一样,也是沿着椭圆轨道运动,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只不过,行星的椭圆轨道与圆很接近,而彗星的轨道是很扁的椭圆。

当彗星出现时,记录下它出现期间的运行路线,可以推算出它的整个椭圆轨道(老贾:这个也很难),并可预测出它下一次重新出现的时间。

确实也有一些彗星,只拜访太阳系一次。这种彗星的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双曲线。牛顿的理论也包含了这种彗星。

篇幅差不多了,后面3个成果,我只简略介绍一下(这不代表它们不重要。实际上,最后一个成果,可说是牛顿最伟大成果)。

10.物体在地球内部时的重量。

牛顿在这方面的研究,对后来静电学的发展很重要。

11. 人造卫星的设想。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牛顿指出,当我们抛出一个石块时,这个石块就成为地球的一个卫星,它与月球一样,沿着椭圆(没错,是椭圆而不是抛物线)轨道绕地球运行。

如果石块的速度足够大,就会绕地球运行,而不掉下来。

如果速度继续变大,石块会脱离地球,永远不再回来。

12. 行星的摄动。

牛顿根据月球绕地球的转动,以及开普勒的行星三定律,猜出了万有引力。可是,假如他猜的是对的,那么,行星不但受到太阳的吸引,而且还要受到其它行星的吸引。

这样一来,行星的轨道就不会是简单的椭圆,而会有许多复杂的变动。

这样一来,行星的运动不可能严格遵守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只是近似成立。

这个计算难极了。但是我们的(或者他们的?)牛顿没有被吓住。

他计算了木星对土星运动的影响(你猜他为什么要这样选?)。

结果表明:他算出的土星运动的细小不规则性,与天文学家们的观测结果一致!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