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晚年遭人算计,临终前留下遗言给儿子,多年后竟真的实现!

长丰东萌史 2025-02-08 16:48:13
前言

“儿...你一定要记住,咱家九代之后一定会出一人才......”这是刘伯温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次预言,而他的儿子听后了然的点点头,眼中满是对父亲之死的不甘。

他是被明朝百姓称为“在世诸葛亮”的谋士,也是朱元璋在“创业时期”亲自下场请来的智囊;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人才曾经竟然是元朝朝廷上最被人看不起备受排挤的大臣,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充满遗憾和阴谋的死亡......

那么刘伯温究竟为何而死,究竟是谁害了他?他跟儿子所说的预言又是否实现?

备受掣肘的政治生涯

刘伯温生在元朝末年,他的家族曾在宋高宗时期是一位武将,还做过太师;母亲是富弼的后代,虽然到了父亲这一代家中就开始以耕种为生,但刘伯温并没承袭家中的武将基业,反而自幼聪慧,喜爱读书尤其是关于天文以及兵书这一类的。

并且他可以一目七行还能过目不忘,是当地的神童。年仅十二岁便考中秀才,两年后又得到了能在府学读书的机会,将晦涩难懂的《春秋经》学习的十分透彻,老师都夸他是“奇才”。并且毫不吝啬的夸赞刘伯温,日后一定是能光大刘家门楣之人。

刘伯温在二十三岁这年考上进士,便正式踏上仕途但当时已经属于元朝末期,元朝统领一直都痴迷于战争和开疆扩土,由此当时的百姓经常受到战火的侵害。并且朝廷内部也十分腐败,其中贪污的官员数不胜数,清官还要受到他们的威胁。

开始刘伯温并不知道这情况,所以开始他总是讲求一些公平的制度,在为老百姓办事儿的时候便发现了都是朝廷官员在其中作梗,官官相护经常欺诈百姓,甚至还能做出强抢民女的事!

刘伯温得知后便展开调查搜集证据,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元廷愈发失望,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让他精疲力尽。然而更让他感到失望的则是朝廷的态度,对这些奸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后期他还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残害,这样的社会让他顿感失望,于是便选择辞官,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后他便和欧阳苏一同隐居起来,在这期间他不光成家和妻子有了孩子,还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大家一同在村子里给学生教书,好不痛快。

但平静的生活没过了几年就很快被打破,朝廷为了平叛乱贼就多次征召他复出,尤其是在招安方国珍一事上,他多次规劝朝廷此人不可留,但朝廷请他来了却根本不在乎他的看法,在招安这件事上他彻底心灰意冷,告别官场。

终遇明主创下佳话

直到1359年,朱元璋在攻下金华后队伍日渐壮大,但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较少。偶然一次他听闻了刘伯温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分便想着招收他,他前后准备了很多金银珠宝和名家书画送去,但刘伯温始终不为所动。

后来还是老朱亲自拜访,对刘伯温诉说自己日后的宏图大业,而刘伯温被其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辅佐。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八岁。

至此他的人生从此翻开新的篇章,在辅佐朱元璋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刘伯温日夜整顿、训练军队,不断的提高整体队伍的战斗力。

而他也最善于指挥军队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在攻打张士诚时,由于他掌握着繁荣的江南地区,朱元璋军队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而刘伯温观察过后便命将士们前去争抢粮草,专门用这种小招小式消耗其军队,也就是搞了心理战术,之后便拿下了江南要地。

此外在和陈友谅一战中,刘伯温先是将康茂才当成鱼饵引诱他,随后又上演了一出“碟中谍”取得陈友谅信任后将他引入圈套中,让他损失惨重。后来又在水战中用稻草扔到敌军的船下缠住船桨,他的战术一直都是用最少的伤亡来取胜的。

而刘伯温十分胆大,他主动让老朱脱离小明王来建立自己的政权,由此大明王朝诞生了。

建国初期朱元璋始终对刘伯温都高看一眼,与其他人相比,刘伯温不光有这卓越的军事政治能力,在朝堂中也不拉帮结派十分低调,所以他会授予刘伯温更多的权利和功勋。然而,正因为这样的荣耀和功勋,让他在朝中仍屡遭排挤和陷害。

朝堂之争引发悲剧

其实这事说来层次更加深刻,一来是两人在行事作风上观点十分不同,李善长跟着老朱的时间更长,而他本人也更倾向于以人情世故为基操,这让刘伯温这种极为正义的人十分看不惯他,所以两人往往在朝堂的决断上争抢,发生冲突。

而在朱元璋登基后也有心将这些谋臣的势力慢慢削弱,索性就随便他们怎么折腾,海顺百年在其中刻意的挑拨离间,坐山观虎斗。

洪武四年,刘伯温在朝堂上屡屡受到掣肘,被迫告老还乡。回乡后的刘伯温谨言慎行,不谈政事,每日饮酒作诗为乐。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胡惟庸对他进行污蔑引起朱元璋疑忌,并且趁着刘伯温生病,在皇帝派给他的药材中做手脚,让他的身体直线下滑,最后药石无医终究死去,结束了他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

在他死之前曾和儿子留下这样的一段话,或许是让后代不要在自己死后以报仇为名号再起争端,毕竟他将自己的天文书送给皇室,再不让自己的后代去学,还一再叮嘱日后为政要怀着一颗慈悲之心。

也许也是真的他最终的一次预言。他的第九代后人正是刘瑜,一个转而从武在战场上肆意洒脱的大将军,在他建功立业后朱厚熜得知他的家世背景,这才印证了刘伯温最后的预言确实为真实。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