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UFO(不明飞行物)热潮始于1947年6月24日。当日,美国私人飞行员肯尼斯·阿诺德(Kenneth Arnold)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附近飞行时,目击到九个盘状物体以约170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他形容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就像在水面上掠过的飞碟”。媒体迅速报道此事,“飞碟”一词由此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美国文化现象的象征。

雷蒙德·帕尔默(Raymond Palmer),是科幻杂志《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的编辑,他在模糊科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帕尔默收到了一起早于阿诺德目击事件三天的报告:弗雷德·李·克里斯曼(Fred Lee Crisman)和霍华德·达尔(Howard Dahl)声称在华盛顿州莫里岛附近看到了一群甜甜圈形状的飞行物体,其中一个向水中喷射出炽热的金属碎片,导致他们的船只受损,达尔的儿子受伤,狗被杀。帕尔默邀请阿诺德亲自调查此事,并将其经历记录在1952年合著的《飞碟来临》(The Coming of the Saucers)一书中。

随着飞碟目击事件的增加,美国军方试图通过调查和解释来平息公众的疑虑。然而,这些努力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公众的怀疑心理。例如,军方对莫里岛事件的调查最终被定性为骗局,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神秘黑衣人、消失的证据等元素,反而增强了人们对政府隐瞒真相的猜测。

帕尔默等人通过将科幻小说中的元素与现实中的目击事件相结合,推动了公众对外星生命和飞碟的兴趣。这种交织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也促使更多人关注UFO现象,形成了一个以飞碟为核心的亚文化。
五、结语:飞碟热潮的遗产1947年之后,飞碟成为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影响了影视、文学等多个领域。尽管许多目击事件被证实为误解或骗局,但公众对UFO的兴趣并未减退。飞碟热潮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心,也揭示了媒体、政府和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复杂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