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唯一的将军总编辑:94年,在报社工作5年后晋升中将

兰台说历史 2024-08-30 22:31:06

邵华泽将军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人民日报》历史上唯一的将军总编辑邵华泽。

他调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时是现役少将。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人民日报》工作的第5年,也就是1994年,邵华泽将军因为在工作出色,还被晋升为了中将。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介绍邵华泽这位将军总编辑的传奇经历。

邵华泽

01、

邵华泽,1933年出生于浙江淳安美丽的千岛湖畔的邵宅村。

不过,虽然现在千岛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风景很美;但是在旧社会,邵华泽的老家就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小村。

在旧社会,从邵宅村到最近的镇上,需要步行10公里,中途还要翻过一座山,而要到淳安县城,则需要步行40公里。

邵宅村许多人就因为交通不便,一辈子都没有去过淳安县城。

不过,邵宅村虽然地处山区的小村,但是邵宅村有很好的向学风气,村里人虽然不富裕,但是还是集体凑钱请了一位老先生在村里当私塾老师。

邵华泽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学习天赋,初中毕业时就考入了当时浙江最好的高中——浙江省严州中学。

当时严州中学离邵华泽家有200多公里,从学校回家一趟花销不小,家境贫寒的邵华泽只会在放寒暑假的时候才会回家。

邵华泽的大嫂心疼他,每次在他开学之前,大嫂都会用当地毛竹做的竹罐,为他灌满精心制作的辣椒酱、咸菜炒肉丝,封盖后可以吃上两三个月。

后来,不管邵华泽在哪里工作,他都随身携带着大嫂亲手做的,装过咸菜的竹罐,寓意不忘往日的艰难岁月,不忘大嫂的恩情。

1951年,18岁的邵华泽高中毕业考入了上海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又称第二军医大学)。

原本以邵华泽的分数,他完全可以考入清华以及北大的,但是由于家境贫寒,邵华泽最终还是选择了免收学费的军医大学。

将军的母校

大学毕业后,邵华泽留校当了哲学教员。不过邵华泽并没有因为留校当了老师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还在此期间拿到了人民大学哲学系的硕士文凭。

20世纪60年代初,他偶然在《解放军报》的“思想战线”专版发表了《浅谈“一分为二”》的文章;碰巧这篇文章被毛主席看到了,还称赞邵华泽的文章“写得有理论,又通俗,讲得活”。

也因为毛主席的这次表扬,邵华泽就被从上海军医大学调到了《解放军报》报社工作。

就这样,邵华泽从大学老师转变为新闻工作者,先后担任《解放军报》社编辑、时事政策宣传处副处长、理论处副处长等职,1981年任《解放军报》社副社长。

《解放军报》的同仁们曾盛赞邵华泽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还是一位哲学大师:

邵华泽讲的哲学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真的把哲学讲活啦!

1988年,邵华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邵华泽

02、

一年后,邵华泽调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一般情况,邵华泽已经调入《人民日报》工作,这就相当于转业了。

可事实上,他依然保留着军籍,并且在1994年还因为工作出色被晋升为中将,此时他已经不再是总编辑而是社长。

根据原《无锡日报》总编辑项友炜回忆,邵华泽将军虽然酷爱书法,但是他却极少用白纸练书法,他最常用的纸是报社的废报纸。

他在1992年到《人民日报》社公干时,在午休时间受到邵华泽的接见,结果他看到当时已经担任社长的邵华泽在废报纸上练书法。

后来两人关系熟络了后,他问邵将军为什么在废报纸上练字,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将军哈哈大笑:“节约用纸啊。”

退休后的邵华泽将军

同样,根据项友炜先生披露,邵华泽将军喜欢书法是家学渊源,他父亲就酷爱书法,尤其擅长隶书。

邵华泽5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识字、练字,后来还让他当“书童”—— 研墨,提纸,洗笔。

这也培养了邵华泽将军对书法的爱好,从上中学开始就“手不离毛笔”,天天写,月月练了,为此,他到北京工作后,还专门请教了书法大师启功先生。

然而即使如此,他在担任总编辑以及社长期间,也从没有用过一张白纸练字,全是用的废报纸。

1996年,邵华泽从《人民日报》社长任上退了下来,改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北大给学生们上课

2002年,他担任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2013年卸任)

此时邵华泽将军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依然保留了军籍,因为将军有一张着07式军服佩戴中将军衔的照片。

换言之,他担任北京大学二级学院院长时,还是中将呢。

级别比北京大学校长(副部)还高呢。

END

参考资料:

《我所认识的将军》,项友炜,《无锡日报》2024.6.14A6版;

《解放军报社走出的理论名家》,刘新如,中国军网;

《邵华泽:从第一大报到最高学府》,菡涵,人民网;

3 阅读:1001
评论列表
  • 2024-08-31 10:11

    51年的上海军医大学可不是海军军医大学或第二军医大学,建国后的几十年里,有过数次军医大学合校和对调,比如73年第三军医大学在上海和第二军医大学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