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是河北邯郸人,去年11月份感染新冠后,出现了水肿症状,且浑身乏力,然而在本地邯郸的一家医院查不出是什么问题。他想:北京的医疗水平高,到北京看看去。
结果到北京也没查出是什么问题。李先生说:“当时挂的号不是肾科,就漏诊了。”
又回到邯郸,在当地某三甲医院住院了。这次进行了多个科室的专家会诊,有肾内科参与,终于确诊了是肾病。又做肾穿刺,结果是膜性肾病2期。给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但是不见效果,尿蛋白和血肌酐都不下降。
李先生觉得这病不好对付,还是得到北京才能解决,而且西医不行得用中医,于是再次进京。
这次到了西城区的某知名三甲中医院,医生没有关注尿蛋白和血肌酐,开了些利尿的中药说“回去消消肿吧”。但是用药后,水肿症状也没有改善,反而体重升到了91公斤(发病前体重70多公斤)。又在当地用药,还是不管用。
他犯愁了:当地和北京都没效果,西药和中药也都没效果,还能怎么办?不知咋办了。
李先生说:“当时我心想,这病果然是不好治的病,唉,没办法,不治了”。

李先生此病,难点有2个:
一是膜性肾病,肾小球血管壁基底膜上的致病物质:免疫复合物,它很顽固,会破坏血管壁导致血液内的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即使是上了猛药(激素+免疫抑制剂),仍然有30%-40%的患者无效——李先生就属于这无效的1/3.
二是“新冠病毒+大量尿蛋白”对肾小管造成了双重打击。肾小管为了对抗新冠病毒和尿蛋白,调集了大量水分和免疫细胞进来,这引起了小管的水肿、炎症、纤维化,以致于小管无力再完成自身功能。同时为肾小管供血的叶间动脉的管腔也变窄了,更加重了肾小管细胞的缺血死亡、排不出肌酐,导致体内血肌酐升高。
肾小球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管的水肿和缺氧,是李先生的2个「诊治盲区」。
于是肾小球的蛋白质依然在漏、且越漏越多;肾小管的肌酐也依然在堵,且越堵越高。其实对这两个治疗盲区实施干预,可以获得临床缓解。
李先生的一个老乡兼病友,是在我院康复的。刚确诊肾病的时候,他就和病友交流过我院。不过当时,他对北京的医疗充满信心。
接连受挫后,这个信心没有了,而且对所有医院的治疗信心都没了。
为了恢复李先生的治疗信心,我们把上述病理给他讲了很久,奈何李先生听了好几遍说没听懂,也是很无奈。
最后李先生说:“我不懂病,但我能感受到您的专业和善良。您就说吧,我这病还能不能治?”
“当然能治,膜性肾病2期和新冠肾损伤我们见得多了。”这才让他从已经寂灭的心里冒出了再治最后一次的念头。
李先生的病虽然有难点,但他也有幸运的地方,就是没到晚期:
膜性肾病的病理分4期,他的病理是第2期;
肾功能分5期,他的肾功能也是第2期。
3期4期等更严重的肾病还没发展到呢,李先生再属于疑难杂症,他也不是晚期,所以我们对他这双肾脏的治疗价值有信心。(这里不是说晚期不能治,当然也应该积极诊治,而是早期治疗的结果会更好)
来到我院时,李先生尿蛋白10克,血肌酐124,内生肌酐清除率42:

主管大夫邀我参与会诊时,我发现陈东军主任、张冰主任、刘德昌院长、刘冰院长、檀金川院长等院内、院外的专家均已受邀。看来主管大夫对李先生的病很重视。
而且也确实不得不重视:肾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了,在10克的尿蛋白催动下,进展是非常快的,时不我待。
在调节免疫、强化了李先生的免疫复合物排泄能力,以及解除了肾小管的水肿和缺血状态之后,李先生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可以看到他的指标变化:

尿蛋白从10.12g降到了0.92g;
血肌酐从124μmol/L降到了84μmol/L;
内生肌酐清除率从42.28提升到了73.43。
结语经常有肾友在笔者的文章下留言:治不好了,不想治了。
不咨询问题,也没有交代病史、用药史和指标,只和我说这么一句,我想回复进行指导,都无从下手……
可能这部分肾友也真的是疲了、累了:看了一个两个三个很多个医生,中药和西医也都用过很多,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等轮番上了一遍,全都不管用,最后才失去了信心。
就像找一个东西:桌子上、抽屉里、柜子里、床底下翻箱倒柜很久很久,就是找不着,最后无奈,干脆不找了。
可是这东西它能凭空消失吗?不可能的,它就在你来来回回都没看到的视野盲区里。
我们的肾脏病诊治,也是需要发现一个个「诊治盲区」。免疫复合物和肾小管病变的恢复难度不小,许多人会忽视它俩,是两个常见的诊治盲区。
当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注意看看这两个盲区,可能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