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用了18年,为什么还不换新车?

星姐说车 2024-09-24 12:43:01

把第18次进藏当中的3个亮点,写成3篇游记之后,有人留言问,如何能把一辆车开到18年?为啥不换车?于是,撰写此文,跟您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同时作答几个问题。

  个人观点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没必要频繁换车。

  有人把超过10年的车,视为老车,急于淘汰,更换新品。我认为,只要不是富得流油,没必要这么浪费。因为,汽车不是快餐消费,它是很耐用的物价,欧美大厂的车,基本都能跑上二三十年。比如下图,是前几年我在欧洲拍到的第2代奥迪80与第二代高尔夫,它俩都诞生在1988年之前。事实上,我甚至在他们那边的街头,偶尔见过60年代的甲壳虫、50年代的沃尔沃。

  汽车是个贬值速度比较快的物件,只要上了牌,即使马上卖,也得损失掉购置税。而且,越高配,卖车时越不划算。前些年在电台做节目时,同场有位专做二手车的嘉宾,据他介绍,新车第1年折旧15%左右,第2年和第3年,分别折旧10%左右,第4年往后,就得看行情了。而且,这里说的年,不是以生日而论的周岁,过元旦就算一年。

  所以,我一直坚持在稿件里,使用“残值”,拒绝用“保值”这个词儿。

  汽车不可能保值——除了某些特殊年代。

  普通人避免财产无端缩水的做法之一,就是不要频繁换车。

  个人观点之二:买车时,别想着一步到位。

  把车当成脸面,是比较普遍的观点。由此,月收入5000块钱的人,就敢花20万元买车。

  这么做,有点儿不划算。

  首先,汽车制造业一直在进步,导致汽车的“保鲜期”很短,差不多跟手机有一拼。无论多么耀眼的新车,2年后都会变得黯淡无光。也就是说,买车时,千万别幻想“一步到位”。

  其次是刚才说的,汽车贬值速度飞快。今年花20万元买的车,明年就剩17万了,5年以后,连10万都卖不出去。所以,为了强行拔高,降低生活品质,不划算。

  再有,买车只是消费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每年都得花的停车、保险、税费、保养、维修等费用。在这些花费中,有不少与车价呈正比。

  正因如此,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通人,往往只用几个月的收入买车。所以,在汽车历史上,凡是极为畅销、被后人誉为经典的车,无一例外,全是经济车。比如,大众波罗在英国售价9495-18795英镑,同期英国人均年收入20149英镑。

  个人观点之三:新车不见得一定全面超越老车。

  在过去20多年间,我一直在汽车媒体上班,主要做试驾,是国内第一批车评人,多年的职业经历,让我对汽车有着比较深的感受。在我看来,各个时期的新车,不一定真的全面超越它的前辈。有些东西确实进步了,有些则保持原地踏步,还有些甚至出现倒退。

  就拿我的这辆途安来说,购于2006年,虽然已经超过18年,但性能完好,每回年检都是一次过。更主要的,是它的机械素质相当不错——单以机械素质而言,在我的试驾经历中,遇到过好几次新车就有硬伤的。

  再说俩具体的细节:

  1,途安的雨刮。间歇分成3挡,速度设定特别合理,可以很好地适应毛毛雨,让人感觉很舒服。远的不说,在最近2年我试驾过的车里,凡是试驾中遇到过雨的,没一个能达到途安的水准,多数都显得特别“闹”,或者是聪明过了头儿。

  2,途安的提示。如果某个灯泡出了问题,或者是动力系统有问题,仪表盘上就会出现一行汉字,告知问题所在,比如,“冷却液不足”、“左前示宽灯故障”、“右后制动灯故障”,等等。如今以智能科技自诩的新车,也没能全部做到这一点。

  个人观点之四:我不认为自己的车是“爱车”。

  我的职业不仅与车有直接联系,同时,我从小就是个车迷。小学时代,每天中午到我爸单位吃饭,饭后,大人们午睡,我跑到停着许多车的院里,东摸摸、西摸摸,有一回,甚至把车发动了,前后走了一丢丢。

  尽管如此,我不会把自己车,称为“爱车”。

  何出此言?

  下面这张途安的照片,是今年8月拍的,与18年前它出厂时相比,几乎完全一致,就连最为常见的贴膜、座套都没有,唯一的变化是在椅背上多了个头套。

  这便是我对车的态度。我这个所谓车迷,其实并不是爱车本身,我爱的,是通过它实现的价值,比如周末郊游、长途旅行。

  在过去18年间,这辆途安跑了许多的地方,行驶26.5万公里,对于驾车跑生意的人来说,这点儿公里数不算什么,但我这26.5万公里,几乎都是因为自驾游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车在我眼里,就是一工具。

  回答提问之一:你是如何把车开到18年的。

  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我,而是这辆车的品质不错。

  关于品质,我有两段难得的经历。第一段是我所在的车讯网,于10年前,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媒体拆车栏目——拆车坊。我当时奉命管理,亲手拆解了几十辆车,在那个过程中,让我目睹了不同品牌的车,在品质方面的巨大差异。

  第二段经历,刚毕业那几年,我先后买过俩车。第一辆是二手的,毛病特多,开了几年,实在熬不住,又买了个新的。因为那会年轻,兜里没多少钱,所以,这俩车都是很便宜的国产车。

  买途安时,已经上班好几年了,有了点儿积蓄,所以才敢买它。

  买车之后,首先读了好几遍随车的手册,然后严格按照手册里的规定,进行保养——而不是道听途说来的保养周期。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任何保护。举个例子,截止目前,我的途安虽然已经18年、26万公里,可从没清洗过节气门,也从没清理过积碳,更没换过变速器里的润滑油,因为随车的保养手册里,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回答提问之二:为何18年还不换车?

  车况很好,没啥毛病,为什么要换车呢,一直开着就是了。年头多了就得换,这是啥逻辑,我认为没道理。

  比如这次进藏,别看它是18年前的车,从西藏改则到新疆民丰830公里,才用了半箱油。这个成绩,与如今的一些新车比,也没落伍太多吧。

  这几年的新车,尤其国产车,亮点主要在于驾驶辅助和智能互联,这两样东西确实很棒,但它们属于锦上添花,有当然好,没有的话,车照样开——我不会因为这点儿小事就花好几十万买辆新车。

  回答提问之三:都像你这样不换车,经济怎么发展?

  这同样是个很荒唐的逻辑。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普通人占多数,富翁是少数。所谓普通人,不仅地位普通,同时包括经济普通。事实上,每个人兜里的钞票,都是有限的,这儿多花了,其它地方就得省着点儿。

  我虽然很久没买新车,可至今也没多少存款——钱都用来旅行了。公司给我的薪水,我转手给了航空公司、加油站、停车场、酒店、餐馆、保险公司和旅游景点。

  如果每隔三五年就换辆新车,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能从我这儿多赚些钱,可上述商家,从我这儿赚到的钱,就会少一些。

  当然,很久不买车,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北京的摇号政策。

  在2011年以前,遇到特别喜欢、同时又买得起的新车,我就会买一辆,原车不卖,新老并存。

  自从2011年开始摇号以后,就再也没法这么做了。如果让我把手里的车卖了,腾出号来买新的,我无法接受,我只愿意买车,不愿意换车。

  从经济角度来看,只买车、不换车的习惯,很不划算。因为车即使不用,照样有花费,最起码,每年都得买保险,都得交停车费。单单这两项,每辆车每年,就得5000多块钱。但我心甘情愿。

  当然,我也得感谢做出摇号政策的那个人,是他,让我在过去10多年里,少买了3辆车,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从我这儿,少赚了大概100万块钱。至于停车场和保险公司,也因此少赚了一些钱。不过,正如刚才所言,这些钱并没有躺在我的账户里,照样消费了出去。

  回答提问之四:现在有更好的新能源车,换一个多好,还有补贴?

  家父搞了一辈子汽车技术,在我很小时,他就告诉我,电机驱动的优越性,远远胜过内燃机,优点之多,可谓数不胜数。但之所以无法大范围商业化,根本原因在于电力供应,如果有一天,这个问题解决了,内燃机就会寿终正寝。

  那么,现阶段的新能源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吗?

  当然不是。

  但又不能因此而排斥它。毕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得有个探索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更何况,眼下的所谓新能源车,完全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您在限号之前没买车,又摇不上号,不妨先买辆电车代步;再比如,如果买车主要是为了上下班,接送孩子等日常通勤的话,电车不仅完全可以胜任,同时具备行驶成本低的优势。

  对于我来说,没有日常通勤的需求,家里的车,主要用于旅行,所以,我只能买燃油车。

  至于以旧换新——别说换车补贴一两万块钱,就是白送一电车,我也不要,因为白送之后也得花钱养,而我的用车需求,电车根本无法满足,我干嘛养个不中用的东西?

  总而言之,这辆18年前出厂的车,截止目前,仍能很好地满足我对车的需求,我就没必要更换。

  如今不是大力提倡环保吗?减少换车,其实也是环保。因为制造业的碳排放,不比汽车尾气少。

2 阅读:276
评论列表

星姐说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